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态学

出版时间:2001-7  出版社:蓝色畅想  作者:周鸿  页数:251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人口、环境、资源:真问题的尖锐化,人类与地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因此,要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以生物为主体发展到以人类为主体,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涉及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必然囊括人类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作为“联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的人类生态学,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能够承担上述重任的、由生态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  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一个生物种,就因为人类具有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形态;作为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起根本作用的却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只有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中国和全球的环境保护才会有希望。青年是初升的太阳,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至关重要,而人类生态学正好可以成为高等学校各学科、各专业公共生态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地球.环境与人;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人类种群与环境;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生态系统;环境与健康;生态危机与人类态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建设等。本书的特点是:走出传统生态学的圈子,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系统介绍人类生态学的知识。此外,本书很多内容是编著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给学生启迪与思考。  本书的编写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60019)、云南大学2u工程以及云南省科委的支持,特此致谢。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以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为主线,从人的生物生态适应和文化生态适应两个层面,把人类种群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理论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制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伦理建设。    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生态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工作者和有关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人类生态学的发展 四、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第二章 地球·环境与人 一、蔚然色的星球 二、地球·生命与人 三、环境第三章 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 一、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 二、人种与环境 三、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适应的主要规律 四、社会环境的发展与人的体质变化 五、人体的生物节律第四章 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 一、文化与环境 二、文化与文明的生态学内涵 三、古文明的起源与环境 四、古文明的衰亡与环境 五、延续文明的生态学因素 六、环境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 七、绿色文化·绿色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人类种群与环境 一、人口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人口种群的数量指标 三、环境资源对种群增长的限制 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五、年龄金字塔与性比 六、人类种群的生育模式与环境人口容量 七、人口分布与环境 八、人类种群的五次大迁徒 九、生态位、人际关系与小群体效应第六章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能量流动和生态金字塔 三、物质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 五、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第七章 人类生态系统 一、从社区到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 二、系统的共同特征 三、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四、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城市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第八章 人类健康与环境 一、健康生态学内涵的基本要点 二、人类生态系统的环境-健康框架 三、人体耗散结构与健康 四、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 五、社会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 六、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一、生物圈与人类社会 二、水的危机 三、森林的破坏与土地的丧失 四、环境污染 五、全球环境问题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由来 二、两个光辉的里程碑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主要参考文献结语

章节摘录

  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它形成的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荒漠世界。那时,天空烈日炎炎,大地火山喷发,地球表面熔岩横溢,大气圈中没有臭氧层,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直射地面,大气中也没有氧。电离辐射、火山、闪电、高温和局部高压等巨大的自然力量,使得洪荒时代的地球物质激烈地运动,不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然而,就在这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里,悄悄地孕育着原始的生命。  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地球刚诞生时,没有河流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干燥的。大气圈中很少有水分,水分随着其他气体分子跑掉。地球上的水分是与后来第二次形成的大气圈一起,由地球内部产生的。  当地球表面的温度已经降低,内部温度很高,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时候,一方面地球喷出大量的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另一方面地壳不断地发生变动,有的地方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地方则成为低地和山谷。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很快饱和,冷却而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  大自然中的宇宙射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雷电、高温等各种条件,促使海洋中的各种物质发生剧烈的变化运动。由于海水能阻止强烈的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破坏和杀伤作用,为原始生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原始海洋中合成的一系列氨基酸类有机化合物,在盐分很少的原始海洋中逐渐合成核酸蛋白质一类的大分子化合物,当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越聚越多的时候,经过亿万年时间的化学作用,形成了“团聚体”多分子体系,这是原始生命的萌芽。后来这些原始的生命又出现了原始的膜,包围了多分子体系,并在海洋中浓缩,形成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自然繁殖的原始生命。有人估计原始生命出现时间在35—38亿年以前。大约在距今32—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细菌和蓝藻,它们是没有细胞核的原始生物,由于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分子氧,大气中才有了氧气,生命由无氧发酵进化到有氧呼吸,这是生命孕育中的飞跃。大约在迄今12—1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具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它们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预示着生命世界大繁荣的即将到来。由于有氧呼吸的生命作用,使大气圈中出现臭氧层,减弱了紫外线的杀伤力,为水生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类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简单 大纲清晰 很适合想了解人类生态的人看
  •   还过得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