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静 页数:207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先验论证角度重新审视戴维森纲领,并由此扩展至语义学和知识论等领域,是最近20余年分析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书乃是关涉此最新趋势的研究成果。王静所著的《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分为两部分:第I部分是基于先验论证对戴维森纲领展开研究。作者认为,戴维森纲领的关键问题可以表述为“语言理解或交流的可能性”这一先验式问题,并将此关键问题分解为对语言理解的基本原则、证据基础、诠释方法、论证结构、总体模式等方面的探讨,在戴维森纲领的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第II部分是将戴维森纲领的基本思想拓展至知识论领域。以戴维森纲领作为启发性的分析框架,作者揭示了传统知识分类面临的主要困难,探讨了关于自我、他心、世界三类知识的特征及其关系,并在反驳怀疑论对知识可能性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知识论的新主张。《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适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师生参考阅读。同时,对关心理解、交流、知识、意义、真理和先验论证等问题的读者,本书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静,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访学研讨。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和现代知识论,在《哲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戴维森纲领的知识论重建”,参加两部逻辑学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逻辑学导论》专家组成员、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核心成员。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部分 基于先验论证的戴维森纲领研究
第1章 第1部分问题背景和论证思路
第2章 语言理解的语义基础:外延性真理一意义理论
2.1 几种主要的意义理论及其困境
2.2 意义如何经由真理而谈论?
2.3 给出意义的真理理论之特点
第3章 语言理解的诠释基础:真理与诠释
3.1 戴维森的诠释理论概述
3.2 诠释的形式基础和证据基础
3.3 如何根据真理理论进行诠释
3.4 决策论方法在语言诠释中的应用
第4章 语言理解的诠释方法:彻底诠释
4.1 彻底诠释的内涵及应用
4.2 诠释的不确定性
4.3 彻底诠释理论的哲学意蕴
第5章 语言理解的本体论一认识论根据:整体论、宽容原则和语义外在论
5.1 整体论
5.2 宽容原则
5.3 语义外在论
第6章 语言理解的总体性模式:诠释脉络中的三角测量模式
6.1 三角测量的基本结构和关系
6.2 理解语言为什么需要三角测量模式?
6.3 三角测量模式与戴维森纲领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6.4 三角测量模式的哲学意蕴
第7章 戴维森的先验论证及其哲学意蕴
7.1 先验论证的方法论结构
7.2 戴维森先验论证的独特性
7.3 戴维森先验论证的哲学意蕴
第Ⅱ部分 基于戴维森纲领的知识论研究
第8章 第Ⅱ部分问题背景和论证思路
第9章 当代知识论与戴维森纲领
9.1 当代知识论的主要重建方案及其困难
9.2 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研究
第10章 信念、内容与因果关系
10.1 只有拥有由信念内容构成的信念概念,才可能拥有信念
10.2 只有通过诠释脉络的因果联系,才可能具有知觉信念
第11章 信念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11.1 语义外在论对信念具有客观内容的必要性
11.2 三角测量模式对信念客观真理性的辩护
第12章 关于自我、他心和外在世界的知识
12.1 三类知识的平权性
12.2 自我知识的确定性与诠释的不确定性
第13章 戴维森式知识论与反怀疑论
13.1 反怀疑论的核心论点
13.2 彻底诠释与反怀疑论
13.3 语义外在论与反怀疑论
参考文献
主题词
后记
章节摘录
第四,假设我们应用决策论方法确定了所有语句的概率和期望值,尽管真值函项连接词已经被识别,而且凭借句子的逻辑能够认知语句的真或假,但是所有这些工作并不能诠释一个完整的语句。要完成对所有语句的完整诠释,需要在主体语言中构建一个真理理论。也就是说,需要在宽容原则的指导下,利用诠释者已有的真理模式为基础,建构一个适合自然语言诠释、经过修正的塔尔斯基模式真理理论(王静,张志林,2007)。进一步的诠释要求还很多,例如,需要详细阐述理论的经验基础,其所需要同时具有的,不仅仅是言语主体对语句的偏好,还包括导致他的偏好(以及由此拥有的信念)的在世界中的事件和对象。这就需要结合戴维森的语义外在论、整体论等语言认知基础。不仅如此,对常见谓词的诠释还要特别依靠言说中的索引因子,如指示词和时态等,因为正是这些东西将谓词和单称词项与世界中的对象和事件联系起来(Davidson,2004a:164)。这些都需要在修正的塔尔斯基真理模式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规范要求。 总之,要对语句做出完整的诠释,只有决策论方法的应用远远不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上所列出的过程和方法毫无用处。实际上,在许多决策论的实验数据中,实验者让行动主体所做的选择,就是书写或者言说中被描述的选择项,只是一般情况下假设主体如实验者一样知道这些描述。但正如我们已知的那样,戴维森意义上的语言诠释者则无需这种关于行动主体的认知假设。除此以外,语言诠释与行动选择的过程和方法都是相似的。因此,既然行动主体能够靠以上所说的过程和方法得出数据,理论上语言诠释者也能够据此理解言说者的简单语句。当然,要使这个方法真正能行可操作,还需要增加一些规范,而按照思想和语言的错综复杂关系,我们目前还很难准确地说出增设什么样的或者多少规范是恰当的。换言之,要想对语言理解做出完整的诠释,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尽管如此,本研究试图表明,决策论方法的确有助于解决著名的诠释难题,从而推进完整的语言诠释理论之建构。 ……
编辑推荐
多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是当今学科发展的趋势,当代逻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21世纪,逻辑学将迈入一个多元化、数学化、应用化的全新发展时期。 《逻辑、博弈与认知研究丛书: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以国际化的视野,汇集了当今中国逻辑、博弈与认知等领域交叉研究的高水平成果,力图促进逻辑学与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开拓新兴、交叉与边缘学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习者、应用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