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逗了,美国宇航局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龚钴尔  页数:284  字数:3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趣味及科学精神的传播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    兴趣是探索之门,是创新之萌芽,什么事情有趣了才好,科学普及尤其如此。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讲解科学知识,不能没有“趣味”。有趣味的科普文章就如带糖衣的药片,甜甜地吃下去,疗效很好。若是直接一大块苦药片,药效虽好,不见得人人都能吞下去,最后可能白费工夫。所以,我们应该把趣味放在科普文章的首位。    我们有不少科普文章依旧“苦得难以下咽”,这是为何?我觉得我们可能弄错了中国科普文章的主旨,那就是我们究竟要“普”什么?在我看来,我们的科普文章若是把“科学精神”的传播优先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也许会有一个美妙的收获。    近代科学源于西方,在西方国家有已成传统的科学精神,而在我们中国,尚缺这种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不断进步的源泉,它往往表现在科学家(科学机构)身上,属于人的故事,其背后彰显的是浓郁的科学人文精神;而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虽很重要,却不免晦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社会大众,我们要侧重于哪一个,似乎是已经不言自明。    对科学精神的着力传播,能使我们的科普文章更具人文内涵,趣味点也好营设。而纯粹讲解科学知识的文章,除非这知识本身易于理解,’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否则写出来只怕是供人遗忘的。在缺乏科学精神的情况下,单纯传播的科学知识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我很高兴这本书的作者龚钴尔和我有相似的见解。我了解的龚钴尔是一个“80后”科普编辑,学地理出身,曾多次针对中国的“嫦娥工程”做过跟踪报道,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这次他另辟蹊径向国内读者介绍美国宇航局就是一个有创意的好想法,因为在国内,人们还真不了解这个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机构。    美国宇航局成立于1958年,先后领导美国人实现了“水星”和“双子星座”载人航天、“阿波罗”载人登月、航天飞机、国际太空站、太阳系无人探测等壮举。它击败了曾在太空屡创第一的前苏联,壮大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延伸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触角,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政府机构。    龚钴尔通过翻译整理大量资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就的这本《别闹了,美国宇航局》(全新修订版更名为《别逗了,美国宇航局》),图文并茂,讲述了美国宇航局的诸多故事,其中包括它的成就,也包括它的教训,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的科学人文佳作。    听说龚钴尔是写小说出身的,这大概是他文字轻松有趣的原因吧……好了,话不絮繁,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有趣的书,开启人类太空探索之旅吧!

内容概要

这是中文作者龚钴尔撰写的航天入门读物。作者以令人爆笑的风格,图文并茂讲述了世界最大太空探索机构——美国宇航局(NASA)的历史,再现了NASA成立50多年来领导的诸多太空计划,其中亦包括美国总统、NASA局长、宇航员、批评家、阴谋分子等,面对太空挑战时所说所做的趣事。

作者简介

龚钴尔本名龚东,出生于1980年10月28日,山东滕州人,理科出身,小说作者,航天作者,科学松鼠会成员。已出版航天读物《别闹了,美国宇航局》《遨游太空:星际探测》《航天简史》,长篇科幻小说《雪城》

书籍目录

