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蓓荔 杨宝智 著 页数:427 字数:6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从我接到司徒华城老师的《弦乐艺术史》遗稿至今整整15年了。 15年前,由于正在开设《弦乐艺术史》课的司徒华城教授突然因心脏病逝世,中央音乐学院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接过他的这门课。于是我从司徒老师的遗孀钱沈英女士手中,接过他的这份沉甸甸(足有好几公斤)的手稿。他在手稿中严谨的楷书和秀丽的英文字体,足以反映了他的人格、他的修养、他的博学以及他的治学态度。后来,我又在管弦系和教材科分别拿到他在不同的两届课程中印发过的油印讲义。 看了他的这些材料,更觉得司徒老师这个人太了不起了。 司徒老师的父亲司徒梦岩早年留学美国,学习造船,兼学制作提琴和演奏提琴。回国后任教于上海精武会西弦部,是最早一批中国提琴教师之一,除了教出广东音乐大师吕文成、尹自重之外,由他亲自调教的几个儿女都在中国音乐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上海交响乐团的司徒海城,是上海提琴界巨擘;在台湾的司徒兴城,创记录地成功举办过四种不同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四首代表性奏鸣曲的独奏音乐会;曾任中央乐团首席大提琴手的司徒志文,领导“爱乐女”女子室内乐团推广新人新作驰名国内外;成就最大的是原任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兼巡回演出独奏家小组成员、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司徒华城,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英文好,并有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音乐艺术方面更是师出名门(小提琴琴艺从师于19世纪一代宗师约阿希姆的关门弟子威廷伯格)。因而讲授西方弦乐艺术史,对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司徒华城来说,是胜任有余的。 但是,就我所知,在国内尚未出版过全面的西方弦乐艺术史(而不只是小提琴艺术史)方面的书籍,而备课的绝大部分资料,主要都要靠司徒老师亲自从浩瀚的有关的英文书籍(他家里就有很多藏书,再加上从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借来的书)中翻译出来,再加以整理。这里的工作量之大,无法估计。 在他的讲义中,《弦乐艺术史》实际上主要是西方弓弦乐艺术史。被分为:“弦乐器的诞生及琴与弓制造史”、“小提琴艺术史”、“中提琴艺术史”、“大提琴艺术史”、“低音提琴艺术史”和“竖琴艺术史”等几个部分。在“小提琴艺术史”和“大提琴艺术史”中是以各学派的诞生、发展、消亡和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及其贡献为主线的。在手稿中还有刚刚开了个头而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室内乐”部分和“小提琴艺术史”中尚待补充的“重要作品介绍”的一些片段,他还想写“吉他艺术史”,但只有标题。
内容概要
本书系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之一。作者旨在使音乐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了解弦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事实,开阔视野,给演奏者提供有关作品的思想、技巧和美学观点的历史经验。其主要内容包括提琴类乐器的起源、形成、演变和制作史;演奏技术与风格发展;弦乐文献;弦乐教育教学思想以及弦乐演奏美学发展等,全面而具体地记述了弦乐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本书史料丰富,图文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除各音乐学院,高师音乐院系本科、专科学生使用外,本书还可作为研究生自学参考用书,并可供广大音乐爱好者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弦乐器的起源、形成、演变、构造及制作家 第一节 弦乐器的起源 第二节 欧洲弓弦乐器的形成及演变 第三节 提琴类乐器的构造及其发展 第四节 历代著名提琴类乐器的制作家第二章 巴罗克时期的弦乐艺术 第一节 器乐的兴起——17世纪以前的器乐 第二节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第三节 巴罗克时期的弦乐演奏技术状况 第四节 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第五节 巴罗克时期欧洲其他各国的弦乐艺术 第六节 巴罗克时期的弦乐文献 第七节 巴罗克时期的弦乐艺术风格及演奏美学观点 第八节 巴赫的弦乐艺术第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弦乐艺术 第一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第二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演奏技术状况 第三节 法国学派的兴起 第四节 古典主义时期欧洲其他各国的弦乐艺术 第五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弦乐文献 第六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弦乐教学及理论研究 第七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弦乐艺术风格和演奏美学观点 