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划分与监测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健  页数:254  字数:396000  

内容概要

城乡边界划分及城乡地域识别,是科学判断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困扰统计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地方政府乃至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城乡划分与监测在回顾和总结中外城乡划分与城乡统计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演变的基础上,遵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运用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等手段,研制出城乡边界划分与监测的技术流程和技术体系,在城乡划分技术、城乡空间监测及其自动化实现方面取得了突破。其核心技术已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城乡划分与监测适合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和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统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设计1.3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1.4 研究的创新点与应用价值第2章 城乡空间识别及监测领域研究进展2.1 城镇用地识别与监测研究2.2 利用GIS 技术整合遥感和人口普查数据研究2.3 城乡边界识别与统计研究2.4 研究展望第3章 中国城乡划分及统计政策演变3.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 年)3.1.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 年)3.1.2 “一五” 时期(1953~1957 年)3.1.3 起伏发展时期(1958~1977 年)3.2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1 年)3.2.1 社会经济背景3.2.2 行政上城镇界定标准3.2.3 统计上城乡划分标准3.3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至近期(1992~2010 年)3.3.1 社会经济背景3.3.2 行政上城镇界定标准3.3.3 统计上城乡划分标准3.4 总结与评价3.4.1 中国城乡划分标准演变阶段总结3.4.2 对国务院最新城乡划分精神的解读第4章 国外城乡划分标准与技术研究4.1 美国的城乡划分标准与技术4.1.1 城镇地区划分标准与技术4.1.2 城镇统计区划分标准与技术4.2 英国的城乡划分标准与技术4.2.1 城乡划分标准回顾4.2.2 现行城乡划分标准与技术4.3 日本的城乡划分标准与技术4.3.1 人口集中地区划分标准与技术4.3.2 日本都市圈划分标准与技术4.4 小结第5章 示范区概况5.1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发达地区示范区5.2 四川省南充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区第6章 基于遥感、GIS和人口统计的城乡边界识别基础技术集成研究6.1 遥感影像甄别选取及时空尺度的确定6.1.1 遥感影像时空尺度选取6.1.2 遥感影像的应用目标6.1.3 优选遥感影像的基本要求6.2 基于遥感的城乡建设用地识别研究6.2.1 识别步骤6.2.2 不同空间尺度的划分标准6.3 基于基层行政区划的空间信息数字化和空间定位研究6.3.1 中国行政区域的设立和分级管理6.3.2 基层行政区域界线在城乡划分中的应用6.3.3 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信息数字化6.3.4 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定位6.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6.4.1 人口统计数据的种类及其使用6.4.2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以及人口—空间匹配技术6.5 基础技术集成6.5.1 3S技术在城乡划分工作中的作用6.5.2 基于3S技术的基础技术集成6.5.3 基础技术集成与城乡划分工作的数据准备第7章 城乡边界划分的核心技术研究7.1 城乡边界划分的基本概念7.2 城乡边界划分的技术深化方向7.3 城乡划分的基本思路7.4 城乡边界划分技术7.4.1 新时期城乡边界划分的指标体系7.4.2 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7.4.3 判断“连接” 的距离标准——50米7.4.4 判断“河流” 的影响作用7.4.5 道路:城镇路网与只起连通作用的单独道路7.4.6 城乡交错情况的处理:城中有乡,乡中有城7.4.7 飞地的处理办法7.4.8 独立区域的处理办法7.4.9 村(居)级单元受外来力量影响而划入城镇化统计区7.4.10 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7.4.11 城乡地域类型的划分7.5 城乡边界划分的技术流程与自动化实现技术7.5.1 城乡边界划分的核心技术流程7.5.2 城乡边界划分的自动化技术及其实现第8章 基于示范区的城乡边界划分实践8.1 经济发达地区示范区城乡边界划分实践8.1.1 义乌市城乡划分基础数据8.1.2 义乌市的本地特征与城乡边界划分8.1.3 义乌市域城乡边界划分结果及多方案比较8.1.4 基于城乡划分的城镇化水平评估8.1.5 与义乌市统计局城乡划分方案比较8.1.6 实地调查对义乌市城乡划分的验证与补充8.2 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区城乡边界划分实践8.2.1 南充市的数据基础8.2.2 南充市与义乌市城乡边界划分特点比较8.2.3 南充市城乡边界划分结果及多方案比较8.2.4 基于城乡划分的城镇化水平评估第9章 城镇空间扩展及其监测与模拟9.1 城镇空间扩展识别研究方法9.2 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及其监测9.2.1 义乌市空间扩展研究的基础数据9.2.2 城市空间形态重构和分异特征9.2.3 城市形态的分形演化及监测9.3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及其监测9.3.1 研究区及研究数据9.3.2 城市形态演化的分形分析9.3.3 城市形态演化过程的空间扩展分析9.3.4 小结9.4 城镇空间扩展模拟9.4.1 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模拟9.4.2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模拟9.5 小结与讨论第10章 城乡重大设施要素识别及其监测10.1 城乡重大设施要素识别及其监测方法10.1.1 城乡重大设施要素识别方法10.1.2 城乡重大设施要素监测10.2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重大设施要素及水体、道路识别与监测10.2.1 南充市城乡重大设施要素识别与监测10.2.2 南充市城乡水体和道路识别与监测10.3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重大设施要素及水体、道路识别与监测10.3.1 义乌市城乡重大设施要素识别与监测10.3.2 义乌市城乡水体和道路识别与监测10.4 城乡重大设施演变影响因素分析10.4.1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重大设施演变影响因素分析10.4.2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重大设施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第11章 城镇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研究11.1 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11.1.1 义乌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轨迹11.1.2 义乌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动力机制分析11.2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11.2.1 南充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影响因素分析11.2.2 南充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动力机制分析第12章 软件开发及功能实现12.1 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开发平台12.2 系统的总体设计12.2.1 城乡识别和划界软件12.2.2 城镇建设用地识别软件12.2.3 城乡地域边界推移评价软件12.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12.3.1 系统架构12.3.2 数据模型12.4 系统配置第13章 成果应用与管理决策13.1 成果应用与数据更新13.2 城乡划分与监测的政策献议主要参考文献彩图

