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概论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王臻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王臻荣 著  页数:355  

内容概要

  《行政监督概论》特点是: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监督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监督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论析、阐述行政监督问题的主线,并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概括和研究;第二,在回顾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当前中国行政监督的现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对如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性的思路和措施;第三,由于《行政监督概论》是一本教科书,故力求体系的完整和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王臻荣,男,教授,1961年6月生。主要论文:1.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利益表达,政治学研究,第2期27-30,2007-6,一A级,排名:1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98-103,2007-10,二B级,排名:13.论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2006/3/66-68页,2006-3,一B级,排名:14.试论我国现阶段有效政府的构建及路径选择,政治学研究,第2期78-87,2005-6,一A级,排名:15.东亚国家行政改革原因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5/03,2005-3,一B级,排名:16.试论信息时代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03,2005-3,一B级,排名:17.关于强化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5/03,2005-3,一B级,排名:18.论政府利益与“改革困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六期97-103页,2005-11,一B级,排名:19.论中国政府治理与善治的实践与探索,晋阳学刊,2005/06/8-12页,2005-11,二A级,排名:110.治道变革与制度创新————中国行政改革的路径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5/01,2005-1,一B级,排名:111.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特点,理论探索,2002年1期,2002-1,二A级,排名:112.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原因,晋阳学刊,2002年1期,2002-1,二B级,排名:1主要著作:1.公共行政理论:体系与创新,专著一B级(专业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4,字数:54,排名:12.行政监督概论,译著一级(权威和专业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9,字数:39,排名:13.政治学,译著一级(权威和专业出版社),山西省人民出版社,2004-8,字数:150,排名:14.中国与东亚政治改革环境的比较分析,,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0,字数:30,排名:2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专著一B级(专业出版社),山西经济,2002-9,字数:31.3,排名:26.继承与超越————-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论纲,专著一B级(专业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4,字数:37,排名:17.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教材(第五章),统编教材一级(国家部委级),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9,字数:40,排名:1主要科研项目:1.公共管理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3.6万元,2007-7,排名:22.山西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转型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7-4,排名:13.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3.5万元,2006-12,排名:1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6-6,排名:15.村级公共财产治理中的村民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5万元,2005-12,排名:36.行政管理与行政监督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4-6,排名:17.东亚地区政治文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额:6.5万元,2004-5,排名:58.山西省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与发展研究,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0.5万元,2002-9,排名:19.公共管理思潮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1.74万元,2003-9,排名:310.山西社会中介组织与投资环境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3-6,排名:211.山西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与港、澳、台合作研究,资助额:0.6万元,2002-4,排名:1获奖:1.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利益表达,2007年度百部(篇)工程奖,等级:三,2008-1,排名:12.政治学概论,\"百部(篇)工程\"奖,等级:二,2007-1,排名:13.试论我国现阶段有效政府的构建及路径选择,百部(篇)工程奖,等级:二,2006-3,排名:14.行政监督概论,二等奖,等级:二,2005-5,排名:15.我国保密法制建设若干问题探析,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级:三,2004-6,排名:1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行政监督概述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含义、主体、对象和体系一、行政监督的含义二、行政监督的主体三、行政监督的对象四、行政监督的体系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内容、种类、范围和过程一、行政监督的内容二、行政监督的种类三、行政监督的范围四、行政监督的过程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原则、意义、地位和作用一、行政监督的原则二、行政监督的意义三、行政监督的地位四、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章 中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沿革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行改监督一、中国古代行政监督的萌芽二、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产生三、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发展四、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成熟五、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强化六、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衰败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行政监督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监督制度二、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监督制度三、广州武汉政府的行政监督制度四、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监督制度第三节 中国当代的行政监督一、人民民主监督思想二、革命根据地的行政监督制度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第三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概述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特征二、权力机关监督的基本模式三、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权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标准四、我国权力机关监督的原则和作用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程序一、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与范围二、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与程序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权力机关的监督一、我国人大监督职能强化的目标取向二、强化我国人大监督职能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四章 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第一节 国家检察机关监督概述一、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含义与本质二、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作用和意义三、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特征四、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和分类第二节 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式一、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二、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程序和方式第三节 我国检察机关监督的现状与完善一、我国检察机关监督的现状分析二、完善我国检察机关监督第五章 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第一节 