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军,李想姣 著 页数:130 字数:165000
内容概要
陈军等编著的《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分为8个组成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动机、分析的角度、内容以及分析方法和试图做出的贡献;第二部分从中国非可再生能源供给条件、消费变化和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形势;第三部分对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能源效率差异的形成机制等展开了分析;第四部分对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内涵、理论依据进行了解释,对可能实现的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节能潜力进行经验分析;第五部分将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空间载体及不同载体内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关联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加以认知,对这一系统的构成、特征、主体与属性等基本范畴进行了揭示;第六部分探讨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实现机制,以及与该机制相关的经济行为应该坚持的原则和促进实现机制有效运行的支持条件;第七部分从目标导向、内在机理和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路径创新;第八部分总结了本书的研究结论及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可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专业的研究生、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展开研究的动机
二、阐述的角度与内容
三、分析方法与试图作出的贡献
第二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中国非可再生能源的供给条件
(一)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能源产量与结构
二、中国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变化
(一)消费总量及构成
(二)人均消费状况
(三)消费区域分布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效率问题
(一)中国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
(二)能源效率是中国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中国的节能目标与现实困境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域效率差异
一、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
(一)能源效率的衡量指标
(二)能源效率分析的基本功能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效率的比较分析
二、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内生创新与人文发展的视角
(一)研究视角选择的依据
(二)内生创新与人文发展的内涵
(三)计量模型的选择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
(一)区域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作用过程
(二)区域发展进程中能源效率差异的形成机制
(三)中国的现实与证据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证
一、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非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诅咒”
(二)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内在含义
(三)理解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重点
二、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理论解释
(一)基于边际产出均衡的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理论
(二)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实证分析
(一)不同区域间非可再生能源边际产出的比较分析
(二)边际产出均衡条件下的区域非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
(三)结论与启示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系统构成
一、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系统结构
(一)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的内涵
(二)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的结构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的运行
二、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的特征
(一)复杂性
(二)开放性
(三)动态性
(四)自组织与自适应性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主体及属性
(一)资源子系统
(二)环境子系统
(三)人口子系统
(四)经济地域子系统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实现机制
一、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
(三)效益统一性原则
(四)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配合原则
二、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
(一)市场机制的内涵
(二)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空间组织机制
(一)空间组织机制的内涵
(二)空间组织机制运行的条件
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合作互助机制
(一)合作互助机制的内涵
(二)合作互助机制运行的条件
五、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援助扶持机制
(一)援助扶持机制的内涵
(二)援助扶持机制运行的条件
六、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协同治理机制
(一)协同治理机制的内涵
(二)协同治理机制运行的条件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路径创新
一、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路径创新的目标导向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方向
二、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路径创新的内在机理
(一)路径创新的载体
(二)路径创新的主要内容
(三)路径选择的支持条件
三、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路径创新的保障体系
(一)法律保障
(二)市场保障
(三)管理保障
(四)科技保障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一、内容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能源节约。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非可再生能源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发展形势和能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通过揭示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系统的构成、特征、主体与属性,深入分析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实现机制和路径创新。 《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探索的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为促进国家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可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专业的研究生、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