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米佳 页数:252 字数:3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宣德炉研究:故宫藏宣铜器的整理与研究》以故宫收藏的近600件宣铜器为研究对象,从用料、铸造工艺、款识等方面对宣铜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佐以无损检验报告,科学、真实地展现了宣铜器的风貌。解决了五个重要的问题,即:历史上的宣德炉是否是个传说,宣铜究竟是何种铜,宣铜是否含金银,款识中“德”字是否有一横以及找到了故宫藏器中的“真宣”。
《宣德炉研究:故宫藏宣铜器的整理与研究》适合文物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李米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古器物部金石科科长。长期从事青铜器和宣铜器的研究、陈列和保管工作,著有《麟趾马蹄应奢华——中国古代帝王车辂杂说》、《李米佳谈古代帝王车辂》、《紫禁城的青铜艺术》等书,及《何人始都殷墟辨析》、《郑义伯*及其相关问题》、《谈清代铜镜文化》、《晚期青铜文化的审美表现》、《青铜中期文化考略》、《故宫藏青铜器锈浊类型分析及研究》、《清代“宣铜”名物考》、《“宣德炉”释疑》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并主编图录数册,主持策划相关展览。
书籍目录
一 追本溯源考宣炉 1.真伪书之争 2.辩彝炉识宣铜二 关于铸造用料 1.风磨铜与黄铜 2.炉中是否含金银三 器形上的印证——上拉萨再得真宣“写真”四 铭款 1.德与德 2.台阁体与榜书五 故字号宣铜器 1.大明宣德年制款器(包括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宣德、宣款) 2.明清国朝年号款器(除宣德年号外) 3.人名、斋堂等他款器(包括无款器)六 新字号宣铜器 1.大明宣德年制款器(包括宣德年制、宣德等款) 2.明清国朝年号款器(除宣德年号外) 3.人名、斋堂等他款器(包括无款器)七 故宫藏宣铜器的无损检测 1.光谱分析结果 2.受检文物分析 3.故宫旧藏器与瞿昙寺旧藏器对比分析八 铸造加工 1.铸造 2.加工九结语参考数目
章节摘录
一 追本溯源考宣炉 有关宣德炉的争论可谓贯穿古今,一直存在。比如有人认为真正在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极为罕见,即便在当时也十分珍贵。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后期仿造的,从明中叶到近现代,仿制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还有人认为从未有过什么宣德年间所造的香炉,所谓“宣德炉”只能称为具有“宣德”款识的铜炉,或者泛指和“宣德”款炉形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他款的铜炉。 据记载,宣德三年铸铜炉,“共计三千三百六十五件”。铸好后除藏贮内库、殿堂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府、各妃嫔、文武臣员、京内各郊坛祠庙及天下名山寺院、宫观。由于分布过于广泛,以至现在宣德炉虽随处可见,而真正流传有绪的却又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 宣德炉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个谜。似乎越搞不清楚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争论,越争论也就越是个谜。困扰大家的既不是宣德炉怎么鉴定,也不是有多少样式和款识,而是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史料和实物的脉络,探寻一下宣德炉的踪影。 1.真伪书之争 明代吕震编撰《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书中说:宣德三年(1428年)初,宣宗朱瞻基接受了暹罗(今泰国)国王刺迦霭进贡的数万斤精炼铜,俗称“风磨铜”。宣宗为改善郊坛、太庙以及内廷陈设的鼎彝祭器,于三月初下旨工部和礼部官员铸造鼎彝。礼部尚书吕震会同各臣遵旨从《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收录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及内府密藏的宋代汝官哥钧定诸窑名瓷中,“遴选款式典雅者……共一百一十七种谨为图形”,铸造供祭祀用礼器和陈设器。宣宗在看过臣僚呈递的所有图样和样品后谕旨,使用暹罗国进献的风磨铜铸造宗庙祭祀所用鼎彝和内府日常炉具。这批炉具所用的铜料都经过6次甚至12次提炼,共铸有3000多座。史称为宣德炉。就是这样两本内容的书,后来被一部分人疑为明末文人臆造的伪书,宣德炉则成为他们认定的世纪弥天大谎。1936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年)详细论证了《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的伪作。根据伯希和的考证,最早提及此书的是清乾隆时期的杭世骏,他在1776年发表的一系列短文中提到了《宣德彝器谱》一书。同时期,《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也见到了和杭世骏所述书名略不同的《宣德鼎彝谱》的文稿。该书分为八章,带有1428年的序。到了19世纪该书被扩充到20章。1928年,该书最终定名为《宣德彝器图谱》。 ……
编辑推荐
李米佳编著的《宣德炉研究》以故宫收藏的近600件宣铜器为研究对象,从用料、铸造工艺、款识等方面对宣铜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佐以无损检验报告,科学、真实地展现了宣铜器的风貌。解决了五个重要的问题,即:历史上的宣德炉是否是个传说,宦铜究竟是何种铜,宣铜是否含金银,歆识中“德”字是否有一横以及找到了故宫藏器中的“真宣”。 本书适合文物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