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本书编写组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详细内容
目录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后记

作者简介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许许多多的人生问题。本书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从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书籍目录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增强国防观念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确立独立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同学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

编辑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教材、无条件的必须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