序言:关于趣味及科学精神的传播自序:希望给大家带来欢笑第一章 美国宇航局(NASA)诞生记1 天空看上去与往日不一样了2 成立“美国宇航局” ,与苏联抗衡3 探索、发现、寻找问题的答案4 世界航空航天中枢:美国宇航局第二章 人造地球卫星竞赛1 那年头流行释放这玩意儿2 花样繁多的卫星家族第三章 载人航天竞赛1 “水星”载人计划酷炫出炉2 加林抢先飞上了太空3 “水星”计划怎么办?4 “双子星座”计划:双人床计划第四章 “阿波罗”计划1 月亮上的姑娘2 这个挑战我们愿意接受,不愿意推迟3 美苏的探月先遣兵4 “阿波罗1”号惨烈的大火5 “阿波罗”4、5、6号在寂静中沉淀6 “阿波罗”7号重拾信心7 “阿波罗”8、9、10号只飞不落8 “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险象环生9 “阿波罗”12号遭遇雷电10 “阿波罗”13号:休斯敦,这里发生了故障”11 “阿波罗”14、15、16、17号,疲于挽狂澜12 “阿波罗”登月计划背后13 登月归来的后现代生活14 幻想登月的苏联15 登月是骗局吗?16 短暂的重返月球计划第五章 两个人的战争1 德国分赃记2 “火箭之父”的二代传人3 冯·布劳恩PK谢尔盖·科罗廖夫第六章 航天飞机:一根鸡肋1 新计划,貌似很美妙2 美国宇航局的六架航天飞机3 苏联竟然也有航天飞机第七章 国际太空站:又一根鸡肋1 太空站:太空旅行的关键2 苏联的太空站曾独占鳌头3 天空实验室:美国“太空站”独生子4 国际太空站:建完再说为何建第八章 伸向遥远宇宙的触手1 开往金星的快车2 火星探测如囊中取物3 太阳系尽在掌握4 太空望远镜:偷窥宇宙5 嗨,外星人,别玩捉迷藏第九章 美国宇航局的花花草草1 网站:丰盛的午餐2 管理:疏而少漏3 经费:真不能少4 外界对美国宇航局的批评参考文献及推荐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61年4月12日,就在美国宇航局骄傲地带领美国信心百倍地进行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准备工作时,突然,一切毫无征兆,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突然搭乘“东方”1号飞船飞上了太空,绕地球飞行1小时4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 这对美国人来说犹如晴空霹雳。 苏联竟然再次领先,而且是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这个“世界第一”的意义,甚至比苏联当时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还要震撼。 美国宇航局连同美国民众都傻眼了,如同革命党去革命却没叫阿Q同去,甚至还侮辱了他。他们万万没想到,当“水星”计划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苏联就把活人送上了太空,而且这个人还是共产党…… 苏联的动作太快了,快得难以置信……这说明美国宇航局对苏联太不了解。苏联背后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次次为苏联提供创意,一次次让美国人出乎意料,一次次让美国人蒙羞受辱,一次次让美国人对处于专制贫穷中的苏联取得的成就感到匪夷所思。 这种力量让美国宇航局不敢再小觑。事实上,这股神秘的力量还将帮助苏联领先美国很多年。 加加林搭载的飞船是“东方”1号。“东方”系列飞船是苏联第一代载人飞船,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号载人飞船工程于1957年开始论证,1959年春天完成设计,1960年运载火箭(该火箭由苏联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而成)和飞船全部研制成功。在加加林飞天之前,苏联共发射了5艘无人试验飞船。 1960年5月15日,苏联进行了首次无人驾驶“卫星式飞船”1号的发射试验,考核了飞船密封性和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通信系统的工作情况。在返回时,由于飞船摆错了姿态,制动火箭鬼使神差将飞船推向了更远的深空,直到两年后,加加林都飞上太空了,它才返回地球。由此可见,载人太空飞行之前,进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8月19日,“卫星式飞船”2号载着2只狗、2只大白鼠、40只小老鼠和其他一些动植物发射入轨,并进行了生物和医学试验,检验了飞船的安全性和返回系统。返回舱飞行18圈后,成功返回。这次飞行颇受美国人嫉妒。美国一位科学家说:“您瞧好,下次他们会把一支足球队和大卡车送上天。” 12月1日,苏联发射了“卫星式飞船”3号,船上装有2只倒霉的小狗和一些植物。飞船在绕地球飞行了27圈后回收失败,小狗为不明所以的人类太空探索而牺牲,苏联遇到挫折。不过,两个月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它给了莫斯科另外的自信。 1961年3月9日,苏联继续发射了“卫星式飞船”4号,船内装有模拟假人、几内亚猪、狗,以及若干其他小动植物。该飞船和载人飞船状态完全一致,获得圆满成功,在指定地点着陆,一切顺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国人写的好玩科普、罕见,适合“幼儿园”到“敬老院”的所有读者……更像是太空探索历史的完美总结与回顾,比较容易阅读,基本不步及航夫界的晦涩名词。    ——网友  mictian    作者在文中,采取了一种《史记》咻的“互现”手法,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将同一。个人的不同事迹、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放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加以展现,从而加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散而不凌乱,分割而合情合理。尤其是对于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两位航天界大牛的描述,在前面多次展现,却始终身影飘忽,最后在《两个人的战争》中精彩现身,宛若电影:中经过层层铺垫之后的高潮,畅快淋漓,惊心动魄。    ——网友  老孙    通过幽默简洁的文字,把NAsA的来龙去脉、干什么的、吃什么的说的清清楚楚。时不时就会让你放下书静静想象一下那些外太空美妙的场景……以前经常有个场景出现在我脑子里,可能有个超级超级大的人在显微镜里观察我们,而我们只是一堆微生物而已!    ——网友  峰想当然

