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青春 主编 页数:182 字数:290000
内容概要
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颁布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了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考试科目和复习考试内容,共编为5册,由我社独家出版。 为了满足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需求,我们组织长期从事成人高考复习辅导的专家、教授、前大纲编写修订和考试命题研究人员,编写了与考纲配套的系列复习考试辅导教材,包括《政治》、《英语》、《教育理论》、《大学语文》、《艺术概论》、《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民法》、《生态学基础》和《医学综合》共10册。该系列教材问世近10年来,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更趋科学、合理,因此深受广大考生的好评和喜爱。 该系列辅导教材得到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推荐。 本系列辅导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大纲、内容翔实、叙述准确、重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复习和解题能力训练,例题和习题贴近考题,实用性、针对性强,有利于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 2.通过内容讲解和经典例题解析,注重培养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每个章节后附有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参考答案,方便考生学练结合,及时检验复习效果,增强应考适应能力和信心。 由于修订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错误,恳请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 第二节 学科任务与研究方法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第二章 艺术活动 第一节 艺术活动的构成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第四节 艺术活动的功能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第三章 艺术种类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 造型艺术 第三节 实用艺术 第四节 表情艺术 第五节 语言艺术(文学) 第六节 综合艺术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第四章 艺术创造 第一节 艺术创造主体 第二节 艺术创造过程 第三节 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第五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 艺术思潮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第六章 艺术接受 第一节 艺术传播 第二节 艺术鉴赏 第三节 艺术批评 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结附录1 作品赏析附录2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附录3 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附录4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附录5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后记
章节摘录
从总体上讲,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由一位演员表演的舞蹈样式,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就有白天鹅独舞与黑天鹅独舞)、双人舞(由两位演员,通常是一男一女合作表演的舞蹈样式,如我国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和神笔张的双人舞)、三人舞(包括独立作品的三人舞如《金山战鼓》和舞剧中的三人舞如《天鹅湖》的大天鹅舞)、群舞(也称集体舞,指四人以上合作表演的舞蹈如《红绸舞》)等。第五节 语言艺术(文学)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等。文学是以语言作为表达方式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创作主体通过对于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文学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是构成文学艺术的主要体裁分支。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是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记录了上自西周初期,下至春秋末期的诗歌,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诗经》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作为诗歌的一种,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以高度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水乡秋夜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景物,而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也始终融会于夜泊之景,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使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入叙事之中。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4首十四行诗。自由诗,又称新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指那些只求节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它们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新诗。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这是五四以来人们较为认同的现代散文含义。我们这里所讲的散文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来定义的。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散文的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散文的种类丰富,一般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如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往事》等。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如唐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和《钴姆潭西小丘记》、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代朱自清的《背影》等。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乃至幽默、讽刺等手法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使文章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就具备了杂文的特征。在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小说运用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它可以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其他人物的眼中观察和表现这个人物,还可以把笔触伸人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层心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小说可以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典型人物。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传统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人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因此,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丰富。中外古今的小说数量众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等;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等。但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这样三大类。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的一个片断,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再现生活的局部;中篇小说,顾名思义则介乎以上二者之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影视剧的剧本。电影、电视剧本与戏剧剧本一样,也属于语言艺术,是一种文学体裁,可供读者阅读。但是,影视剧本的创作,主要是为拍摄故事片和电视剧提供脚本,所以,它要受到影视艺术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它与戏剧、小说等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剧本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影视剧本的语言描写具有较强的视觉性和画面感。电影、电视主要通过银幕上的可视画面来创造艺术形象,因此,影视剧本应力避印象式的描写和抽象的概述、议论,必须突出视觉的效果,直接描写和塑造视觉画面,以便于拍摄和银幕展现。譬如在小说《青春之歌》中,对林道静贴传单的描写长达两页,而《青春之歌》的电影剧本,却将其中的心理描写等删除,改编为直接描写林道静贴传单动作和神态的、画面感强的几十个字。二是影视剧本的语言要采用影视蒙太奇的表达方式,按蒙太奇的组接方式进行结构,以利于拍摄和胶片的剪辑组合。三是人物对话应少而精。戏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台词构成,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台外发生的事件等,都需要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而电影、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现这一切,所以,人物对话应少而精,而且要高度性格化。过多的人物对话,会导致影视作品的戏剧化,从而可能破坏影视的艺术效果。
后记
本书是在第5版《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考试中心新修订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重新修订而成。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彭吉象教授审阅了本书第1版的全文,又对本次修订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叶宇博士为本书增补了2万多字的“作品赏析”部分,本书策划编辑田晓兰女士对本次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给予了多方面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尚有诸多不足之处,诚望专家和读者给予指正,以期进一步完善这本教材。
编辑推荐
《艺术概论(第6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