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刘啸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刘啸霆 著  页数:244  

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教师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一代新人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关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小学教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培养较高学历小学教师工作进行了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创教师培养的新格局。提高新师资的学历层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制订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规格,完善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师范高等专科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试行)》,组织编写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开展小学教师培养工作,课程教材建设是关键。当务之急是组织教育科研机构、高等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专院校的教师联合编写出一套高水平、规范化的,专为培养较高学历小学教师使用的教材。

内容概要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在具体细节方面强调史、论、用(教)结合,突出对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的系统阐释,注重基本理论、学术前沿和政策运行的一致性以及主干思想与历史情境、文化素质的协调性,在传播方面既遵循教材使用中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规范性要求。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一般要求,并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当代跨学科教育与课程的某些新特点和新理念。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与运动,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系统探究。本教材由国内师范院校从事该项研究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著名中青年学者撰写。全书整体结构参照国际前沿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安排并融人了作者们自己的思考成果。书中主要部分包括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础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等4篇13章,涵盖了目前已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主体内容。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适合高校教师教育及各类本科学生教学与自学时选用。

书籍目录

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寻求理解一、不同范式的“STS”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结构三、科学、技术与社会建设的策略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崛起的背景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推动第三节 学术思想的演变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诞生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形成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规定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含义与联系第二节 社会的含义及变迁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含义第二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第四章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革命的主要判据第二节 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总体进程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革命的社会根源第五章 当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基本态势第一节 当代是否处于一场科学和技术革命之中第二节 当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实现途径第三节 当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六章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模式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三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七章 社会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决定性第二节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推动性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协调性第八章 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第二节 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第四节 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影响第九章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战略第一节 国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战略第二节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第三节 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宏观战略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第十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兴起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兴起的背景第二节 知识公民科学和技术素养的变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规范和教师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基本理念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规范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中的教师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课程建设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的设置原则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课程目标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理念在邻近学科中的体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三、对科学和技术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由于“大科学”、“大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研究的课题和研究对象趋于综合化和复杂化。不仅科学的内涵越来越体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性,而且技术的实施越来越需要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过去,自然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相互分离、割裂的局面已经不再符合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趋势。当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大量需要进行思考的社会人文问题,如计算机科学及网络技术发展的社会意义问题,生物科学与基因工程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等。更进一步,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人文本质究竟是什么?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人文机制是什么?科学和技术合理性的信仰基础又是什么?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与社会和人文知识存在何种关系?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中心,抑或仅仅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评价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功能及政治效应?科学、技术与价值的关系如何?科学和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它自身的必然结果,还是社会制度使然?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怎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采取何种战略?等等,都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予以集中回答。我们身处科学和技术大发展的时代,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塑造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决定人类未来的关键因素。我们这个时代也因此而成为反思科学和技术的时代。尽管对科学和技术的反思不是始于今天,因为自从有了科学和技术,也就有了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反思,但以往的反思需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和深入。正是由于科学和技术成为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主导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兼具建设和破坏的两种可能,才使得对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人文反思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反思科学和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和技术,让科学和技术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类进步服务。在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往往是相对独立发展的,彼此之间发生的种种关系也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在当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彼此发生转化的时间周期也越来越短。于是,正确认识我们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特点,并善于具体把握和开发它们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即STS关系,将对当前和未来的科学和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后记

科学、技术与社会无论作为一种学术思潮还是社会运动,都正在引起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因此。在高等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已属势所必然。国内启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和教学议程虽已为时不短,却一直没有能够适合各学校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正是在此情况下,当高等教育出版社约请本书主编组织编写一部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教材作为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专家审定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时,我们虽知这在学界可能是件受累不讨好的事,但还是怀着共同的责任感谕快地开始了合作。由于本教材的特殊定位,因而约请的各位作者都是国内师范院校从事科学、技术与社套研究和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不仅熟悉师范教育,而且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即使返样。写作中仍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仅原拟2006年年底交稿的计划推后了一午,就是眼下的书稿依然是个急就章。特别是统稿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强虽然召开了编辑和汇稿会,最后统稿中仍然不得不多次请各位作者再次修改,有时一个细节问题就要反复好几次,如仪核对引文出处一项就花费了很长时间。即使如此,个别章节因为已不便再联系作者做大的改动,只好在统稿中依据原稿重写。如各章中原拟都增加中间插入性的阅读丰寸料和章未的扩展性阅读材料,以丰富和深化教材内容,也使其更加厚重。但在统稿中无论如何一时难以统一,最后不得不回到老路。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脊是断的,不太影响阅读,赶时间也不能退换啦;被当时那个快递忽悠,送货晚还不承认,还多跑啦好多路去找他;不过最近换快递送货员啦,不错
  •   内容好,编排不错。
  •   导师的书,支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