编辑推荐

《别逗了,美国宇航局》彩图详解,首次全方位揭秘世界最大航天机构,为趣味而诞生,人类太空探索史全记录,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作序推荐。从登陆月球到太阳系探索,从航天飞机到国际空间站,从撞击彗星到寻找外星人……它创造奇迹,也制造玩笑,这些举世闻名的太空壮举背后有多少奇闻怪事?

名人推荐

国人写的好玩科普,罕见,适合“幼儿园”到“敬老院”的所有读者……更像是太空探索历史的完美总结与回顾,比较容易阅读,基本不涉及航天界的晦涩名词。 ——网友mictian 作者在文中,采取了一种《史记》体的“互现”手法,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将同一个人的不同事迹、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放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加以展现,从而加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散而不凌乱,分割而合情合理。尤其是对于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两位航天界大牛的描述,在前面多次展现,却始终身影飘忽,最后在《两个人的战争》中精彩现身,宛若电影中经过层层铺垫之后的高潮,畅快淋漓、惊心动魄。 ——网友老孙 通过幽默简洁的文字,把NAsA的来龙去脉、干什幺的、吃什么的说的清清楚楚。时不时就会让你放下书静静想象一下那些外太空美妙的场景……以前经常有个场景出现在我脑子里,可能有个超级超级大的人在显微镜里观察我们,而我们只是一堆微生物而已! ——网友峰想当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别逗了,美国宇航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向天梦想 向虚无眺望——勇气者回应,《别逗了,美国宇航局》  作为一个原先梦想成为写程序的宅咖,经历过毁灭一切的高考,也许,真的已经忘却,原先自己曾经为梦想而偷偷努力的那些日子。现在说不出“我曾有梦”,转而完成小时候第二选择——在电脑前码字也不错。可是,假若我们失却“眺望星空”的勇气,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永远也不能想象,在星夜之外,是如此寂静的世界。  然而,我们绝计是不可能从课本上去找到什么通往远方的道路的,能撬动地球和改变全世界的,只有永不磨灭的想象力。每一个孩子,都值得从书本中明白,原来,那些听上去很伟大的事情,其实来源于一些偏执狂的奇思妙想;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努力,也许就可以做到;那些让你放弃的理由,都不是你失败的借口。  《别逗了,美国宇航局》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所有希望孩子快乐和有自我的家长买的书,也是所有还在年轻着的大孩子们阅读的最佳选择。它调侃着那些被政治家们神话了的航天史,用一种更能让你我接受的方式,带着勇气回应内心,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值得做梦。  从美国宇航局名字的奥秘开始,我们进入了龚钴尔为我们撰写的趣味航天史,调侃着,美苏冷战时期如同别扭的孩子之间争斗一般的航天比赛、被怀疑真实性的阿波罗计划、两大知识巨人之间的瑜亮情节……那些一看就头大的条条框框,一想就觉得没意思的技术指标,经过作者妙笔生化,一秒变成爆笑的知识梗。我相信,在很长时间内,你再也找不出比它更加有趣的科普读物了。  在图文并茂的颇有滋味的本书里,有一个段子我最喜欢,偷偷笑了好久,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容,但是还是觉得让人回味。  “20世纪20年代末,一部《月亮上的姑娘》的科幻电影在德国诞生,影片大量参考了德国‘火箭之父’赫尔曼·奥伯特关于火箭的论文。该片在火箭迷中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赞扬。‘姑娘’、‘月亮’、‘火箭’一时成为他们最渴望的。20年后,这群受到《月亮上的姑娘》影响的人,竟然真的制造出了能载着炸药长远飞行的火箭:V-2。”  梦想家们给予世界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它让我们开始拥有渴望和勇气去实现一切,不会做梦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改变夜空。其实正如欧阳自远院士在序言中谈到的,“兴趣是探索之们,是创新之萌芽,什么事情有趣了才好,科学普及尤其如此。”正如NASA的参观计划让一代又一代的美国青少年开始向天梦想,向虚无眺望;我们需要的其实不多,我们只是需要一次阅读的契机,打开我们勇气的阀门,用无与伦比的推力,向远方飞去。  By 林怿  2012年9月19日17:58:33  写于履坦巷19#  
