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 编 页数:218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系列用书之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本书包括2009年政治理论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分析及2006年至2008年政治理论试题分析,帮助广大考生把握考试难度,命题规律,提高应试技巧,顺利通过考试,本书附赠中国教育考试在线增值服务卡一张。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理论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二、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基本内容简介第二部分 2009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部分 2006-2008年政治理论试题分析 一、2006年政治理论试题分析 Ⅰ总体分析 Ⅱ试题分析 二、2007年政治理论试题分析 Ⅰ总体分析 Ⅱ试题分析 三、2008年政治理论试题分析 Ⅰ总体分析 Ⅱ试题分析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政治理论考试说明 政治理论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科目,是两门公共课之一。自1980年实行全国统考至今已有28年了。1989年以后这项考试由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现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工作逐步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政治理论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它是具有选拔性质的水平考试。 二、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基本内容简介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2009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规定,考试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二)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明确上述评价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长期以来考生普遍认为政治理论考试考查的大都是些死知识,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就可及格甚至得高分,进而忽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评价目标明确规定,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并注重能力的考查,说明只考知识记忆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也有人误认为,政治理论考试主要是时事政治的考查,应多考些时事,少考些理论。评价目标的有关规定表明,该考试虽然有其时效性,但考查的重点是各学科体系内科学的或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成熟的内容。还有些人认为,政治理论考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也仅仅是时政方面的。从评价目标中人们不难发现,要求考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观察和分析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当今国内社会生活的,也有历史的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 其次,考试大纲中的评价目标是与一定的教育认知层次相关联的。评价目标第1、2、3、4、5条规定了考生学习政治理论课后应具备的、从“再认或再现”到“综合认识和评价”的各层次的能力,这一“能力考查层级”基本上是与考生学习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如果说,考试大纲中“考查要点”规定的是考查内容的广度的话,那么“评价目标”规定的就是考试对于考查内容掌握的深度要求。(评价目标中第6条是文科类考试中的一条特殊要求,不属于上述“能力考查层级”。) 最后,评价目标对能力考查要求的表述尽量做到了具体化,使命题人员命制试题时有章可循,也能使教师和考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上讲,政治理论课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有关的学科能力,培养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试评价目标的制定,使过去非常笼统的能力要求变得比较具体,易于理解和操作。 (三)基本题型及其命制说明 选择题I:该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16%。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这一题型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试题的区分度也差一些。 选择题Ⅱ:该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34%,也属于客观性试题。主要适用于考查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也可用来考查对某些观点的鉴别或比较,但要求层次不高。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选择题1大得多,得分率一直较低,但考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往往能在这一题型上真实地体现出来。 分析题:该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50%。之所以取名为分析题,意在考查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往无论是论述题还是材料题反映的情况看,这种题型的分值较大,可实现对考生多层次能力的考查;但缺点是知识覆盖面窄,考查知识点比较集中,且有较大的评分误差。论述题和材料题合并为分析题后,今后将逐步加大材料在题目中的应用,主旨在于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根据具体题目情境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接近于以往的材料题,但与以往材料题不同之处在于,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也可以是蕴涵深刻含义的某一句、某一段话。针对设置一组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材料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材料分析型题目的正式推出是在1993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要点全面调整之际,开始仅用于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方面的考查,后来推广成为政治理论试卷中颇受考生欢迎的一种题型。通过设置材料,给出了回答问题所需要的多数信息,大大减少了知识的记忆量,给那些知识记忆能力差,然而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考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与问题设置的相对开放性相适应,今后此类题目的答案要点的设置也应逐步探索它的开放性问题。 (四)考查要点说明 考试大纲所列的考查要点规定了考试的考查内容,是考试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和范围,即:在大纲所列要点之外的知识将不会成为命题的内容,或叫做“不超纲”。但这些考查要点又只是一个框架,所列知识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在复习时仅仅依靠大纲所列的要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考查要点之外的内容并非可以置之不理,相反,必要的非考查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同样大有裨益,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较好地达到知识考查要求。另外,考试大纲中的考查要点仅是知识理论的考查范围,但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它只是能力的载体。故应充分认识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的关系,要通过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掌握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才能真正符合政治理论课考试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在复习时不要仅仅拘泥于大纲所列的考查要点。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法规性文件,应严格按照其设计试卷、命制试题,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任何辅导材料所不能取代的;同时它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考生必须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它的主要内容和能力要求。 第二部分 2009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分析 一、马克悉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析】 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表现在社会功能上,它把改造世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现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伟大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 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