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朱小平//程昔武 页数:225
前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情况。我们组织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有关学者编写了这本《会计学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会计学基础》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每章安排了大量实例和思考与练习,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会计知识,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内容安排上,尽力做到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如每章前提出学习目标、章后安排本章小结;在语言表达上,努力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会计学基础》从实现会计目标出发,以会计要素的核算作为主线,并充分考虑到与中级财务会计学的衔接。 《会计学基础》由朱小平、程昔武担任主编,并负责对全书进行修改与总纂。各章撰写的分工如下:朱小平执笔第一章、第二章,程昔武执笔第三章至第六章,纪纲执笔第七章至第十章、第十二章,张宏亮执笔第十一章;张静和曹瑁负责完成各章的例题和思考与练习等资料的整理工作。 《会计学基础》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和学者的热情帮助。书中借鉴了一些著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补充和订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会计学基础》是作者在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成果,并参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编写而成的。《会计学基础》内容涵盖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基本方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与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会计工作组织。为了突出会计基本技能的应用,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计学基础》列举的实例前后连贯;每章附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术语与公式、思考与练习。 《会计学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广大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自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2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5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1第四节 会计方法14本章小结16术语与公式16思考与练习16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18第一节 会计确认19第二节 会计计量23第三节 会计记录24第四节 会计报告26第五节 会计循环28本章小结29术语与公式29思考与练习29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31第一节 会计科目32第二节 会计账户36第三节 账户的分类37本章小结47术语与公式47思考与练习47第四章复式记账48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49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49本章小结59术语与公式60思考与练习60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61第一节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概述62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62第三节 采购业务的核算63第四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67第五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71第六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74本章小结78术语与公式79思考与练习79第六章 会计凭证80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81第二节 原始凭证81第三节 记账凭证88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93本章小结95术语与公式95思考与练习95第七章 会计账簿97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98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登记102第三节 记账的规则107本章小结113术语与公式114思考与练习114第八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116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117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118第三节 工作底稿122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130第五节 财产清查132本章小结143术语与公式144思考与练习145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47第五节 财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165第六节 财务报表的分析167本章小结172术语与公式173思考与练习174第十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175第一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176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177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179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181第五节 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183第六节 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185本章小结186术语与公式187思考与练习187第十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188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189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194第三节 会计软件及其实施200本章小结206术语与公式206思考与练习206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207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概述208第二节 会计法规210第三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214第四节 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221本章小结224术语与公式225思考与练习225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一方面创造了物质财富,会有一定的所得;另一方面投入和消耗了一定的财产物资及劳动,总会有一定的耗费。然而,不论在何种社会状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最小的劳动耗费来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此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除了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外,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分析和比较,借以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会计的记录和计算是数字与文字的结合,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劳动耗费,通过价值量的变化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就是在这种需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一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们需要认识、掌握经济活动过程的耗费和收入(收获),并藉此控制经济活动的过程,就利用人们的主观规定来将经济信息转变成为会计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因此,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产生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它最初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记载下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特殊的专门的独立职能,成为专职人员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