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瑄 编 页数:304
前言
澳大利亚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在农业、生物技术、天文学、医学、地学、矿业等领域)、世界一流的大学和著名的科研机构,在一些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造福人类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如帮助孕妇例行检查的超声波成像技术、拯救了无数生命的西药青霉素、飞行安全记录仪黑匣子、帮助聋哑病人的仿生耳、预防女性宫颈癌的疫苗、方便近视患者的隐形眼镜及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无线局域网技术(WiFi),都出自于澳大利亚科学家之手。另外,澳大利亚还培育了世界上具有最佳品质羊毛的美利奴羊品种,以及耐旱、耐盐、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等。多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开放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灵魂。没有对世界科技前沿的充分了解,没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反复碰撞和交流,就难有快速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在21世纪,人类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安全、重大疾病等,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推进研发活动持续进行和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1980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30多年来,在双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两国科技人员的交往与合作日趋广泛和深入,联合开展了数以百计的科研合作项目,在干细胞、免疫遗传学、未来无线通信、功能分子材料等领域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合作的成果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做出了贡献。我很高兴地看到,中澳两国的科技合作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2011年4月,中澳两国签署了加强科技合作的部长级联合声明,为中澳科技合作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我衷心希望中澳两国科技人员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做出新贡献。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科技处(组)的同志们,以及科学技术部的有关人员利用工作之余,辛勤耕耘,共同编写了《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一书,希望它能成为我国科技人员和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成为了解澳大利亚科技状况、发现合作机遇的实用工具书。我祝愿中澳科技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2011年8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寄语中国与澳大利亚有着悠久的友好合作关系,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进步,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日趋活跃,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双边关系稳步发展。中国与澳大利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双边科技合作。30多年来,两国的科技合作关系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科技合作伙伴。中澳双边科技合作深化了两国友好关系,提升了双方的科技发展水平,带动了两国经贸、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做出了贡献。 中国与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保持中澳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中澳两国各界的共识,推动中澳平等、互利、双赢的科技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点之一。“科技就是生命,合作才有未来”,我衷心希望双方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希望两国的科学家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让科技成果造福中澳两国及世界各国人民。我很高兴地看到《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一书出版发行。愿该书能够帮助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的科技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升中澳科技合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陈育明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寄语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进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对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发展贡献颇多。两国在此领域拥有30多年的密切联系,我相信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增进科学合作的崭新时期的起点上。澳大利亚与中国自1980年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双边科研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也反映出双边关系的整体增长态势。今天,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在合作发表科学论文方面的第三大伙伴国,而澳大利亚也发展为中国的第六大伙伴国。展望未来,随着2011年“澳中科学与研究基金”的出台,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系列的合作新机遇,其中包括农业与生物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物理与天文学及环境科学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一个在科研发现方面拥有辉煌历史的国家,中国深知振兴科技会带来巨大收益。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成就,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四大发明”,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世界,并就此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轨迹。而今,中国仍继续受益于这种富有创造力的强大传统,它激励着中国当代科学工作者不断进取、再攀高峰。 同样,澳大利亚也有着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科技史。迄今为止有10多位澳大利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其中只有1位不是在自然科学或医学领域。其中最负盛名的也被很多中国人熟知的发现之一是,霍华德•弗洛里首次研发出的已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抗菌西药盘尼西林(青霉素),霍华德也因此荣获1945年的诺贝尔奖 在此,我谨向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一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该书介绍了澳大利亚在此领域的历史成就、科技政策、专业架构及享有盛誉的科研机构。我相信该书将为深化拓展两国科研交流合作提供一个良机,让我们将两国最优秀的贤才会聚于这个探索发现、不断创新的新时代。澳大利亚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孙芳安Remarks of Australian Ambassador to China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one of the true miracles of civilisation, and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Australia and China.Our two countries have shared deep bonds in this field for over 30 years, and I believe we now stand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phase of strengthened scientific cooperation.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level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in 1980, the bilateral science and research relationship has grown dramatically, reflecting the overall growth of the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hip. Today, China has grown to be Australias third largest partner in terms of joint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hile Australia is Chinas sixth largest partner.Looking ahea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AustraliaChina Science and Research Fund in 2011, we are presented with a range of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in areas of common interest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physics and astronom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As a country with an illustrious histo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overy, China understands well the great benefits that flow from nurturing the scienc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cluding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the compass, papermaking, gunpowder and printing—were a beacon to the world, and have altered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China continues to reap the rewards of this strong tradition of ingenuity, which spurs on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 to ever greater heights.Australia too has a unique and fascinating scientific history. Of the more than ten Nobel Prizes won by Australians,all but one have been for science or medicine.