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林镕,曾在法国留学,曾担任中科院植物所所长。其本人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早年研究真菌学,后致力于种子植物的研究,对种属繁多、在系统演化上高度进化的菊科植物造诣极深,被誉为“研究菊科植物的世界级专家”。
书籍目录
林镕生平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低等植物 1.Etude Morphologique,Cytologique et Microchimique d’une Nouvelle Mucorinfie,Pilaira Moreaui sp.nov. 2.Sur l’Existence d’《Hybrides Imparfaits》entre Thalles de la meme Espece de Mucorinees 3.Etude des Phenomenes de la Sexualite chez les Mucorinees 4.雌雄同体霉菌之两性的分离 5.Enumeration of the Fungi in the Herbarium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6.真菌之雌雄异体 7.福建产黑粉菌科数种真菌之研究 第二部分 高等植物(一)旋花科 8.Sur les Variations Foliaires de Quelques Genres de Convolvulacees 9.Flore Illustree du Nord de la Chine Hopei(Chihli)et ses Provinces Voisines Convolvulaceae 10.Sur la Presence de Cuscuta Major Choisy dans la Chine Proprement Dite 第三部分 高等植物(二)龙胆科 11.Flore Illustree du Nord de la Chine Hopei(Chihli)et ses Provinces Voisines Gentianaceae 12.Sur Quelques Gentiana de la Section Aptera 13.Un Nouveau Swertia de Shensi 14.A New Gentiana from Fukien 第四部分 高等植物(三)菊科 15.Les Composees Chinoises de l’Herbier de l’Academie de Peiping 16.Les Composees Chinoises de l’Herbier de l’Academie de Peiping(Suite) 17.Note sur Quelques Chrysanthemum de la Chine 18.Compositm Sinenses Novae vel Minus Cognitae.Ⅰ 19.Compositae Sinenses Novae vel Minus Cognitae.Ⅱ 20.The Chinese Species of Pertya 21.菊科的一些新属及未详知属 22.紫菀属(狭义)及一些邻属的系统分类 23.菊科的新属及未详知属一、川木香属、重羽菊属及多罗菊属 24.菊科的新属及未详知属二、葶菊属及毛冠菊属 25.菊科的新属及未详知属三、合头菊属 26.中国菊科旋覆花族一些属的研究 27.中国菊科香青属的研究 28.中国飞蓬属及其邻属的研究 29.菊科一新属——紊蒿属 30.中国菊科植物杂记 31.中国菊科春黄菊族新分类群 第五部分 高等植物(四)其他科、属植物 32.The Gentls Quercus in Central Fukien 33.福建植物之新种或未详知种 第六部分 其他重要文献 34.审定中国生物名称之商榷 35.生命之始源 36.西藏植物采集意见报告书 37.有关物种和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资料 38.对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初步意见 39.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 40.《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手册》序言 41.植物分类学的跃进硕果评《中国植物志第二卷》 42.中国植物学三十年来的回顾 43.植物分类学的国际动态 附录一 林镕论著目录 附录二 林镕诗词《匀庵词稿及补遗》选六十二首 附录三 林镕的书法、绘画及篆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与上述相反之现象,如在Sporodinia,Dicrocephala等菌所见者,则为“配子体同性”,即由一个孢子发育成之菌丝上,可产生接合子是也。又据Blakeslee氏(1920),霉菌有时司发生突变,如Mucor genevensis之菌丝,本为两性,可突变为单性。此虽不足证明单性菌丝之来源在斯,但亦可指示雌雄异体与同体之互为因果云。 吾人所知之异性霉菌,均为绝对两型(Dimorphic),一(+)一(-)。种子植物两性间之中间型,如所谓Sex intergrades者,迄未在菌类中见之。此概因菌类之雌雄异体,非在孢子体时代之故。 继Blakeslee氏起而研究霉菌者,如Hagen氏(1910),Burgeff氏(1915,1925)等等,虽大致不出上述之范围。惟渐将此问题,引入更精微之境,兹姑置不论。仅将异性菌丝理论在他菌类中之发展,一申言之。 在露菌中,据Ashby氏(1922)之观察,Phytophthora Fabri为雌雄异体。该氏(1929)又谓不独此菌为然,寻常培养此属诸菌时,由单孢子发育成之菌丝,常不行有性生殖。如P.Arecae在任何培养剂中,惧不产生卵孢子;P.meadii亦然。但若此二菌之菌丝相接触,即行配偶。又如P.Richardiae,由单孢子发育成之菌丝,虽可产生配偶器官,但不若其与P.Cinnamomi配合时之有性生殖,更为显而易举。又据Leonian氏(1931),P.omnivora亦为雌雄异体者。 腐菌(水生菌)之雄器与卵器,有时生于同一菌丝上,有时不生于同一菌丝上。昔De Bary氏曾以“雌雄性”(Androgynous)及单性分称之。惟异性菌丝之确实证明,尚为较近之工作。如Couch氏(1924)之Dictyuchus monosporus,及Coker氏(1927)之Achlyabisexualis是也。在Dictyuchus上,Couch氏曾研究来源不同之菌丝,见同一菌丝上,仅有一性之器官着生。如该氏所培养之B♂及B♀,皆为单性菌丝,当其相接触时,即产生卵孢子。又此属菌中雌雄同体之种类,据Coker及Braxton二氏(1926),亦非鲜见云。 囊子菌之雌雄异体 吾人最初所知之雌雄异体囊子菌,为Egerton氏(1914)之Glomerella cingulata,此菌有(+)(-)两菌丝,若欲获得其有性生殖之囊子壳,以(+)与(-)交配即可。自此以后,单性囊子菌之发现者渐多。如Penicillium luteum之有性生殖,本为至难见者,Derx氏(1926)谓其菌丝亦为单性。若以由单孢子(囊子孢子或分生子均可)发育成之菌丝,与另一单孢子发育成之菌丝相遇,设此二菌丝之性别不同,即发生配偶之现象。又如GwynneVaughan(1928)及Williamson二氏(1930)所示,盘菌Humaria granulata之两性亦分立。此菌无雄器,其囊子器系由菌丝旁枝之顶细胞继续膨大而成。此种现象,惟当(+)(-)二菌丝相遇时方见之。其他如Dadge氏(1920)之Ascobolus magnificus,Betts氏(1927)之A.carbonarius,Cayley氏(1927)之Diaporthe perniciosa,Gregor氏(1932)之Ceratostomella等,亦均先后由试验证明其为雌雄异体矣。
编辑推荐
该书汇集了林镕发表于国内外期刊上的重要论著40余篇。低等植物方面有广为关注且评价极高的有关毛霉菌有性繁殖的论文。高等植物方面涵盖旋花科、龙胆科、菊科、栎属植物等,涉及各科目中发现的新属、新种和新分类群。该书还收录了林镕在许多重要会议及国土资源考察中的报告,其中许多具有前瞻性,有些尚未公开发表,如有关物种和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资料、对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初步意见、植物分类学的国际动态等。这些论著为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该书是相关领域科研和教学人员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尚附有林镕鲜为人知的诗词、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读者科领略他在学术之外的才华和风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