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邓子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0出版)  作者:邓子基 编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前言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是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结构,共同核心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调研基础上提出、经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其中,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9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这些课程确定后,教育部高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组编了相应的各门教材。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相应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秋季出齐,供各高等学校选用。

内容概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第二版)的修订版。  《财政学(第3版)(配套教学资源)》着重介绍当代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及中国的财政制度与政策,同时,适当加入财政管理的若干内容,力图在理论、政策与管理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全书共由5篇18章组成。第一篇为基本理论篇,阐述公共财政理论和国家分配论的要点;第二篇为财政支出篇,分别介绍公共产品、财政支出增长、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和政策分析等专题;第三篇为财政收入篇,分别介绍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有资产收入和政府债务等专题;第四篇为财政管理篇,分别介绍财政管理、政府预算、财政体制和财政监督等专题;第五篇为财政政策篇,分别介绍财政政策原理和财政政策实践等专题。

作者简介

邓子基,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从1952年9月迄今,长期在厦门大学从事经济学、财政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财政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等职。邓子基教授著论丰硕,自成体系,贡献突出,蜚声中外。公开出版的专著、译著、教材(含合作)52本,发表重要论文260多篇,累计17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财政学原理》、《财政理论研究》(上、下册)、《财政理论与财政改革》、《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社会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理论若干问题》、《财政与信贷》、《马克思恩格斯财政思想研究》、《比较财政学》等。曾获得国家、部委的各种奖励、奖章几十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基本理论 第1章公共财政理论 1.1市场与效率 1.1.1看不见的手 1.1.2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2政府的职责 1.2.1提供法治制度 1.2.2保持和保护竞争 1.2.3克服市场无效 1.2.4促进社会公平 1.2.5保持经济稳定 1.3政府的局限性 1.3.1公共决策参与主体的局 限性 1.3.2投票悖论 1.3.3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结语在市场与政府之间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2章财政的本质 2.1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与 内容 2.1.1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 2.1.2国家分配论的基本内容 构成 2.2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2.1财政的产生 2.2.2财政的发展 2.3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 2.3.1财政的定义 2.3.2两难冲突问题 2.3.3财政的本质 2.4财政的双重属性 2.4.1公共性 2.4.2利益集团性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二篇财政支出 第3章公共产品 3.1公共产品理论 3.1.1不同类型的产品 3.1.2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3.1.3对公共产品的进一步说明 3.2国防支出 3.3教育支出 3.3.1教育的性质 3.3.2教育支出方式及其经济 效应 3.3.3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分析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4章财政支出增长 4.1财政支出的规模 4.1.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4.1.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4.1.3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4.1.4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4.2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2.1预算监管制度 4.2.2政府采购制度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5章社会救助支出 5.1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 5.1.1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 5.1.2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5.1.3农村反贫困计划 5.1.4城市反贫困计划 5.2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5.2.1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5.2.2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5.2.3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6章社会保险支出 6.1社会保险的理论依据 6.1.1社会保险的特征 6.1.2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6.2社会保险支出及其经济 效应 6.2.1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 模式 6.2.2养老金的给付 6.2.3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及其问题 6.2.4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6.2.5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6.2.6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7章政策分析 7.1政策分析过程 7.1.1政策的必要性 7.1.2市场失灵分析 7.1.3政府干预的形式 7.1.4设计资格标准 7.1.5私人部门的反应 7.1.6效率结果 7.1.7分配结果 7.1.8公平一效率的权衡 7.1.9公共政策目标 7.1.10政治过程 7.2成本一收益分析 7.2.1成本一收益分析法 7.2.2列举成本和收益 7.2.3评估成本和收益 7.2.4折现未来净收益 7.2.5社会贴现率的选择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三篇财政收入 第8章财政收入概述 8.1财政收入的类别和形式 8.1.1财政收入的类别 8.1.2财政收入的形式 8.2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 8.2.1财政收入规模 8.2.2财政收入结构 8.3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8.3.1经济发展的含义 8.3.2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 8.3.3财政收入的合理数量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9章税收原理 9.1税收的特征 9.1.1强制性 9.1.2无偿性 9.1.3固定性 9.2税收原则 9.2.1财政收入原则 9.2.2效率原则 9.2.3公平原则 9.3税收负担及其转嫁 9.3.1宏观税收负担 9.3.2微观税收负担 9.3.3税负转嫁与归宿 9.4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 9.4.1税收分类 9.4.2税制结构的概念与类型 9.4.3世界税制结构的基本情况 9.4.4我国税制结构的调整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10章税收制度 10.1税制要素 10.1.1征税对象 10.1.2纳税人 10.1.3税率 10.1.4起征点和免征额 10.1.5违章处理 10.2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 10.2.1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10.2.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 10.2.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 10.2.41980—1984年:涉外税制建立与两步“利改税” 10.2.5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 10.2.61994年后我国税制的局部重大改革 10.3主要税种 10.3.1增值税 10.3.2消费税 10.3.3营业税 10.3.4企业所得税 10.3.5个人所得税 10.3.6下一步的税制改革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11章国有资产收入 11.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 11.1.1国有资产的概念 11.1.2国有资产的分类 11.1.3国有资产收入 11.1.