  •   曾经就有这样的传言,美国的登月计划不过是个骗局,目的自然是拖垮前苏联。并有信誓旦旦的举证,那就是阿波罗登月的那张经典照片中,人们看到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居然是飘扬的(当然“阴谋论”者有更多的证据)。所以人们进一步推断阿波罗登月不过是美国人导演给苏联人看的一场“好戏”,尽管后来被发现了一些“穿帮镜头”。有意思的是,前苏联真的适时垮了,但究竟是不是这个登月计划拖垮的呢?恐怕一言难尽吧。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倒是可以从这本《别逗了,美国宇航局》中全面地了解一下美国的航天航空事业。不管怎样,美苏之间在进行这一场奢侈的竞赛已然是事实。作为军备竞赛一个部分,美苏两国在竞赛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手脚”越来越远地伸向了太空。一方面前苏联倒下了,但新的俄罗斯站了起来。而另一方面的美国却一直在“坚挺”着,这样的坚持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勇气和力气呢?从书中不难发现,从肯尼迪总统开始美国真正迈开了占领太空的步伐,虽然中间有许多失败,比如“柚子上似乎又一条虫”、“跳骚的一跃”等等,但终究美国人以“太阳神”(阿波罗)第一个登上了月球。“阿波罗计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历了:“阿波罗”1号惨烈的大火;“阿波罗”4、5、6号在寂静中沉淀;“阿波罗”7号重拾信心;“阿波罗”8、9、10号只飞不落;“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险象环生;“阿波罗”12号遭遇雷电;“阿波罗”13号休斯顿这里发生了故障;“阿波罗”14、15、16、17号疲于挽狂澜(“阿波罗”2、3号被取消)。人类的太空探索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阿波罗计划”被努力证实为不是好莱坞大片。不过,比起砸钱来好莱坞大片的确逊色太多,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我情愿相信这个用钱砸出来的“阿波罗登月”不是谎言。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把“嫦娥奔月”看做神话,而从此之后太空将再也没有神话。这本书的名字叫“别逗了,美国宇航局”,本以为内容会很搞。事实上,这是一本很有内容的书。如果把这里的“逗”理解为逗哏的“痘”会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明处都在写美国的太空探索,但始终脱离不了前苏联的影子。美苏两个大国,在太空竞赛中就像互为“捧逗”的双方,他们不仅一起分赃抢夺了德国的科学人才和器材,甚至因为财政的巨大压力还曾考虑过联合登月。当然,在这个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更多是相互竞争和追赶。神秘的太空正是在他们这种相互追逐的竞赛中被逐渐地揭开面纱、打破神话,而美苏两个大国也在未来的“太空之争”中抢占了先机和空间。除了丰富的爆料,这本《别逗了,美国宇航局》还应该启发人类重新审视探索太空的意义。难道真的是想詹姆斯.韦伯说的那样,在太空花费巨资的唯一理由是击败苏联吗?如果人类本身的争端在地球内部都不能化解,那么伸向太空的手脚必定还会搅动是非。所以,个人觉得未来的太空探索一定要首先实现地球人和谐合作。不然,毋宁神秘的太空永远是我们的神话,并且祈愿“星球大战”之类的只是地球人或者某些地球人的意淫。
  •   今年6月,神九飞天,央视照旧直播,国人豪情大发。以下这条微博当时比较火爆:假如这时候地球人类突然全部灭绝,那中国人必将统治世界。因为还活着的就剩下六个宇航员了,其中三个中国人,两个俄国人,一个美国人。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这边还有个女的……因为我们把我国第一个女航天员送上了天,所以这样调侃。   但有一些人可能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的1961年,苏联就把加加林送入了太空,算来,都50年出头了。一方面,我们既要有信心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要睁开眼看世界,盲目乐观。   美国和苏联,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思维之下,觉得掌握领先的航天科技,真是天大的事情。也可以想到苏联把卫星送上天后,把人送上太空后,美国人的惊讶,担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下滑,也包括航天实力,相比较而言,美国航天是后起之秀,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的航天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这一切,主要得力于美国宇航局的成立以及它发挥的作用。   