章节摘录

  1.两种统计系统的人口数据  研究中遇到的与人口有关的概念多种多样,例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非农化水平,人口迁移,以及人口普查中的“迁移人口”等(冯健,2010)。在运用人口数据之前,应搞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还要弄清楚不同口径的人口数据统计方式。常规的人口统计数据一般来自两个系统:一个是公安系统的户籍人口数据,一个是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数据。  公安系统的户籍人口数据以户籍所在地为基准进行统计,与实际人口之间有一些偏差,因为它包括了“户在人不在”的情况。各地公安系统每年都会从基层派出所开始一级一级地上报并汇总其所统计的户籍人口数据。地方统计局在每年的《统计年鉴》中所公布的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但又有不同的情况:多数统计局会直接公布来自公安局的户籍人口,一部分地区的统计局会在公安局的数据基础上略加调整。公安局的户政处负责户籍人口统计,每年都要做《户籍人口统计报表》,报表上还有其他有关户籍人口的信息,如分性别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人人数(分为省内迁入和省外迁入)、迁出人数(分为迁往省内和迁往省外)。公安系统还会统计暂住人口(《暂住人口统计报表》),以到公安机关领取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为主体,再加上公安系统从其他渠道所得到的流动人口信息,并最终汇总的数据,这项数据往往比实际的流动人口数量偏小,原因在于很多流动人口不去公安机关登记和领取暂住证。广东的情况相对特殊,暂住人口与实际流动人口数量偏差小,因为其信息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出租屋普查。尽管数量有偏差,公安系统的《暂住人口统计报表》提供了有关暂住人口的性别、暂住时间分类、来自地区、居住处所以及暂住目的等的统计,可以用来分析流动人口特征。普查系统的人口数据是以居住地为基准进行统计的,它能最真实地反映居住情况。中国已经开展了6次全国人口普查,具体包括1953年的一普、1964年的二普、1982年的三普、1990年的四普、2000年的五普和2010年的六普。每两次人口普查年份的中间,会有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来弥补两次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的缺陷。值得指出的是,人口抽样调查对全市来讲有代表性,对于区县以及乡镇/街道等更微观的空间尺度没有代表性。人口普查按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的关系,对人口进行分类,三普、四普以1年为时间基准,五普、六普以半年为时间基准。常住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外来人口都是人口普查中的概念,人口普查数据中的“迁移人口”也有其特定的含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乡划分与监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