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童庆炳 编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教学参考书》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籍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编导 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一、内容提要1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1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1二、概念源流2文艺学2三、答题要点3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3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四、相关知识4l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4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7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18五、参考文献25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6一、内容提要26l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6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26二、概念源流27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7三、答题要点28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8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28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29四、相关知识29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29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30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30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31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34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37识形态五、参考文献42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43一、内容提要43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43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433关于文学括动的发生与发展43二、概念源流441生活活动44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4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4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445文学本体论456·劳动说45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45三、答题要点45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45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46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46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47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48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49四、相关知识49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49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513治世之音安以乐51五、参考文献52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5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6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56二、概念源流.561文学(1iterature)562意识形态(ideology)573话语(discursive)58三、答题要点59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592怎样理懈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59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9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59四、相关知识59l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592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653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694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715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736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787中国古人沧话语含蕴(四则)78五、参考文献79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8l一、内容提要8l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81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81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82二、概念源流82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8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833推陈出新844人民性85三、答题要点86I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86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 86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87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88四、相关知识891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89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91五、参考文献93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95一、内容提要95l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95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96二、概念源流971精神生产972艺术生产973文学创造的客体974文学创造的主体97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98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98三、答题要点99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99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99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言语100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lOO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100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01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lOl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1029关于文学言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问题。102四、相关知识103l“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1032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1053关于荣格的“集庠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1064审美“心理距离”说1085“移情”说108五、参考文献109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112一、内容提要112l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112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113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116二、概念源流1171材料1172艺术发现1203创作动机123三、答题要点 125J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125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1273自已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128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128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128四、相关知识1291弗洛伊德等论人的心灵、潜意识及创造活动之奥秘1292阿恩海姆等论视觉思维(含观察)、材料积累、艺术发现与创作动机1323德谟克利特等论灵感与直觉1334阿瑞提等论想象、意象以及构思1345萨特等论意象与语词、心与手的关系135五、参考文献136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37一、内容提要1371关于艺术真实1372关于情感评价1373关于形式创造137二、概念源流138l艺术真实1382艺术概括1403情感评价1424艺术形式144三、答题要点146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146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7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146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出评述。146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147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147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147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148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1489谈谈你对“有意昧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48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148四、相关知识148l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1482.A.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1493 F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150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1505.N.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1516乔治·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15l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萃152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152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殊表现得彰明较著152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152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153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153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5314恩格斯评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评价154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154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15517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15518苏珊·朗格:艺术品就是情感的形式15619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15620《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文主义1572l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15722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独立完整的统一,就是艺术的中心15823别林斯基:思想与形式融合一体,是不可分的158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传达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选择15925宗白华: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15926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160五、参考文献160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63一、内容提要163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163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164二、概念源流1641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1642象征型文学165三、答题要点167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167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167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169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1695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170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1707比较小说与副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170四、相关知识1701有关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论述1702有关象征型文学的论述174五、参考文献178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0一、内容提要180I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180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1二、概念源流182l典型1822特征化1843意境1854意象187三、答题要点19l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191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19l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192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193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36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194四、相关知识198l关于典型概念1982关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20l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201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203五、参考文献204第十一章文学的叙事205一、内容提要2051关于叙事界定2052关于叙述内容2053关于叙述话语2054关于叙述动作206二、概念源流206l叙事学206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2083叙述者的声音209三、答题要点210l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210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210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210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210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211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17试分析《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2118试分析《猫》和《沉沦》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2四、相关知识214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214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2153新叙事学215五、参考文献216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217一、内容提要217l关于抒情界定217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2183关于抒情方式219二、概念源流220l抒情与抒情话语220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2203抒情话语的修辞220三、答题要点221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2l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221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21四、相关知识221l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221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225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227五、参考文献236第十三章文学风格238一、内容提要238l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2382 、格的定义和内涵239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2394文学风格与文化240二、概念源流2411.风格2412创作个性2423风格类型243三、答题要点243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43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244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244四、相关知识2451.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2452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2463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2464陆机论文体风格特征2475刘勰论风格2476方孝孺论风格类乎其人2487姚鼐论风格之美2498钱锺书论“文如其人”2499亚里士多德论风格的追求25110布封论风格25l11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25212巴尔特论风格25313李延寿论南北词人之得失25414刘师培论南北文学不同25415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255五、参考文献255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251一、内容提要257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572关于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257二、概念源流258l文学消费2582文学传播2603高雅文学26l4文学接受2625文学交流263三、答题要点264l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264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265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265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265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265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657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2668如何理船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2669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266lO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67ll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2671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26813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26814如何理解文学交流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与巴赫金的“对话批评”?269四、相关知识270l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270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271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271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272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272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273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273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73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273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274ll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274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274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275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76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276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惟利是图的手段277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277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278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27820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27921马克斯’韦伯论技术的进步不~定带来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提高27922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28023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28124本燕明论文艺与消费大众的关系281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282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8327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283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28429马克思论小说作品的认识价值28530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28531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28532萨特论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8633伽达默尔论阐释学经验的对话交往性质28634姚斯(又译作“耀斯”)论艺术审美接受的互动与认同模式28635姚斯论生活世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世界28736巴赫金论文学接受的交往与对话价值28737哈贝马斯论主体问性、自我认同与交往对话的关系28838哈贝马斯论话语交往行为的规范性基础288五、参考文献288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290一、内容提要290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290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290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291二、概念源流“29ll期待视野2912隐含的读者2923共鸣2934净化295三、答题要点296l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296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296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296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297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298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298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299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2999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30llO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有什么意义?301四、相关知识301l孔子与“诗可以兴”3012钟嵘与“滋味”说.3023司空图与“超以象外”、“味外之旨”3034伽达默尔与文艺解释学3045姚斯、伊瑟尔与接受美学305五、参考文献308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309一、内容提要309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3092 学批评的模式3103文学批评的实践311二、概念源流312l文学批评3122文学批评的标准3143文化批评317三、答题要点318l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318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319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3204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32l5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22四、相关知识323l方法、方法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3232文学批评的文体326五、参考文献328

章节摘录

  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形态--所制约。意识[das Bewu。13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Bte Sein],而人们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3页     (P30-31)

编辑推荐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教学参考书》详细介绍了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等精彩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