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册)

出版时间:2000-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易国杰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间协作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相继面世,但在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指导下,由出版社牵头组织编写的、全国师范院校通用的古代汉语教材,尚不多见。这本教材,就是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牵头组织编写的师范院校通用教材中的一部。  本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针,突出通用性、师范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言素质、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通用性主要表现在,兼顾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差异,在教材内容的详略、取舍,以及文选篇目的抉择等方面力求在较大范围内有其广泛的适应性。师范性表现在,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距离较远的内容一概从略;而且在每章最后都有一节内容,专讲该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结合,这是至今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材所没有的,可以说是本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每节后还附有“思考与练习”,尽可能与中学文言文内容相结合。另外,教材中所列的文言文例句,一般选自本教材文选以及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通论部分所讲的古代汉语知识,不贪深不贪博,力求实用,以够用为度。当然,科学性是本教材始终坚持的基本标准,通论部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都是为学术界和广大教师普遍接受的基本观点。所有文例强调核对原著,做到材料可靠。文选的注解力求准确简明,注解术语力求规范明确。如,通假字用“通”;古今字用“某”是“某”的古字;异体字用“同”;遇无定论的说法,或两说皆可的,注明“某氏说”、“一说”……。并尽可能吸纳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材安排了“思考与练习”、“白文文选”、“古注文选”等几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脑动手去消化、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每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引导学生教好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研究的内容,希望对教者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本教材下编的附录部分,编有“常见古今字表”、“常用通假字表”、“《说文》常用部首例释”、“古代汉语常用词例释”、“联绵词例释”、“诗韵常用字表”等内容,既突出了重点,又具有工具书的性质,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本教材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阐述上,也力求深入浅出、通畅明了。总之,所有参编人员都努力使本教材成为一本通用、实用,简明易学的教材。  诚然,因编写者水平所限,本教材在质量上肯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有识之士不吝指正,以待修订、完善。  所有参编人员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给我们有关师范院校,尤其是参编人员提供了一次在古代汉语的教学、教材编写方面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极好机会;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文编辑室的同志们为本教材的编写、讨论、定稿和出版所做的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也感谢原江苏省南通师专、云南省昆明师专在本教材编写、修改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内容概要

  这套教材顺应师范院校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吸收了学术界的许多新成果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为编写宗旨,具有较强的师范特色。  《古代汉语(上册)》分上下二册,上册是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分章讲述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等古汉语知识,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汉语(上册)》特色是:在各章之末,设专节讲述该章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在本册之末,设专章讲述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淡化语法,只讲与现代汉语语法不同的主要语法现象;文中所举文言文例句,基本上出自中学语文教材和《古代汉语(上册)》下册之“文选”。各节后附有“思考与练习”,便于考查学习效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字第一节 汉字概说一、汉字的起源二、汉字产生的时代三、汉字的发明者思考与练习第二节 汉字的演变一、汉字的演变历程二、汉字演变的若干方面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一、“六书”概说二、“六书”说解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一、古今字二、通假字三、异体字思考与练习第五节 文字学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一、文字学知识在文字教学中的应用二、文字学知识在文言词语教学中的应用三、应用文字学知识进行字词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词汇第一节 词汇概说一、单音词占多数二、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三、一词多义思考与练习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一、单音词二、复音词三、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别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发展二、古今词义的异同I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思考与练习第五节 同义词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型二、同义词的作用与辨析思考与练习第六节 词汇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一、运用词汇知识掌握中学文言文词汇二、运用词汇知识赏析中学文言文三、中学文言文中词汇问题教研举隅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概说第二节 名词作状语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和依据二、表示对宾语的态度三、表示比喻四、表示方位和处所五、表示时间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四、数词的活用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常用虚词常见用法举隅一、之其者所二、于以为三、而则虽四、也矣乎哉思考与练习第五节 判断旬和被动句一、判断句二、被动句思考与练习第六节 宾语的位置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宾语的位置二、句子成分的省略思考与练习第七节 语法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一、掌握规律,明了差异二、运用知识,辨惑解疑第四章 修辞第一节 修辞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内容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修辞第二节 修辞格的运用一、用典二、互文三、变文四、合叙五、共用六、同义连用七、连及八、错位九、委婉十、借代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字词的锤炼与句式的选择一、文言文中字词的锤炼二、文言文中旬式的选择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修辞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第五章 音韵第一节 音韵概说思考与练习第二节 汉语的声韵结构一、声二、韵三、调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中古音韵一、《广韵》及其体例二、《广韵》的声母系统三、《广韵》的韵母系统四、《广韵》的声调系统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上古音韵一、上古声母二、上古韵部三、上古声调思考与练习第五节 诗词格律一、诗律二、词律思考与练习第六节 古书的注音与读音一、古书的注音二、古书的读音思考与练习第七节 音韵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一、诗文用韵二、通假字的辨识与读音三、形声字的读音四、双声叠韵的判定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节 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概说第二节 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一、以形索义二、寻规律以求词义三、明语法以求词义四、由修辞以求词义五、因声求义思考与练习第三节 古书的标点一、古书标点的意义二、古书标点的方法思考与练习第四节 文言文今译一、文言文今译的意义……附录

章节摘录

  因声求义,是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我们在“以形索义”一节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汉字是表意文字,在造字之初,每个汉字都是据义绘形的,因此人们常常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但是,汉字毕竟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对语言来说,字形是外在的东西,并且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同时汉字的发展有一种逐步音化的趋势,以及进一步的符号化,因此使得大量的意义脱离了字形,形与义之间的联系遭到了破坏,如果不以较古的文字作为分析对象,则往往容易望形生训。即使是甲骨文和金文,也有很大一部分词义是难以从字形上分析出来的。至于词义和语音,则分别是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因此音与义的关系比形与义的关系更为密切。黄侃先生指出:“三者(按:指形、音、义)之中,又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后。凡声之起,非以表情感,即以写物音,由是而义傅焉。声义具而造形以表之,然后文字萌生。昔结绳之世,无字而有声与义;书契之兴,依声义而构字形。”①具体说来,音与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造新词时的“音近义通”。我们知道,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然而什么样的声音同什么样的意义结合,原本没有必然联系,而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声音和意义一经约定俗成之后,就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唯有如此,语言才能发挥其交际的职能。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的变化,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新事物不断产生,这就要求人们为这些新产生的事物创造新词,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创造新词就必须给该新词命名,而在给这些新词命名的时候,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往往选用与它在意义上有关联的旧词(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或与旧词相近的声音)来给新词命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音义相关的一组同源词,音与义之间就有了必然的联系,因此人们也就可以通过声音线索来探求词义。这正如段玉裁所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汉语(上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