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綦春霞 主编 页数:247 字数:280000
前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也是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 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当前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现代化,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地培训教师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为此,开发、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为各地开展教师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解决教师培训优质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等问题的需求日渐突出。2005年7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2005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项目通过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审批。师范教育司在《关于支持组织开发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的函》(教师司[2005]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有关精神,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为目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开发一批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对教师实际教学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远程非学历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远程非学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网联远程非学历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按照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文件精神,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项目成立了项目编委会,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任主任,教师网联李德芳秘书长任常务副主任;在编委会的领导下组建了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相关管理文件,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严格评审,择优立项;追求质量,严格监控;全程跟踪课程研制和开发。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成果。全书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采取专题的形式,主要涉及“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6个专题,为课程改革试验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课题,拓展教师的理论视野,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书后附有光盘,为6个专题的课件。 本书适合作为新课程的教师培谢教材,也适合关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专题一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1.1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1.1.1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1.1.2 “三维四领域”目标的内涵及分类 1.1.3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作用 1.2 知识性目标的内容及其设计 1.2.1 知识与技能性目标的内容 1.2.2 知识与技能性目标的设计 1.3 过程性目标的内容及其设计 1.3.1 过程性目标的内容 1.3.2 过程性目标的设计 1.4 情感态度性目标的内容及其设计 1.4.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4.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4.3 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4.4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5 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1 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 1.5.2 目标的灵活性 1.6 教学设计示例 1.6.1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6.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专题二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1 数学教学情境概述 2.1.1 情境及教学情境的含义 2.1.2 《标准》中关于数学情境的描述 2.2 现实的数学情境及其创设 2.2.1 现实数学情境的内涵 2.2.2 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 2.3 有数学意义的情境及其创设 2.3.1 有数学意义情境的内涵 2.3.2 有数学意义情境的创设 2.4 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及其创设 2.4.1 挑战性数学情境的内涵 2.4.2 挑战性数学情境的创设 2.5 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5.1 情境创设中“去数学化”的倾向 2.5.2 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无关 2.5.3 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经验无关 2.6 教学设计示例 2.6.1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2.6.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专题三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3.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 3.1.1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3.1.2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3.1.3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类型 3.2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 3.2.1 教师提问的方式 3.2.2 问题呈现的方式 3.2.3 典型案例分析 3.3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3.3.1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3.3.2 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需要 3.3.3 课堂提问的误区 3.4 教学设计示例 3.4.1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3.4.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专题四 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4.1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4.1.1 合作学习及数学合作学习 4.1.2 数学合作学习的价值 4.2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及几种评价方式 4.2.1 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 4.2.2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4.3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4.3.1 小组合作的准备 4.3.2 创造合作的机会——情境创设 4.3.3 对学生的指导 4.3.4 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4.3.5 小组合作中应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 4.4 教学设计示例 参考文献专题五 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 5.1 数学课堂练习题概述 5.1.1 数学课堂练习题的含义 5.1.2 数学练习题的功能 5.1.3 数学练习题的类型 5.1.4 数学课堂练习的方式 5.2 数学课堂练习的案例设计 5.2.1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5.2.2 数学课堂练习的案例设计 5.3 教学设计示例 5.3.1 《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 5.3.2 《一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专题六 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6.1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概述 6.1.1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社会背景 6.1.2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概况 6.2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设计思路 6.2.1 了解信息技术 6.2.2 教学的整体设计 6.2.3 教学的细节设计 6.2.4 探讨几个问题 6.3 案例分析与设计 6.3.1 案例说明 6.3.2 教学片段分析 6.3.3 教学案例设计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数学课程目标是社会、数学、教育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期望与要求,即一定阶段的学校数学课程力图达到的最终目标。数学课程目标反映了数学课程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体现了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价值。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目标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和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应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新数学课程应该具备现代数学的观念。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信心等。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与“知识与技能”这四个领域的要求并列在一起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即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应包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要求,这种从整体上考虑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实施新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在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现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的活动来进行。这两方面的目标实际上都体现了《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说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过程与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