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易西南 编 页数:110
内容概要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体解剖学概要》以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为出发点,按人体的功能系统进行描述,在保障解剖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强调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强调人体每一个功能系统科普性的问题而简化临床应用的目的性,尽量做到简明、易学。 本教材是高等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解剖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简明易懂,也可作为中、高职相关专业学生的解剖学教科书。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一、人体的基本构成 二、人体解剖学 三、解剖姿势和术语 四、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五、人体的分部 六、人体的层次结构第一篇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 四、躯干骨 五、颅骨 六、附肢骨 第二章 关节学 一、骨连结种类 二、脊柱 三、胸廓 四、上肢的连结 五、下肢的连结 第三章 肌学 一、肌的分类和构造 二、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三、肌的配布 四、肌的辅助结构 五、全身主要的肌第二篇 内脏学 第四章 内脏学概论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肝 八、肝外胆道系统 九、胰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一、鼻 二、鼻旁窦 三、喉 四、气管与支气管 五、肺 六、胸膜 七、纵隔 第七章 泌尿系统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 二、男性外生殖器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一、女性内生殖器 二、女性外生殖器 第十章 腹膜 一、腹膜的功能 二、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第三篇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概论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血液循环 第十二章 心、血管 ——、心 二、动脉 三、静脉 第十三章 淋巴系统 一、淋巴器官 二、淋巴管道第四篇 感觉器官 第十四章 视器 一、眼球 二、眼副器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内耳 四、内耳的功能第五篇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概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组织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二、脑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 第十九章 神经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 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 四、锥体系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 循环和脑屏障 一、脊髓和脑的被膜 二、脑脊液及其循环 三、脑屏障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一、垂体 二、甲状腺 三、甲状旁腺 四、肾上腺 五、松果体 六、胰岛 七、胸腺
章节摘录
第一篇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肌附着于骨骼表面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它与骨骼共同支持人体、保护内部器官,维持姿势,产生关节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和关节构成了杠杆,肌提供运动的动力。 第一章骨学 成人有206块骨(图1-1)。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每一块骨都是一个器官。骨在一生中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再生和塑形的能力。 一、骨的分类 根据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其中长骨呈长管状,多分布于四肢。长骨的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活体有关节软骨覆盖;中部细长称骨干,其内有管状的空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图1-2)。骨干近骺的部分称干骺端,干骺端与骺之间,在生长发育期存在有骺软骨,是长骨生长延长的基础,至16~20岁左右,骺软骨骨化,形成骺线,至此时,长骨停止延长。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图1-2)。 1.骨质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由成层排列的骨板构成,坚硬,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分布于骨的内部,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呈海绵状,弹性较大。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骨的受力方向一致,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2.骨膜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膜,富有血管、神经,骨膜内有一些细胞能分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膜对骨有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并具有感觉作用。 3.骨髓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在胎儿和幼儿时期,全部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成年人红骨髓主要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 骨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有机质为骨胶原纤维和多糖蛋白等,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为碳酸钙和磷酸钙,它们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年人约为3∶7),使得骨既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又具有一定的硬度,能重受身体重量,又不易发生弯曲和折断。 环境因素对骨生长发育也有影响。人的一生中,骨的形态及化学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是骨的可塑性。 四、躯干骨 成人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 1.椎骨椎骨在未成年前有33块(或32块),计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或3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为1块骶骨,3~4块尾椎融合为1块尾骨。 椎骨由位于前方的椎体和后方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圆柱形,是受力的主要部分。椎弓与椎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自椎弓发出7个突起:即棘突1个,伸向后方;横突1对,伸向两侧;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分别伸向椎弓的上、下方(图1-3)。 第1颈椎呈环形,无椎体,由前、后弓和两侧块构成,故称寰椎(图1-4)。第2颈椎又称枢椎,在椎体上方,有向上伸出的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关节(图1-5)。 2.胸骨胸骨为位于胸前壁正中的长方形扁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构成(图1-1)。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有微向前凸的横嵴,称胸骨角,在体表可摸到,其外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为真肋;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图1-1)。 五、颅骨 成人23块颅骨连结成颅,并围成颅腔、骨性鼻腔、骨性口腔,容纳、支持和保护脑、感觉器以及消化、呼吸系统的起始部。颅位于脊柱的上方,按位置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颞骨、顶骨各1对,他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颅腔的顶称颅盖,底称颅底。 面颅骨构成颌面,由15块骨构成,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犁骨(图1-8)。 颅顶称颅盖,有呈“工”字形的3条缝。额骨与两侧顶骨连接处为冠状缝,顶骨间的缝为矢状缝,左、右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称人字缝。 颅侧面中部有外耳门,自外耳门向前有一骨梁,称颧弓。外耳门后方向下的突起称乳突。在颞窝底的前下部,有额、顶、颞、蝶4骨会合处呈“H”形的缝,称翼点,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图1-7)。 由于居颅腔内的脑底面位置高低不平,致使颅底内面形成阶梯状的3个窝,包括前部最高的颅前窝、中部的颅中窝和后部最低的颅后窝(图1-9)。 颅的前面中部有呈梨形的梨状孔向后通骨性鼻腔,其上外方为容纳视器的两眶,下方为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的骨性口腔(图1-7)。 胎儿时期由于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育早于上、下颌骨等咀嚼和呼吸器官,而鼻旁窦尚不发达,致使新生儿的脑颅大于面颅,而且新生儿颅顶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大,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称颅囟。最大的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交处,呈菱形,称前囟或额囟,于生后l~2岁期间闭合。在矢状缝与人字缝相接处呈三角形的颅囟,称为后囟或枕囟,在生后6~8周闭合(图1-10)。 六、附 肢骨 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因人类直立行走,下肢主要起负重、行走作用,故较粗大壮实;上肢主要执行劳动功能,故细小灵巧。 (一)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每侧32块,共64块(图1-11)。 1.锁骨锁骨(图1-11)略呈S形弯曲,横架于胸廓的前上方,全长可在体表摸到。内侧端粗大称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的锁切迹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 ……
编辑推荐
易西南编著的《人体解剖学概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以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为出发点,系统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本书是高等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解剖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内容简明易懂,也可作为中、高职相关专业学生的解剖学教科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