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金丽馥  页数:366  

前言

  进程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现象,农民失地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问题之一。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国农村的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越来越多地转变为以承担农民的生存保障为主的保障功能。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侵害农民利益、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安置不合理、农民生活无从保障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出现“农民失地”并不奇怪,农民在失地后得不到合理安排,出现“农民失地问题”,才是令人担忧的。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以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数处在失业状态下。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较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了大批“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并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失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内容概要

  《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分析了农民失地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违法征地行为、征地过程缺乏透明度、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补偿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征地后的安置措施不妥当等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严格界定动用国家征地权利的“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监督机制;探索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对农民实行公平补偿;健全法制,尽快出台《土地征用法》等设想。同时对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土地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一、选题意义二、研究综述三、研究方法四、论文结构五、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历史回顾第一节 相关概念诠释一、土地二、土地制度三、失地农民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历史回顾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革二、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评判第三章 农民失地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一节 农民失地问题概述一、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二、农民失地引发的问题第二节 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分析一、土地征用的内涵二、土地征用制度溯源三、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第四章 国外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相关制度与启示第一节 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概况一、美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二、德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三、英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四、日本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五、加拿大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六、韩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第二节 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共同点一、政府特有权力和“公共目的”二、补偿程序和补偿方式三、补偿标准和补偿支付时间四、补偿纠纷的解决第三节 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借鉴一、关于土地征用权二、关于征地补偿费三、关于征地补偿方式四、关于土地征用程序五、关于土地征用的法律规范第五章 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土地制度建设第一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在缺陷一、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二、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不明晰三、农地承包经营权不完善四、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问题第二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模式分析一、两田制二、“生不增、死不减”制度三、农地股份合作制四、反租倒包制第三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设计一、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争论的回顾及评价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思路第四节 土地征用补偿与农民利益一、探索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对农民实行公平补偿二、严格界定动用国家征地权力的“公共利益”范围三、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监督机制四、强化政府第一责任制,建立“三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五、健全法制,尽快出台《土地征用法》_六、《物权法》中关于土地征用制度的相关规定第六章 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概述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四、社会保障的特征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分类六、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第三节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一、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二、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替代土地保障功能的合理选择第四节 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二、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四、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第七章 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兴起的背景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本概念界定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第二节 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少,覆盖面小,合作的领域仍然比较窄二、相关法律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不明确三、政府发挥作用不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外部运营环境不畅四、行政色彩较浓,服务意识差,服务领域狭窄五、运行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六、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产权界定不清晰七、农民合作意识不强,缺少合作人才第三节 世界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一、政府层面二、合作经济组织层面三、国外农村合作组织的典型代表第四节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与思路一、立法定位,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法律性质二、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三、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四、积极创新,保障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五、遵循合作社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六、协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后农业税时代乡村基层组织关系第八章 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及农民失地问题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实证分析一:江都市昭关镇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合作社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做法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第二节 实证分析二:江都市真武镇真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调研一、真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及其组建概况二、真北村陆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及其运作经验第三节 实证分析三: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镇南村农民失地情况调研一、基本情况二、调查结果分析三、调研结论四、对策与建议附录1 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镇南村失地农民情况调查问卷附录2 江都市昭关镇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合作社关于户口返乡享受待遇标准的规定附录3 江都市真武镇真北村陆庄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申请书附录4 江都市真武镇真北村陆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附录5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严禁非农业建设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节选)《江苏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中国社会科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2003)认为,农民失地失业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农民失地失业问题的后果是政治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社会稳定将构成长久的威胁。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就说:“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这说明在农耕社会,土地制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许多社会政治动荡,甚至改朝换代都与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有关。  宋青锋、左尔钊(2005)认为,农民失地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权利的问题,长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形成农民失地问题最根本的制度原因。  宋斌文、樊小钢、周慧文(2003)认为,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保护农民利益,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应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好这一问题。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更多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由发达地区局部社会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2.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表现  农民失地问题的表现,主要是指农民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土地之后所遭受的损失及其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反映出来就是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各种困境。目前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失地农民“物质丧失论”。张寿正(2003)认为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过程中失去的是土地本身以及同土地紧密相连的一系列物质利益,包括土地、土地之上的房屋、土地上附着的乡村集体资产等物质财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