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生成与协调研究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于文明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和成就。一跃成为高校在校生世界第一大国,并进入了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已初步确立;政府宏观调控的格局基本形成;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大大加强,其部分权力膨胀得甚至连一向标称大学自治的西方大学也自叹不如;高校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物质待遇大为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认可。一句话,我们已经处于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现在又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几乎成了众矢之的。不仅社会各界的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而且在高等学校内部也颇有怨声载道之势。政府批评高校滥用自主权,乱收费,无节制地贷款,给政府抹黑。高校管理者抱怨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他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办学的自主权;教师指责学术行政化,剥夺了他们应该享有的学术自由和管理权;学生则对他们在高校中选择权的缺失、不尽如人意的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深表不满。一句话,高校内部矛盾重重,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深层危机。这就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成就与危机并存。这一现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教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开展理论研究和深入调研,力图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应当说,许多研究是有真知灼见的,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解决高教难题的方案,特别是有关创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论题,无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然而,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创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对这一基本和关键的问题,人们似乎关注得不够,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就使得研究难以深入下去,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方案不免一般化,难以实施和操作。

内容概要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公立高校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与协调出发来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设计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以期对推进构建规范有序的中国公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有所裨益。    本文研究发现,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公立高校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单一的利益垄断格局变化为政府、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学生群体以及合作办学者构成的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在激发中国公立高校的办学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公立高校现行大学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一,政府在公立高校发展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管理公立高校的理念与方式滞后,使其陷入管则越位、不管则失控的尴尬境地;第二,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制约公立高校的健康发展;第三,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可能产生的短期行为和权力寻租现象给公立高校带来风险;第四,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权力诉求与公立高校现行管理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五,获取经济回报的合作办学者或因权益受到损害而使合作难以为继,或因投资者的急功近利而伤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面对利益格局的变化,中国公立高校现行大学制度已经明显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格局“不适应”和“不符合”。中国公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应该从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与协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从中国高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一个适应高校发展需要、将和谐与发展两种价值取向有机统一、将发展与和谐之间的动态平衡规范化的现代大学制度,从而为实现中国公立高校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研究除导言外,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生成篇。对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入手,考察了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过程,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基础,具体研究分三步进行。首先,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社会背景。其次,阐释了中国公立高校的性质与特征在两种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发生的变化。最后,在讨论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学生群体及合作办学者,并对他们在中国公立高校运行过程中的利益诉求进行诠释,对多元利益主体生成带来的积极作用及其对现行大学制度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还在运行的大学制度由于“不适应”、“不符合”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局面,给公立高校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借鉴篇。借鉴国外公立高校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经验,为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模式提供参考。论文选取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进行个案研究,考察了国外公立高校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主要模式,又着重阐述了四国协调模式的优点及其对中国公立高校的启示。具体包括: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德国公立高校的“教授治校”制度、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等,这些都是中国公立高校创新制度安排、构建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借鉴。    第三部分,协调篇。对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协调问题进行了设计与论证。论文阐述了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对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制度设计起到的支撑作用,讨论了构建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设计思路,设计了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以党委会为主导的大学委员会决策体制,建立以校长为枢纽的专业委员会执行体制,建立以政府、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监督反馈体制。同时建议,走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是政府主导的渐进式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

于文明,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1956年12月生,辽宁北票人,颐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1月任沈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1995年12月任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2001年8月任沈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研究工作,兼仟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先后主编《成长型高校发展研究》等著作3部,参编学术著作多部,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新世纪的大学:让学生学会什么》被《新华文摘》转载。先后主持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研究”、“沈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研究”等多项围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一)关于高等教育利益主体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治理的研究    (四)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研究的思路    (三)结构安排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公立高校    (二)利益主体    (三)一元与多元    (四)生成与协调    第一部分  生成篇第二章  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  一、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背景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二)民主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公立高校的性质与特征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高校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人对公立高校的全面依附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公立高校的改革与变化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高校开始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高校教育资源与权益配置的社会化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诠释    (一)政府    (二)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    (三)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    (四)学生群体    (五)合作办学者第三章  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积极作用及对现行大学制度的挑战  一、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积极作用    (一)扩大了公立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强了办学活力    (二)打破了制约公立高校发展的瓶颈,拓宽了办学资金来源    (三)凸显了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二、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对现行大学制度的挑战    (一)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滞后使其陷入“管”与“不管”两难的境地    (二)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办学主体地位的缺失妨碍公立高校健康发展    (三)校级管理人员可能产生的短期行为和权力寻租给公立高校带来风险    (四)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诉求与公立高校现行管理模式的尖锐矛盾    (五)合作办学者的寻利性与公立高校公益性的矛盾缺乏协调机制    第二部分  借鉴篇第四章  国外公立高校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主要模式  一、英国模式    (一)政府    (二)理事会    (三)校长    (四)教师群体    (五)学生群体  二、美国模式    (一)政府    (二)董事会    (三)校长    (四)教师群体    (五)学生群体  三、德国模式    (一)政府    (二)校长    (三)教师群体    (四)学生群体  四、日本模式    (一)政府    (二)校长    (三)教师群体    (四)学生群体第五章  国外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模式的启示  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评估与监控  二、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的启示:大学与社会实现连接,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制衡  三、德国公立高校“教授治校”制度的启示:遵循大学的逻辑,强化学术权力  四、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启示:强化大学“法人”地位走向自主办学实体    第三部分  协调篇第六章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理论支撑  一、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人性假设    (三)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启发  二、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治理理论的内涵及特征释义    (三)治理理论的启发    (四)中国公立高校治理的特殊性第七章  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构建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思路    (一)制度与大学制度    (二)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模式    (一)以党委会为主导的大学委员会决策体制    (二)以校长为枢纽的专业委员会执行体制    (三)以政府、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监督反馈体制  三、走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选择——政府主导型的渐进式制度创新结束语访谈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生成与协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总体上还好,有些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