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2国有资产运营管理 11.2.1国有资产管理 11.2.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1.2.3国有资产运营管理 11.3国有资产收入分配 11.3.1企业利润的分解 11.3.2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 11.3.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关系的演变 11.3.4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股分红或利润分配 1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1.4.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含义 11.4.2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义 11.4.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支出 11.4.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组织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12章政府债务 12.1政府债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12.1.1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 12.1.2会计学视角的政府债务分类 12.1.3公共风险视角的政府债务分类 12.2债务偿还能力与债务负担 12.2.1借新还旧与债务偿还 12.2.2利息支付的税收负担 12.2.3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拒绝偿还债务 12.3政府债务与后代负担 12.3.1新古典模型 12.3.2世代交叠模型 12.3.3李嘉图模型 12.3.4总的看法 12.4政府债务风险及其管理 12.4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分析框架 12.4.2财政对冲矩阵 12.4.3构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 12.4.4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四篇财政管理 第13章财政管理 13.1财政管理的内涵、目标与意义 13.1.1财政管理的内涵 13.1.2财政管理的目标 13.1.3有效的财政管理 13.2财政管理原则 13.2.1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13.2.2依据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13.2.3经济管理、法律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13.3财政管理的内容 13.3.1政府预算管理 13.3.2预算外资金管理 13.3.3税收管理 13.3.4国有资产管理 13.3.5财政投资管理 13.3.6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3.3.7小结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14章政府预算 14.1概述 14.1.1什么是政府预算 14.1.2政府预算的级次和组成 14.1.3政府预算的原则 14.2政府预算分类 14.2.1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14.2.2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14.2.3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14.2.4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14.2.5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4.2.6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加预算 14.3政府预算周期 14.3.1政府预算的编制 14.3.2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 14.3.3政府预算的执行 14.3.4政府决算 14.4我国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14.4.1什么是部门预算 14.4.2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14.4.3部门预算的编制流程 14.4.4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 14.4.5部门预算的审批 14.5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14.5.1预算外资金 14.5.2非税收入 14.5.3收支两条线管理 14.5.4我国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沿革 14.5.5我国非税收入预算管理现状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15章财政体制 15.1概述 15.1.1财政体制的内涵 15.1.2财政体制的内容 15.1.3建立财政体制的原则 15.2财政收支划分的理论分析 15.2.1财政支出划分 15.2.2财政收入划分 15.2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 15.3我国的财政体制 15.3.11994年以前的财政体制 15.3.2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 体制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思考题 …… 第16章财政监督 第17章财政政策原理 第18章财政政策实践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非均衡增长论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1967)从公共部门生产函数中投入品价格的角度,对政府支出增长现象加以解释。鲍莫尔认为,公共部门的活动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于资本密集型的私人部门来说,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相对较缓。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引起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公共部门为了得到应有的劳动投入量以向社会提供足够的服务,其工资水平的提高必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这将使得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相对上升,从而导致既定数量的公共产品相对于既定数量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价格上升。如果对于公共部门活动的需求是无弹性的,就必然会形成公共支出增长的趋势。由于鲍莫尔是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所导致的产品单位成本的不同来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因此其理论假说一般被称为非均衡增长理论或鲍莫尔法则。 应当说,从现实来看,鲍莫尔的分析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在有些公共部门中,保持劳动密集性本身就是社会的要求。比如在公共教育部门中,如果教师相对于学生过少的话,那么教学质量一般说来是难以保证的。又如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下,如果相对于病人来说,医生和护士的密集度过低的话,那么受损害的将是病人。当然,既然是理论分析,难免在分析中会有些简化的成分。比如,一方面,公共部门并非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私人部门也不全是资本密集型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公共部门来说,也完全可以在保证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4.收入再分配论 针对发达国家中转移性支出主要向中低层收入者倾斜的特征,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之所以增长,是因为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收入再分配。具体地说,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政治家承诺给予那些收入在中位以下的选民提供利益,而让那些收入在中位水平以上的选民承担净成本。只要这种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制,对工作积极性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政治家就有扩大政府主办的再分配范围的动力。比如,假定有5个选民,他们的收入分别是5万元、4万元、2.5万元、1.5万元、0.5万元,中位收人为2.5万元,平均收入为2.7万元。支持政府将收入转移给低于4万元居民这一计划的政治家,将赢得多数票。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收入越集中于最高收入者时,平均收入与中位收入之间的差额逐渐增大,此时,政府主办的收入再分配的潜在利益就越大。有证据表明,这的确是发达国家收入转移政策的合理特征。

编辑推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财政学(第3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第二版)的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财政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和财税干部培训等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政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书是新的,质量还可以
  •   质量和内容都不错,只是送货速度比以前慢了
  •   不错,很精辟独到,而且易懂
  •   规定的教材,送货时间还好,包装不错
  •   价格合理,学校要求的教材,莫办法
  •   内容体系与第二版有一些变动,感觉不是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