只知道美国航天厉害,究竟实力几何,强大在什么地方?本书对美国宇航局做了详细的介绍。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壮大的,做出了什么**的贡献,如何追赶苏联的?本书可以看做是美国宇航局的传记。   本书作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各种翔实资料的占有,让本书有了更多的干货。各种相关的图片,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了“真相”。大量的图片是本书的亮点。尤是那些卫星拍摄的图片,以及各种航天飞机图片,作为普通读者,平时难得一见。   作为科普书籍,传递科学知识的首要的,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修订版的语言轻松活泼。本来,本书设计大量的外国人名、地名、仪器名,专业的航天词语,但,作者的口语话,以及专门的幽默追求,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从书名,别逗了,也能窥见一二作者的趣味。作者在自序中说大约500字就有一个兴奋点或者逗笑点,作者的考虑不可谓不用心。   围绕在美国宇航局的来龙去脉,相关的太空知识、航天知识,穿插其间。这本书中提到了美国宇航局的一款免费软件,我特意去下载了,只是因为需要插件而未能安装成功,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却是能激发我们仰望星空的兴趣。
  •   轻松了解航天史《别逗了,美国宇航局》 名字起的挺时尚的,不过我感觉没这个必要,其实这就是一本人类的航天史,而且图文并茂,内容相当精彩,名字起得更直接一些也没什么问题。 谈到航天,这的确是一个吸引无数人的话题,自从人类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向太空以后,一个更高的目标就在等待着我们,那就是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不过到底什么叫做航天什么叫做航空,还是挺让人容易弄迷糊的。作者在一开始也就这个问题做了澄清,其实就是翻译的问题,航空我们都明白就是飞机这一部分,航天这个词就起得不太明确,天和空这两个字在中国就是同义词吗,差别不大,尤其是空间这个词,实用太广泛,而我们在很多关于航天的场合经常实用这个词,这里的空间专门指的是太空。其实很简单,航天叫做宇航就和航空区分开了,空间叫做太空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既然已经这么叫,改起来就麻烦了,看来起名字也很重要啊。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开始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太空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的战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两个大国的较量,人类会在六十年代末就登上了月球,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也许现在都未必能够开始这项绝对是烧钱的巨大工程。可以说美苏的对抗让人类的航天技术飞跃式的发展了起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人类对于外层空间,对于飞向太空的欲望一下子淡了下来。甚至很多人说苏联的解体和他们拼老命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有直接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过庞大的航天工程的确给本来就不富裕的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在开始的阶段都是苏联屡屡获胜,让美国感到万分紧张,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世界第一个女宇航员,世界第一次太空行走,世界第一次探月飞行器,每一次都让苏联给抢在了前面,直到登月美国一下子扭转了形式,而苏联一蹶不振。后来美国开始发展航天飞机,而苏联开始发展空间站。历史证明这一回还是苏联走对了路。 航天的历史惊心动魄,以前也没少看,估计所有男性都会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吧。不过要说系统的人类航天史还真是第一次读,感觉写得很棒,尤其是很多细节,让你不得不惊叹作者对人类航天历史的了解,甚至很多和航天本身无关,但是却关系航天员等人的故事作者都一一道来,让你感觉的确很有趣。里面配的插图和照片也相当漂亮,能看出来收集这些资料作者没少下功夫。书本身做得也很棒,连书的页码设计得都很别致,相信这么好的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的。
