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张廷模 页数:83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药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整合医学,继承创新、我主人随、弘扬其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服务人类健康,我们责无旁贷。发展对外中医药教育事业是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晚近,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中药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渴望来华接受正规的中医学历教育,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学。大批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学成归国后,将学到的知识广为辐射、传播,对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东西方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等差异,带来交流上的障碍,而中医理论的深奥古朴,也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制约,确实需要编写一套为留学生学习,适教适学的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此次邀我为这套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作序,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容推卸。读过整套教材的策划思路及部分书稿,发现这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有许多新颖之处:譬如以大量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来诠释中医基础理论;以典型案例和操作实例来梳理辨证思路,演示中医技法,提炼中医临证精髓;充分考虑留学生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的差异,舍繁就简,文字通俗易懂又不失中医本色;注重留学生中医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还有吸收了中医中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医名词术语更为规范化,中医英文翻译参照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队伍均为活跃在对外教育教学、临床一线的学术骨干,他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 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建设不断完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真正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学术地位而努力,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的进步做一份有力度有意义的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28章。总论重点介绍了中药学发展概况、中药的功效、性能以及采收、炮制、配伍、用法诸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等内容。各论收载常用及代表性药物300多味,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2章。各章按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逐项阐述,并列出重点集要和难点释疑。各药从性能、功效、个性特点、配伍用药原则等分项解析。 全书术语规范,内容凝练,突出实用。适用于按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短期班学生),国内学生的双语教学以及国内外研究中医药的学者。
作者简介
张廷模,张廷模,男、1944年生,四川省安岳县人。自幼随父母习医,逐渐小有名气。1963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泸定皮肤病防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其间在该院卫校和甘孜州卫校任教数年,先后承担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儿科学及医用理化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任务。1978年考取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有幸随名师凌一揆教授潜心学习临床中药学。198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该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兼任成都市和金牛区政协委员、常委,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成都人民政府参事等。2005年被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 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认真上课。主编的教材有: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中药学》及网络教材《中药学》(含中药标本馆)、“十五”国家级七年制规划教材《临床中药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临床中药学》以及国家规划对外教育双语教材《中药学》、全国成人教育教材《中药学》等。主编的其他专著主要有《中华临床中药学》《当代中医内科学》《汉英双解中医名词术语词典》《中药学同步练习册》《中药学自学辅导》《国家执业药师应试指南》等。主要学术论文有《中药功效记载中的不完整性》《仲景方中桂枝和枳实的本草考证》《相恶初探》等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973、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和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 主张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提出了中药药性“三性说”、“一物二气说”、“配伍的相对性”等一系列药性理论观点,并对中药功效记述的完整性和术语的规范化,做了大量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的品种、产地和采集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方法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作用总论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第一节 四气第二节 五味第三节 归经第四节 升降浮沉第五节 毒性第六章 中药的应用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第二节 用药禁忌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各论第七章 解表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羌活防风荆芥麻黄桂枝紫苏叶香薷生姜自芷苍耳子辛夷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一菊花一蔓荆子一柴胡一升麻葛根淡豆豉第八章 清热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野菊花贯众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大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马齿苋白头翁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第五节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第九章 泻下药第一节 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第二节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第十章 祛风湿药第一节 祛风湿止痛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防己香加皮第二节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木瓜蕲蛇乌梢蛇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第十一章 化湿药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第十二章 利湿药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川木通石韦萆薢海金沙瞿麦萹蓄地肤子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第十三章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澄茄荜茇第十四章 行气药陈皮青皮枳实佛手木香香附沉香乌药川楝子荔枝核青木香薤白柿蒂第十五章 消食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第十六章 驱虫药槟榔使君子苦楝皮雷丸榧子南瓜子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第十九章 化痰药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桔梗前胡蛤壳海藻昆布第二十章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第二十一章 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赭石蒺藜第二十二章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第二十三章 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首乌藤磁石龙骨琥珀第二十四章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第二十五章 补虚药第一节 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灵芝甘草大枣蜂蜜第二节 补阳药鹿茸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益智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续断蛤蚧冬虫夏草第三节 补血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枸杞子第四节 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石斛玉竹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第二十六章 收涩药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第二节 涩肠止泻药五味子乌梅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第三节 涩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第二十七章 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第二十八章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蛇床子土荆皮硫黄雄黄砒石升药轻粉铅丹白矾炉甘石硼砂药名笔画索引第二十三章 安神药第二十四章 开窍药第二十五章 补虚药第二十六章 收涩药第二十七章 涌吐药第二十八章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药名笔画索引
章节摘录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清热。对于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者,尤为要药,常与利湿、清热、通痹药配伍,如《温病条辨》宣痹汤,以之与滑石、薏苡仁、栀子、蚕沙等同用。若用于风湿寒痹,应与温性的祛风湿药或温经散寒药配伍,如《千金方》防己汤,本品与乌头、肉桂等药同用。 2.水肿,小便不利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消肿,为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用药,尤宜于下焦湿热壅盛所致者,常与清热、利水药配伍,如《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以本品与椒目、葶苈子、大黄等药同用。本品利水消肿之力较强,若配伍温阳益气利水之品,也可用于阳虚水肿,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以之与茯苓、桂枝、黄芪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脚气足胫肿痛及湿疹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5~10 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_香加皮——《中药志》 为萝蘑科落叶灌木植物杠柳Peripzoca sepium B ge.的根皮。主产于中国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春、秋采收,晒干。本品有特异香气,味苦。以条粗、皮厚、呈卷筒状、无木心、香气浓浊、味苦者为佳。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功效】祛风湿,利水消肿。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芳香温通,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风湿寒痹,关节拘挛疼痛,常与其他祛风湿散寒药配伍;若久痹筋骨痿弱,则需与补肝肾、强筋骨、舒筋活络药同用,如巴戟天、怀牛膝、木瓜等。 2.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苦泄温通,有利水消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与利水、行气等药如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6 g;或浸酒、人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服用不官过量。 1.在性能方面本节要求掌握独活与防己的性能。独活辛温主归肝(或肾)经。因其燥湿而又有苦味;因其解表而又归肺(或膀胱)经。防己苦寒,因能利尿又归膀胱经。川乌性热而有大毒;香加皮亦为有毒之品。 2.在功效方面本节各药均有祛风湿及止痛的功效。此外,独活还可发散风寒,威灵仙还可通经络,防己与香加皮还可利水退肿。 3.在应用(或主治)方面除主治痹证疼痛各有特点之外,还应注意独活主治表证,防己、香加皮主治水肿。 4.本节药物中应注意独活与羌活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的比较。 性能方面:二药均为辛苦温,归肺(膀胱)经,并可兼入肝肾经之药。
编辑推荐
为适应日益增多的各国留学生(进修生)学习中医药的需要,也为适应中医药国际交流形势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一套中英对照“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中药学》是其中之一。书中共分为总论和各论,28章内容,各章按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逐项阐述,并列出重点集要和难点释疑。各药从性能、功效、个性特点、配伍用药原则等分项解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