国家审判机关监督概述一、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含义与特征二、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意义三、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基本内容一、新中国审判机关监督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二、我国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我国审判机关监督的现状与完善一、我国审判机关监督的现状分析二、完善我国的审判机关监督第六章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第一节 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一、一般监督的含义及其特征二、一般监督体系及其内容三、内部监督的一般工作方式四、行政复议第二节 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一、行政机关内部专门监督的含义、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二、行政监察三、审计监督第七章 政党监督第一节 政党监督概述一、政党监督的含义及其特征二、政党监督的地位三、政党监督的作用第二节 政党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一、西方国家的政党监督二、中国共产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与监督三、中国民主党派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一、我国党政关系的历史沿革二、党政职能分开的实践和探索三、加强和改善政党监督的途径第八章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第一节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概述一、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涵三、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义第二节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与方式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第三节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途径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二、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途径第九章 公民监督与社团监督第一节 公民监督一、公民监督的含义与特征二、公民监督的地位与作用三、公民监督的基础与途径第二节 社团监督一、社团监督的含义与特征二、社团监督的种类与方式三、社团监督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公民与社团监督一、西方国家公民与社团监督分析二、我国公民与社团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三、完善我国公民与社团监督的对策第十章 舆论监督第一节 舆论监督概述一、有关舆论监督的几种解释二、对舆论监督概念的理解三、舆论监督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地位、作用与原则一、舆论监督的地位二、舆论监督的作用三、舆论监督的原则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性质、种类与方式一、舆论监督的性质二、舆论监督的种类三、舆论监督的方式第四节 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我国舆论监督的曲折发展二、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三、完善我国舆论监督的对策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法律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是行政监督的对象法律授权的组织,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某个组织,该组织由于享有并行使该项行政权力而成为法律授权组织,或者说成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该组织行使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的行为就成为行政行为。因此,法律授权的组织就成为行政监督的对象。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行政机关将自己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来行使,该组织就成为被委托的组织。该组织虽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也不能由此成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但该组织根据委托而实施的行为却足行政行为。因此,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就成为行政监督的对象。(三)公务员是行政监督的主要个人对象公务员是指在过家行政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国家通过法律将行政权授予行政机关,但行政机父是}11公务员组成的,行政机关通过“权力再分配”,将行政权又委托给公务员,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形成职务委托关系,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这样,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法律上,公务员都成为行政监督的对象。在政治卜,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当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法律上,公务员作为行政行为的直接实施者,当然要接受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对公务员监督的客体主要是其职务行为,如果公务员在履行职务时有违法失职或犯罪的,有关同家机关必将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除职务行为外,埘公务员监督的客体还应包括其他行为,如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家庭责任,特别是与公务员身份和形象相联系的行为,都应当在被监督的范围内,这是由公务员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四)围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也是行政监督的对象围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委托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人员;实行选举、招聘、租赁、承包等制度的企事业单位中经国家行政机关以委任、聘任等形式批准从事公务的人员等。国家行政机关委任的其他人员成为行政监督对象的原因是:(1)这些人员的职务是行政机关任命或聘任的,是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结果;(2)这些人员的权力是行政机关委托的,是行政机关的代表,代表行政机关行使某项权力,并向行政机关负责;(3)这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是执行公务,是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特别是行政性企事业单位更是如此;(4)这些人员成为行政监督的对象也足有法律依据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2条规定,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

后记

行政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惩治腐败,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范围的拓展,政府行政权力的相对扩大,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运作过程的监督,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对行政监督都非常关注,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对策和建议。但是,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缺乏这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这种考虑,从2004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监督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围绕该项目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申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成功。本书正是在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本书是集体努力的成果。具体分工是由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臻荣任主编,沈明生任副主编。在确定了本书的写作大纲和写作体例后,由以下同志分头撰写:王臻荣(第三、六、七章)、沈明生(第一、二章)、曹永胜(第四、五章)、杜创国(第八章)、王晓晨(第九、十章)。在初稿写作过程中,研究生牛海斌、王波、常轶军、任晓春等同学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并多次到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开展调研,吸收和借鉴了许多学者专家关于行政监督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山西大学教务处、社科处及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书稿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评审办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周亚权先生为策划本书、贺有祁先生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鉴于行政监督的研究是一个需要学界长期共同努力的重大课题,再加上作者学识所限,本书的不足、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地期望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行政监督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行政监督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行政监督概述、中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沿革、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等。本教材适合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院校学生学习使用,同时适合政府官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参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政监督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有点脏,稍微有些破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