  •   NASA-一个让米国人民引以为傲的航天机构,一个经常在科幻电影中露脸的太空组织,估计很多人都多多少少听过它的丰功伟绩,这本书用非常风趣的语言和风格讲述了它的来龙去脉,内容非常丰富,大到米国的航天计划,小到NASA的花边儿,保证读起来不枯燥且有收获。
  •   超赞!!!!!!!!!!!!!!!!!!!!!!最适合小学生阅读,让我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航天的知识知识!!!!强烈推荐。
  •   不错,在哈哈大笑中学到知识
  •   我觉得书很好,让我很好的了解了航空历史
  •   给领导买的书,以前给她买了不少书,很少听她说好的,所以我觉得应该不错吧。
  •   书不错,印刷精良,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
  •   书很好,里面的内容很吸引人,写得也很幽默
  •   这书让人看了放不下,而且笑点很多。很好。
  •   质量超好,内容精彩程度远出乎我的意料。
  •   好看,轻松的笔调
  •   这本书不错,内容也不错,很喜欢
  •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从这个段子中,我们既能体会到NASA(美国宇航局)的孤独,也能体会到人们对于外太空的……无视。其实,美国宇航局最初的成立也并非是为了打怪兽,而是为了应对与苏联的冷战。1957年10月4日,美国率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1号。美国顿时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的恐慌,“控制太空意味着控制世界。未来太空的主人(如果不是美国,那就是苏联了)将有能力控制地球的天气,制造干旱和洪涝,改变抄袭使海平面上升,使洋流转向,将温暖变成寒冷……”事实证明,即便过去了半个世纪,林登•约翰逊所设想的场景也只可能在电影里出现,不知道《后天》的导演是不是也曾受此结论启发?在冷战思维下,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在经历一连串失败打击后,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成立美国宇航局以取代之前较为松散的“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不久,艾森豪威尔总统下台,连带走的还有他任命的第一任美国宇航局局长格伦楠。随后,美国宇航局在肯尼迪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的登月计划准备。而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只不过为他人作嫁衣裳。1968年21日5点17分,“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11点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而此时的总统是尼克松,有意思的是,在“阿波罗”11号留下的一块金属纪念牌上写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的人类第一次驻足月球/我们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二来/签名:尼尔•阿姆斯特朗/马克尔•柯林斯/埃德温•奥尔德林/理查德•尼克松”。在纪念牌上,尼克松总统也跟着分享了登月的光芒,不知道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作何想法?不过时至今日,竟然有10%的美国人相信登月计划是假的恐怕是那些航天先驱者所未能想见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人们相信和不相信“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几点理由。在我看来,其实不管事实真相是什么,怀疑论不过是冷战这个潘多拉宝盒里放出的一只小怪兽罢了。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宇航局也脱去战袍和神秘外衣,以前人们给予的关怀与信赖也随着失去。一方面航天事业实在是烧钱的买卖,另一方面宇航局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国家垄断,我们只能期望民用、商用和军用共同开发,以及国际间合作成为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只是相较过去,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少去关注地球外面的世界。这使我想起了《三体》里面大刘对民众情绪的描写,开始时人们对外星人的入侵陷入绝望,但是一想到远在多少万光年以后,于是又过着自己的平静日子。宇航事业现在似乎已经进入瓶颈,霍金虽然警告不要和外星人说话,但真要到了地球似乎人类也无所作为,而更讽刺的是,或许外星人还没有来,地球就灭亡了。正如书中的结尾惆怅地说道,“太空时代并没有让我们改变太多。迄今也只有一些笨重的轰隆隆喷火的东西,把极少数人战战兢兢送上太空”。不过,既然我们已经走上太空,那么当我们再凝视天空时,是否会“感觉天空看上去与往日不一样了”?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封面设计得太过卡通,乃至有个同事看了封面嘲笑说,“这是我小孩子看的书”。果壳网近年来确实已轻松的文章带给大家不少科学常识,然后我所担心的是,如果我们一味讲究趣味性,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且我们怎么去开拓成年人的市场呢?下一步,科普书籍是否可以考虑做得更“正经”,更时尚?否则像我这样三十岁的人,拿本儿童书也确实不宜。