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ustralian discoveries, and one known to many in China, w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penicillinbased antibiotic medicine, a drug that has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worldwide, and for which Australian researcher Howard Florey was awarded a Nobel Prize in 1945.I congratulate the Chinese Embassy in Australia o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ustra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verview, a resource that will introduce Australia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our innovation and science policy and professional frameworks, and our preeminent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I believe this book present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broaden and deepen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countries, bringing together our best and brightest in a new age of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HE Ms Frances AdamsonAustralian Ambassador to China
内容概要
《环球科技丛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重点出版项目。丛书作者均为科技部驻外科技外交官,他们以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全面介绍了各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和最新进展、科技政策和法规、科技发展计划和规划,以及各国的科技优势领域和开展合作的潜在机遇。这套《环球科技丛书》对我国的科技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管理人员和广大科研人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冯瑄主编的《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由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的科技外交官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科技立法制度、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宏观政策框架及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客观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主要科技成就和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也对中国与澳大利亚长期科技合作的情况和取得的诸多成绩作了介绍。本书对澳大利亚的科技优势、重点研究机构及地域学科发展特点的阐述,有助于我国广大科研人员找到与澳大利亚开展合作的新机遇。
《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可供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从事科技政策管理和科技外事工作的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希望了解澳大利亚或与澳大利亚开展科技合作的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丛书编写说明
序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寄语
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寄语
Remarks of Australian Ambassador to China
前言
第一章 澳大利亚简况
一、地理环境与气象条件
二、自然资源与矿藏储量
三、主要产业与经济总量
四、基础设施与国防力量
五、人口状况与教育培训
六、多元文化与公共福利
七、政治体制与主要政党
八、行政区划与政府结构
第二章 澳大利亚科技简史
一、早期的农业发展需求
二、早期办学阶段
三、早期的科技活动
四、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的诞生
五、从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到联邦科工组织
六、历史上的一些科技事件
第三章 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体制
一、科技立法机制
二、科技决策机制
三、联邦政府的科技管理机构
四、科技协调咨询机构
五、国家科技体系图释
六、州级政府的科技管理状况
第四章 澳大利亚的科技政策框架
一、鼓励企业参与研发和产学研结合
二、确定国家研究优先领域
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0年规划
四、公众参与科学国家战略
五、其他相关的科技政策
第五章 科技优势与科技指标
一、科技优势领域
二、科技指标
第六章 主要科研力量与重点大学
一、主要的政府科研机构
二、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
三、国家的大学体系
四、研究型重点大学
五、其他相关的研究机构
第七章 国家主要的科技计划
一、国家能力支撑计划
二、国家生物技术战略计划
三、合作研究中心计划
四、国家旗舰研究计划
五、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计划
六、重点科技计划体系
七、国家卫生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计划
八、相关的政府专项计划
第八章 科研绩效评价与经费及人员管理
一、科技活动绩效评价
二、科研经费管理
三、科技人员技术职务管理与薪酬福利
第九章 科技优势的地域分布
一、新南威尔士州
二、昆士兰州
三、维多利亚州
四、西澳州
五、首都区
六、南澳州
七、主要的科技园
第十章 主要科技成就与优秀科研人员
一、一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二、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澳大利亚人
三、部分优秀的澳大利亚科学家
四、卓有成就的华裔科学家
五、国家主要的科技奖
第十一章 澳大利亚的国际科技合作
一、澳大利亚科学的国际化策略
二、澳大利亚与美国的科技合作
三、澳大利亚与印度的科技合作
四、澳大利亚与欧盟国家的科技合作
五、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技合作
第十二章 主要的科技专业学会与团体
一、农业与食品科学领域
二、植物与生态学领域
三、生物科学领域
四、化学领域
五、医学与认知科学领域
六、海洋与湖泊学领域
七、地球科学与地理学领域
八、物理学和数学领域
九、技术科学及其他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受亚热带高气压和东南信风,以及1/3以上的面积是荒漠这些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常年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在北部海岸带地区是28℃,东南部高山地区是4℃。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大部分地区为600~1500毫米,与欧洲许多国家及北美地区相似。其中,西部和中部荒漠地区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北部半岛和东南沿海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为800~2000毫米;东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区大约为1000毫米;塔斯马尼亚州西部的密林地区约为3000毫米。全国降雨量最多的区域是凯恩斯市与卡德韦尔镇(Card—well)之间靠近海岸的山区。其中,布林扽克(Bellenden Ker)地区已有连续36年平均降雨量为8012毫米的记录。 澳大利亚阳光充沛,大部分地区日照超过3000小时/年,接近可获得日照总量的70%。许多地区地表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西澳州和北领地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都在3000毫米/年以上。西澳州北部的蒸发量最高,达到3400毫米/年。 澳大利亚全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山林火灾、热带飓风、地震、洪水、山体滑坡、暴风雨和海啸等。 据科学家观测,澳大利亚作为印澳地壳板块构造的一部分,正在以每年73毫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漂移。 按照澳大利亚联邦的国家法律,各州和领地有很大的自治司法权和管理权,有州议会立法机构和州政府。州政府制定本州的教育、农业、卫生、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以科技与创新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并支持当地的研究机构开展工作;为州内的大学立法,确定其发展方向,对其进行拨款管理并支持其科研活动;对州内的公立科研机构予以扶持和管理;支持当地的医学科研和药物研发等,这些都是州政府管理的范畴。
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的编写受到了多方关注,也得到了许多支持。澳大利亚联邦创新、工业与科研部的朋友们提供了协助。笔者尤其要感谢已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ce,Industry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简称联邦科工组织)退休的梁达仁博士。笔者与梁博士相识近20年,他对《澳大利亚科学技术概况/环球科技丛书》的编写给予了很大帮助,有关联邦科工组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梁博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