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张瑞君 页数:348
前言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会计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反映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适应“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贯彻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合格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会议,委员们分本科会计学专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和非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三个角度,按照各培养目标对核心课程的要求就教材建设进行了讨论。在确定教材规划的基础上,推荐了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以及非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单位和主编人选,通过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申报并经教育部批准,最终确定了入选教材和入选主编。2006年8月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教育部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会。就该套教材的编写意义、编写原则、编写要求、各教材的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如下共识:(1)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的唯一一套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精心组织编写,保证质量。(2)该套教材应依据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编写,全套教材要整体考虑,相互衔接;应在形式、结构、内容三方面体现创新,避免与同类教材简单重复。(3)要处理好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三个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本科教材与研究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各相关教材之间内容分工的关系,创新和继承的关系,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4)除主教材外,还配套学习指导(学生用)和教学课件(教师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本书引入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集成、流程再造等先进的理论,为培养信息时代会计人员的创新思想提供支持;本书详细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图设计、数据文件设计、财务与业务流程一体化的设计、IT环境下实时控制等方面的成就方法;本书每章都以案例出发,引出企业管理的各个循环(如采购到付款的循环、销售到收款的循环、凭证到报表的循环等)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对手工环境与IT环境下的对比分析,强化读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或方向)、工商管理专业、MPACC、金融专业等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或信息化”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会计信息化科研及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张瑞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聘为教授,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PCMPCL-案例写作与案例教学研究。目前,主要社会
书籍目录
第1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 二、信息 三、知识 四、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二、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三、信息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目标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结构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基本功能 二、业务核算与管理功能 三、管理与决策功能 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本章小结 重要名词 思考练习题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 一、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简介 二、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三、原型法 四、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一、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二、建立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三、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四、研究确定新系统可用的管理模型 五、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一、系统设计概述 二、模块设计 三、数据存储设计 四、代码设计 五、输入设计 六、输出设计 七、详细设计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 一、数据流程图 二、文件流程图 三、系统流程图 四、多职能流程图 五、程序流程图 六、结构图 本章小结 重要名词 思考练习题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3章 财务会计循环与总账系统 第一节 财务会计循环概述 一、财务会计循环 二、财务会计循环的基本特征 三、财务会计循环的风险分析 第二节 财务会计循环的流程分析 一、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分析 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缺陷 三、IT环境下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设计 四、IT环境下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异同分析 第三节 总账子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总账子系统的目标 二、总账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总账子系统主要数据文件与存储策略 第四节 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一、设置账套 二、会计科目体系设计与初始设置 三、其他设置 第五节 凭证管理 一、凭证录入与控制机制 二、辅助核算和管理数据的输入 ……第4章 会计流程再造——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第5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核算与管理第6章 采购到付款循环的核算与管理第7章 固定资产业务核算与管理第8章 生产循环、人力资源业务的核算与管理第9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第10章 信息系统安全与控制体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信息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信息是组织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如下特征:1.共享性一方面,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多人使用;另一方面,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被使用多次,信息不会因为被使用而贬值或废弃,可通过传递和扩散方式达到共享。2.可传递性信息是物质存在方式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它依附于一定的媒体(声、光、磁、语言、表情、文字符号、数据、图像等)进行呈现、传递和扩散,信息是内容,信息的媒体是形式。而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信息的扩散范围,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使得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跨越地理界限,摆脱厂房、机器等有形要素,在全球网络上以数字化的形式迅速传播。3.可编码性信息可以用有标准意义的符号(如数字、字母等)表示。信息社会中会有更多的信息以数字形式表示,信息的生成、处理、存储、传输都是数字化的,因此信息易于识别和接收、易于转换、易于传递、易于存储,从而易于处理。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出现以后,计算机已经能够利用二进制数字表达相当多的信息形式。4.信息的效益性信息是具有价值和成本的组织资源。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方面,信息的利用会给组织带来价值;另一方面,信息的使用将会增加组织其他资源的价值。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这种增值能力将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发挥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它与利用次数、时间、使用者的能力有关。5.可增值性信息不但对组织其他资源有增值作用,而且信息本身也可增值,当大量零散、片面、互不关联的信息经过信息系统过滤处理成为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时,信息本身就会发生增值。这也是信息咨询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此外,一种信息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有不断丰富的可能性,因而可以不断增值。
编辑推荐
《会计信息系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