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章海山,罗蔚 主编 页数:326 字数:3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伦理学引论》(章海山、张建如编著)的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而编写的。 教材吸取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伦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力求使之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开拓性。内容主要分为两编。第一编,介绍和阐述中外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基本知识、伦理学基本原理,着重介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手段等。第二编,为适应21世纪国内外伦理学发展以应用伦理学为主的趋势,介绍、阐述主要的应用伦理学。 本教材适用于针对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的伦理学课程,也可作为德育课程的教材。
书籍目录
导论 一、伦理学发展的历程 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伦理学的任务 四、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五、学习伦理学的方法第一编 第一章 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及比较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二、秦汉至清代的伦理思想 三、清末到“五四”前的伦理思想 四、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 一、古希腊时期的伦理思想 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三、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四、现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五、当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西方中世纪和近代伦理思想比较 一、儒家和基督教伦理思想比较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比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及演变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 二、列宁的伦理思想 三、毛泽东的伦理思想 四、邓小平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时期 二、列宁、毛泽东时期 三、邓小平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一、马克思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构成及其来源 二、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三、道德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四、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第二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五项功能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第四章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 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 一、先进性的道德要求同广泛性的道德要求相结合 二、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 三、道德建设和体制建设相结合 四、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 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第三节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二、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 第六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党性、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一、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荣辱思想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 第三节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科学的社会调控体系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知耻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加强未成年人的荣辱观教育第二编 第七章 行政伦理学 第一节 行政伦理学的产生 一、当前我国的行政伦理问题 二、行政伦理问题的理论追溯 三、行政伦理学的产生 第二节 行政伦理学的内容 一、行政伦理的研究对象 二、行政伦理的原则与规范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 一、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 二、行政伦理建设的内容 第八章 经济伦理学 第一节 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生产力,肯定经济主体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原则 三、实现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伦理 一、经济政策的伦理价值目标 二、近现代西方关于公平和效率理论的启示 三、有效率的经济运用中注重公平 四、经济政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 第三节 经济运行与伦理 一、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 二、经济主体和社会之间、同行之间、企业内部的伦理关系 第九章 科学技术伦理学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伦理存在 一、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内在同一性及相互作用 二、技术时代科技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失衡 三、以伦理智慧引导科技理性 第二节 科技伦理的主要原则与规范 一、科技伦理的原则与规范的指导思想 二、科技伦理的主要原则 三、科技伦理的主要规范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一、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二、网络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三、核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第十章 生命伦理学 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的难题 一、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代理母亲和克隆 二、器官移植、安乐死和听任死亡 第二节 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一、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生命伦理原则的联系和冲突 第十一章 环境伦理学 第一节 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全球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伦理的理论建设 一、现代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启示 二、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规范 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伦理的规范与建设 第十二章 医学伦理学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原则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原则 四、自主原则 五、公正原则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和模式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加强医德建设为核心,解决好医患关系 第三节 医疗公平 一、医疗公乎的含义和意义 二、我国医疗公平方面的现状 三、实施医疗公平的对策 第十三章 性别伦理学 第一节 性别与性伦理 一、性别与社会生活 二、我国的性别伦理问题 三、当代性别伦理的挑战 第二节 性伦理学的发展 一、性伦理的基本问题 二、性行为的伦理规范 三、西方性伦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性伦理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传统儒家性伦理观的影响 二、当代性伦理建设 三、性规范的“应当”与“合理” 四、性伦理教育后记
章节摘录
当前,我们的道德建设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成为新世纪实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列于世界先进行列。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根本目标。伦理学正是一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在中国古文字中,“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的原意是道路,后来逐渐引申为支配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度、准则以及运行规律。例如,表示自然运行规律的称为“天道”,表示社会生活规律和做人规矩的称为“人道”。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近)”,就有这种意思。儒家赋予“道”更多的伦理意义,孔子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道家更把“道”视为宇宙、社会等万物之源和运行的规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宇宙、社会和人自身运行的规则、准则和可遵循的规律之意,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商代卜辞中已有“德”字。《广雅》:“德,得也”,《礼记》:“德者,得也”。“德”字原意为正道而行,也有心中有所得到的意思。汉朝的郑玄注释“德”字,日:“人能明其德,所行使有常,则成善人”,意思是人能够懂得什么是“德”,而且行为经常遵守它,就成为一个善人。这里的“德”,已具有伦理意义了。儒家不仅使“德”具有伦理含义,而且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意思。孔子日:“主忠信,徒义,崇德也。”(《论语·颜渊》)宋朝朱熹注释“德”字,日:“德者,得也,得其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四书集注·论语注》)这就是说,心中得道,并且能够保持它,在行为上遵循它,便是德了。因此,“德”不仅具有伦理含义,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真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的意义。
后记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伦理学引论》(章海山、张建如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是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而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伦理学引论》出版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适应世界伦理学发展的潮流,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的需要,本教材吸取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伦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尤其吸取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对原书作了大幅度的修订。教材的作者都是对伦理学某些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博士,大都有这方面的丰富的教学经验。章海山、罗蔚拟订《伦理学引论》的修订指导思想和内容,制定修改的框架、结构,并且对全书稿修改、统稿。副主编禹芳琴参与部分修改、统稿工作。
编辑推荐
《伦理学引论》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