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崔焘故居上院修缮工程报告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统义,孙继鼎  页数:211  字数:288000  

内容概要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崔焘故居上院”,是该处古民居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建于清代,较全面地代表了徐州地区古民居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徐州市园林设计院和徐州正源古建园林研究所制定了《崔焘故居上院保护维修及环境整治方案》,2006年11月徐州市文化局委托徐州清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对其进行施工修缮,2008年10月竣工。孙统义、孙继鼎编著的《徐州崔焘故居上院修缮工程报告》是对此次保护修缮工程的全面总结介绍,其巾既有对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修缮原则和认真贯彻“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方针的实践记录,又有对本地区特色古民居传统营造工艺技术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图文并茂,资料丰富。
《徐州崔焘故居上院修缮工程报告》适合古建筑保护、修缮复原、建筑历史研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篇
一、题辞
二、序言
研究篇
一、绪论
二、崔焘故居上院经典建筑介绍
三、以文物法为指南修复崔焘故居上院
四、崔焘故居上院保护修缮工程专家评议会
五、寻觅徐州地区油饰彩画的源流分类和形式特点
维修篇
一、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概述
二、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勘察与设计
三、崔焘故居上院建筑残损情况及原因
四、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原则
五、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施工部位及做法
六、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投资概算
附录一 崔焘故居上院保护维修及环境整治工程竣工报告
附录二 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大事记
附录三 崔焘故居上院维修工程主要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
实测图
黑白图版
彩色图版
后记

章节摘录

  (二)崔焘故居上院  从崔焘故居下院功名楼前沿崔家巷向上走,从左掖门起到上院倒座房后墙西山止,有一段约20米左右的院墙,是根据山体的坡度和崔家巷的走势砌筑的。墙高约3.5米,上、下高度落差约2.5米,向内弯约1.5米,青砖砌筑合瓦压顶。人若经过这段院墙的时候说话走路都有清晰的回声,所以被称为回音壁。过回音壁继续上行20米就到了上院一过邸。一过邸大门为崔家大院的偏门,门下有闸板,门内侧有腰栓非常坚固,进门来对面是一座影壁。  影壁字堂中间镶一个偌大的“福”字,字堂两上角是砖雕卷草龙图案。影壁中间下方地坪上有一个长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深度不到2厘米的石槽,石槽中间堆砌有一块约1米高的假山状吸水石,石槽加满水后一天就能被吸水石吸干,只有每天断加水石槽内才能有水。据说这是崔家教育后人“业精于勤”的地方。影壁向东有三间倒座房,倒座房东头有一间三层小楼,叫更楼。上得更楼二层,崔家上院内外一览无余,更楼上夜晚有人打更坐班。影壁向西是一个岔路口,向北过谢恩坊可到二进院东院,向东可通小前院,向西可通客厅院,向南可进倒座房。谢恩坊前有块方形石板俗称“谢恩石”。据说清代有一次皇帝下旨褒奖崔家,崔家曾在此磕头谢恩。谢恩坊东边的小前院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有堂屋三间、东屋三间和通向后院的过道一间组成。东北角围墙和过道山墙外一个三角形地块上搭有一坡屋顶,底下有两块蹲石,就是徐州古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厕所,俗称“巷口子”。小前院的形成是把影壁东侧用砖砌死,影壁西头向北是小前院的门楼。小前院巧妙地借用了南边的影壁,西边的谢恩坊垛墙形成了一个围合的院落。院内栽有一株双花石榴树、一株红梅、二棵海棠和月季数株。院落的设计充满了智慧,人居其中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  从谢恩坊向西是上院最辉煌的建筑部分,大客厅、鸳鸯楼、雕花腰廊都是徐州民居的精华。院内栽有桂花、腊梅、红梅、紫薇、牡丹等名花,花开四季,阳光明媚,是一个理想休息接待场所,崔家没有戏台,唱堂会时把客厅的花棂门摘掉,成为开敞空间作为戏台,客人则坐在雕花腰廊内品茶看戏,别有一番情趣。设计者极富想象力,无处不体现出井然的次序与和谐之美。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徐州崔焘故居上院修缮工程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