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徐希景 主编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21世纪被认为是读图时代,随着现代电子影像技术、数字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都可以通过视觉机器的编码转换成图像,我们通过这些图像来获得信息,并进~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对世界的视觉经验,人类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因读图时代的到来而改变。影像与生俱来的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使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影像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图像的解读、欣赏和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摄影》作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让学生既掌握摄影技术和造型语言,提高对光线和构成画面的视觉元素的敏感性,拍摄出在构图、用光上有一定艺术效果的照片,又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为大学生影像阅读能力及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搭建一个平台。 本教材立足于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以及数字化语境中的影像文化转型等问题,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 具体而言,本教材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完备,实用性、系统性强。既从宏观高度把握影像文化,又让学生掌握摄影技术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创作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2.内容新颖,把握学科前沿。近年来摄影技术上的主要革新和方法,以及影像文化的新动态等都在本书中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根据当前摄影发展现状和公共艺术课特点,本教材侧重于介绍数字摄影和数字影像技术。
内容概要
本教材图文并茂,结合500多幅示范图例和摄影佳作,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讲授摄影学科知识。在编写中,注重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普适性,从宏观高度帮助读者把握影像文化,使读者掌握摄影技术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拍摄要领,同时培养读者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本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也可以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服装设计、旅游等开设基础摄影课程的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以作为摄影培训教材和摄影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徐希景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为中国摄影史、影像文化、摄影基础理论。2002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实用摄影学》、《摄影照明》、《中学生简明摄影教程》、《摄影用光100例》、《中国摄影艺术史》等教材、著作,并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发表摄影史论文章十余篇。
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4年9月获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优秀理论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初步认识摄影 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 一、作为技术的摄影 二、作为个体观看和记录工具的摄影 三、作为现代视觉传播媒介的摄影 四、作为艺术创作方式的摄影 第二节 摄影的社会功能 一、摄影的认识功能 二、摄影的审美功能 三、摄影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好照片的基本标准 一、主题鲜明 二、主体突出 三、画面简洁 四、形象生动 五、情感真挚 第四节 拍摄好照片的基本要领 一、持稳照相机 二、选好自动对焦区域 三、正确测光,准确曝光 四、正确使用闪光灯 五、走近拍摄对象 六、让主体偏离画面中央 七、使用简洁的背景 八、善于捕捉瞬间神情 九、观察和选择光线 十、多拍几张照片 课后练习第二章 数码相机的结构、性能与使用 第一节 数码相机的基本分类 一、消费型数码相机 二、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 三、数码后背 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组成与构造 一、数码相机的基本构造 二、取景器 三、液晶显示屏 四、图像传感器 五、快门与光圈 六、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 七、数码相机的接口 八、电源与控制系统 第三节 数码相机镜头的性能 一、镜头的光学性能 二、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 三、变焦镜头及其选择 四、镜头焦距延长及相当于35mm照相机镜头焦距 五、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 六、防抖镜头 第四节 数码相机的操作使用 一、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二、数码相机的高级操作 课后练习第三章 摄影技术技法 第一节 测光原理与曝光控制 一、相机测光表的原理与使用 二、影响曝光的主要因素 三、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 第二节 景深的控制 一、什么是景深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三、景深预测 第三节 照相机功能的拓展使用 一、快门速度与动感表现 二、多次曝光 三、变焦摄影 第四节 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一、闪光摄影的基本常识 二、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课后练习第四章 光的特性及其造型作用 第一节 光茌摄影造型中的作用 一、表现被摄体的形态 二、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 三、表现被摄体的影调 四、表现被摄体的质感 第二节 摄影用光的基本要素 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 二、不同光质的运用 三、不同光位的运用 四、不同光型的运用 五、不同光色的运用 六、光比 第三节 自然光的运用 一、太阳直射光的变化规律和造型特点 二、散射光的造型特点 课后练习第五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构图 一、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二、决定性瞬间与随意性瞬间 第二节 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 一、线条 二、形状 三、质感 四、色彩 第三节 摄影画面的布局 一、拍摄主体的确立 二、陪体的处理 三、环境 四、空白 第四节 拍摄点的选择 一、拍第距离的选择 二、拍摄方向的选择 三、拍摄高度的选择 第五节 摄影构图的造型法则 一、对比 二、节奏 三、对称和均衡 四、多样统 课后练习第六章 数字图像后期处理基础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一、数字图像的两种类型 二、数字图像的压缩 第二节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一、Photoshop默认的使用界面 二、文件的操作 三、图像的初步调整 四、图像的基本调整 五、图像缺陷的修复 六、色调与色彩的渊整 七、更换图像背景 课后练习第七章 常见题材的拍摄 第一节 生活纪念照和人像摄影 一、记录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二、团圆相聚的合家欢 三、气氛热烈的聚会活动照 四、日常生活中的人像照 第二节 休闲旅游摄影 一、旅游摄影的器材准备 二、旅游摄影注意事项 三、把美丽的身影留在风景名胜 四、描绘多彩的民俗风情 第三节 风光摄影 一、与日出日落共辉煌 二、把美丽山水带回家 三、留住大自然的奇观异景 四、流光溢彩的夜景摄影 第四节 新闻摄影 一、新闻摄影概述 二、新闻摄影采访 三、新闻摄影的题材 课后练习第八章 摄影作品赏析 第一节 数字化语境中的影像文化转型 一、摄影作为证据的时代的终结 二、摄影艺术本源权威性的瓦解 三、摄影艺术创作从“观察”到“想象” 四、影像文化从精英走向大众 第二节 摄影作品赏析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不同门类摄影的评价标准 二、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 三、欣赏者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第三节 摄影作品赏析的基本标准 一、摄影作品的立意与着眼 二、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三、技术技巧与艺术造型法则的应用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 课后练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初步认识摄影 摄影术发明至今虽然不到170年,但是,人类运用图像来记录、交流和娱乐的历史却由来已久。图像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从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原始人就在洞穴里留下岩画,从而让后人了解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的狩猎生活,也留下了早期图像交流的印记。我们的汉字也是从早期的图画演化成象形文字,再到表意文字,直到今天的文字。正是有了古岩画和象形文字,人类早期的许多历史景象才得以保留,古代文明才得以传承。在现代社会,人们还是借助一些形象化的图示,来代替文字符号,在机场、车站、公路两边,都可以看到这种图示,它克服了语言上的隔阂。所以,图像文化超越了地域、国界、时空的局限,成为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它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活在信息时代、图像化时代的现代人更是离不开图像。而建立在现代科技成果上的摄影,是人们获取图像最便捷的方法。 学习要点 ·正确认识摄影 ·从技术角度理解摄影 ·从社会纪实和记录历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理 ·了解摄影艺术创作观 ·认识摄影的社会功能 ·了解鉴赏好照片的基 ·初步掌握拍摄好照片 ……
编辑推荐
《大学摄影》旨在提高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让学生既掌握摄影技术和造型语言,提高对光线和构成画面的视觉元素的敏感性,拍摄出在构图、用光上有一定艺术效果的照片,又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本教材立足于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以及数字化语境中的影像文化转型等问题,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