  •   历程说
  •   孩子看了,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能丰富一下课外知识
  •   增长知识用的,还不错,挺好看的
  •   我以为很搞笑,其实也没有。但我11岁的女儿到能拿起来看。
  •   书已经读完,容后在细细评述。
  •   很有意思,有图有真相,呵呵。
  •   轻松了解航天史《别逗了,美国宇航局》 名字起的挺时尚的,不过我感觉没这个必要,其实这就是一本人类的航天史,而且图文并茂,内容相当精彩,名字起得更直接一些也没什么问题。 谈到航天,这的确是一个吸引无数人的话题,自从人类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向太空以后,一个更高的目标就在等待着我们,那就是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不过到底什么叫做航天什么叫做航空,还是挺让人容易弄迷糊的。作者在一开始也就这个问题做了澄清,其实就是翻译的问题,航空我们都明白就是飞机这一部分,航天这个词就起得不太明确,天和空这两个字在中国就是同义词吗,差别不大,尤其是空间这个词,实用太广泛,而我们在很多关于航天的场合经常实用这个词,这里的空间专门指的是太空。其实很简单,航天叫做宇航就和航空区分开了,空间叫做太空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既然已经这么叫,改起来就麻烦了,看来起名字也很重要啊。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开始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太空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的战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两个大国的较量,人类会在六十年代末就登上了月球,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也许现在都未必能够开始这项绝对是烧钱的巨大工程。可以说美苏的对抗让人类的航天技术飞跃式的发展了起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人类对于外层空间,对于飞向太空的欲望一下子淡了下来。甚至很多人说苏联的解体和他们拼老命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有直接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过庞大的航天工程的确给本来就不富裕的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在开始的阶段都是苏联屡屡获胜,让美国感到万分紧张,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世界第一个女宇航员,世界第一次太空行走,世界第一次探月飞行器,每一次都让苏联给抢在了前面,直到登月美国一下子扭转了形式,而苏联一蹶不振。后来美国开始发展航天飞机,而苏联开始发展空间站。历史证明这一回还是苏联走对了路。 航天的历史惊心动魄,以前也没少看,估计所有男性都会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吧。不过要说系统的人类航天史还真是第一次读,感觉写得很棒,尤其是很多细节,让你不得不惊叹作者对人类航天历史的了解,甚至很多和航天本身无关,但是却关系航天员等人的故事作者都一一道来,让你感觉的确很有趣。里面配的插图和照片也相当漂亮,能看出来收集这些资料作者没少下功夫。书本身做得也很棒,连书的页码设计得都很别致,相信这么好的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的。 阅读更多 ›
  •   这本书不错,能在轻松诙谐中掌握NASA的历史,包括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航天事件
  •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很不错的书
  •   书很厚,但最无语的是它幼稚到跟幼儿书似的封面设计,完全没有果壳清新的风格,不过内容是极好的,嘻嘻
  •   幽默的航天书,在哈哈大笑中全盘掌握人类航天梗
  •   喜欢航空航天的人的一种消遣读物吧
  •   美国宇航员
  •   500.500
  •   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赠送图书111
  •   呵呵,很有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