第八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对弦乐艺术的贡献第四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弦乐艺术 第一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第二节 帕格尼尼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节 浪漫主义时期弦乐艺术的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第四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弦乐文献 第五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弦乐教学及理论研究 第六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弦乐艺术风格和演奏美学观点 第七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对弦乐艺术的贡献第五章 20世纪的弦乐艺术 第一节 20世纪的音乐特点 第二节 20世纪作曲家对演奏技术的新探索 第三节 20世纪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 第四节 20世纪的弦乐文献 第五节 20世纪的弦乐教学及理论研究 第六节 20世纪的弦乐艺术风格和演奏美学观点 第七节 弦乐艺术在各国的发展第六章 提琴类乐器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提琴音乐创作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民族风格提琴曲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提琴作品目录 第四节 中国提琴艺术教育、交流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第五节 中国举办的提琴类乐器演奏、创作和制作比赛以及参加国际比赛获奖情况附录 一、世界著名弦乐演奏家姓名索引(按字母顺序) 二、国际提琴类乐器的比赛(按字母顺序) 三、世界著名室内乐团(按字母顺序) 四、术语解释(按字母顺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提琴的诞生 即使有了远祖和近亲,但是假若没有新的思潮和新的美学观念,没有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提琴是不可能诞生的。 在威尼斯等意大利的沿海城市,由于海上贸易发达,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感情都得到解放。15世纪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前后,有许多希腊的学者跑到意大利来避难;他们以宣讲古希腊的文学和艺术为业,同时借此鼓吹自由、民主,提倡科学、人权,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潮和意大利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结合起来,掀起了一场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变革”的文艺复兴运动,加速了对新文化的探索。于是,“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意大利出现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恩格斯),他们以古希腊的自由艺术为样板,强调对“人”的兴趣(而不是对神),力图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表现人的意志和感情,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那些造型艺术大师的人体雕塑和油画,给后世留下许多不朽的珍品。 音乐也逐渐从中世纪的约束中被解放出来。过去在禁欲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专业创作手法单一:旋律必须是钦定的(如格里高利圣咏等)、节奏型十分死板、乐句的结构要讲究所谓“诗体”、律制限制在毕达哥拉斯律(即“五度相生律”)之内不得逾越、连调式也只准用七种教会调式。现在的新兴市民阶层可不管那一套了,在自由的民间艺人倡导下,音乐艺术出现了以下的一些变化:在复调音乐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主调音乐兴起;音调的表情扩大了,例如,音量强弱的幅度增大了,音域增宽了;不依附于声乐、戏剧的独立的器乐音乐大大增加,器乐的技巧性和表现个体意识的独奏音乐得到了发展。这些变化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摆脱“神”的约束,表现“人”的情感,寻找“人”的声音。这时,维奥尔琴的音响和性能(供宗教仪式合奏或贵族们在闺阁中娱乐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市民阶层的需要。人们期待着一种新的弓弦乐器,她能够更接近于“人”的声音,能表现人类自己的(而不是在冥冥中的“神”的)强烈的、具有个性的、自由奔放的感情。 为了使琴发出人的声音,意大利的制琴大师们曾经为此走遍整个欧洲,研究各种教堂、宫殿、桥梁、城堡,观察各种雕塑、油画、壁画,思索它们的美的形象与音响震撼人心的源泉。他们追求的不单是外形美(小提琴那优美的曲线使人想起雕塑中的天使),也不单是结构科学、便于演奏,而首先是胸中蕴藏着一种大胆的设想:用几十片木片发出人世间最美妙、最动听的音响——类似人的歌唱,表现人的感情的歌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