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陈方平 页数:378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为“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的组成部分。突出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教材的编写摈弃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思想,内容的取舍及轻重符合教材的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明确并重点详尽介绍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切实体现“三基”,突出“检验”的专业特色。《临床检验血液学》分为五篇十三章,第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临床检验血液学的概述和发展史。第二至五篇分别为“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及其检验”、“白细胞及其检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以下特点:①在教材编写提纲上,采用了和国际接轨的血液病分类和检验诊断排序方法;②更新和增加了部分新的试验内容,特别是造血理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分型诊断,血栓止血基础理论和实验诊断;③每篇末附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网址,书末附有中、英文索引,常用实验检查参考值,便于读者查阅;④注意介绍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每章前有Key point,每章后有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文中选择的临床病案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⑤教材系列化、立体化,本教材附有光盘,其中包括教学大纲、Power Point多媒体教案、模拟试题(含答案及分析)、案例分析、典型实验规范化实验操作的视频材料等。既可供教师教学参考,亦可为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临床检验血液学》虽经编者共同努力,但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在编写过程中,承蒙全国临床血液学检验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银晖、付斌、霍刚、陈焱等同志协助进行书稿文字、图表处理以及计算机编辑、光盘制作等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五篇十三章,第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临床检验血液学的概述和发展史。第二至第五篇分别为“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及其检验”、“白细胞及其检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分别从基础理论、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摈弃了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思想,内容的取舍及轻重符合教材的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实体现“三基”,突出“检验”的专业特色。每章前有Key point,每章后有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书中选择的临床病案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书主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学生教材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广大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一、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 二、临床检验血液学发展史 三、临床检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二章 造血基础理论 第一节 造血器官和微环境 一、造血器官 二、造血微环境 第二节 造血细胞生长发育 一、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二、造血细胞生长发育 第三节 造血的调控 一、造血的正向调控因子 二、造血的负向调控因子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造血细胞形态学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二、血象检验 三、骨髓象检验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苏丹黑B染色 三、酯酶染色 四、过碘酸一雪夫(PAS)染色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七、骨髓铁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 一、骨髓活检的适应证 二、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 一、透射电镜的临床应用 二、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 三、病理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五节 造血细胞培养检验 一、红系祖细胞培养 二、粒一单核系祖细胞培养 三、巨核系祖细胞培养 四、混合祖细胞培养 第六节 细胞遗传学检验 一、血细胞染色体分析技术 二、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七节 分子血液学检验 一、常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第四章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 二、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 第二节 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 二、疗效评估第三篇 红细胞及其检验 第五章 红细胞基础理论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 二、红细胞膜的结构……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方法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第四篇 白细胞及其检验第八章 白细胞基础理论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方法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应用临床应用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第十一章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第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附录中英文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血细胞化学是近代组织化学的分支,最早是应用于组织学的化学检查,故称为组织化学染色。后来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学方面,所以多数又称为细胞化学染色,它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代谢成分(如酶类、酯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血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细胞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常用以提供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及疗效观察,尤其是用以探讨血液病的发病机制,是当前研究血液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细胞化学染色临床上常用于:①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因为白血病的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有时仅采用瑞氏染色难以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常需要结合细胞化学染色。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分布及含量各有不同,且随着细胞的逐渐成熟,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推断所属的细胞系列,如过氧化物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等。②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因为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等。③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④探讨发病机制。不同细胞化学染色的染色步骤不同,但基本步骤均为固定、显示及复染。
编辑推荐
《临床检验血液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