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利兵 页数:522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检验检疫学作为综合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内涵及学科发展展望等,全书分为检验检疫学的基本理论、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和检验检疫风险评估与危害控制技术三篇,共18章。上篇(1~5章)系统阐述了检验检疫与检验检疫学的背景、内容等基本知识,检验检疫学的学科基础和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内容。中篇(6~12章),全面介绍了检验检疫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科学技术,并对检验检疫学科发展进行展望。下篇(13~18章),详细论述了检验检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简要概述了检验检疫安全控制技术与方法,及标准化与合格评定技术。考虑到检验检疫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全文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参考了相关学科发展的资料,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普适性,系统反映了现阶段检验检疫领域所涵盖的主要理论和技术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检验检疫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质检机构的科技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利兵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首席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1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研究与制订工作。
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质检公益性行业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7项。主要代表性学术成果:①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功能性纳米聚集体的自组装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基于生物识别系统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安全检测原理与方法;②研究建立了以危害因子检测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特征识别技术为核心的检验检疫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征与特征模式识别关键技术及方法体系;③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和风险评估技术,建立了包装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揭示了包装和食品接触材料危害因子迁移特性和规律;④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化学品危险特性分类定级和鉴别技术以及危险化学品特征模式识别技术与方法研究,并实现了标准化。⑤根据新时期检验检疫领域的新情况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系统提出了建立检验检疫学科的理念与检验检疫学发展的动力学模型,以风险评估管理为理论基础,综合交叉分子生物学、分析测试学、动物检疫学、植物检疫学、生态模拟学、毒理学、材料工程学、食品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经济法学、风险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全面阐述了检验检疫学科的学科基础、学科内涵及技术与方法等。
上述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2项、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128项、行业标准122项。主持创立的2项试验方法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危险化学品专家委员会批准成为国际权威试验方法。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Report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no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检验检疫学的基本理论
第1章 绪论
1.1 检验检疫的含义
1.2 检验检疫的历史
1.3 检验检疫的内容
1.4 检验检疫学及其性质
1.5 检验检疫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学科发展的规律
2.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2.2 学科分类及一般发展规律
2.3 交叉科学与交叉学科
2.4 横断学科理论的发展
2.5 检验检疫学相关现代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 检验检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3.1 检验检疫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2 检验检疫学的学科分类
3.3 检验检疫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章 检验检疫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4.1 检验检疫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4.2 检验检疫学理论知识体系
4.3 检验检疫学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检验检疫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
5.1 检验检疫安全科学理论与方法
5.2 检验检疫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
5.3 检验检疫安全控制技术与方法
5.4 检验检疫学各学科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中篇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
第6章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概述
6.1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特点
6.2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的种类
参考文献
第7章 检验检疫物理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7.1 电磁测试技术与方法
7.2 微波测试技术与方法
7.3 红外探测技术与方法
7.4 光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7.5 射线测试技术与方法
7.6 声波测试技术与方法
7.7 核磁共振测试技术与方法
7.8 传感器测试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检验检疫化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8.1 化学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
8.2 样品前处理技术
8.3 仪器分析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检验检疫生物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9.1 组织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9.2 细胞学测试技术与方法
9.3 DNA分子水平测试技术与方法
9.4 蛋白质水平测试技术与方法
9.5 生物芯片测试技术与方法
9.6 生物传感器测试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10章 检验检疫机械性能测试技术与方法
10.1 弹性测试技术与方法
10.2 塑性测试技术与方法
10.3 刚度测试技术与方法
10.4 强度测试技术与方法
10.5 硬度测试技术与方法
10.6 冲击韧性测试技术与方法
10.7 疲劳强度测试技术与方法
10.8 断裂韧性测试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11章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与方法展望
11.1 物理学测试技术与方法展望
11.2 化学测试技术与方法展望
11.3 生物学测试技术与方法展望
11.4 机械性能测试技术与方法展望
参考文献
第12章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的应用
12.1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在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12.2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12.3 检验检疫测试技术在工业产品检验鉴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下篇 检验检疫风险评估与危害控制技术
第13章 检验检疫风险评估与危害控制技术概论
13.1 检验检疫风险评估
13.2 检验检疫风险分析
13.3 检验检疫危害分类
13.4 检验检疫危害控制措施与技术
13.5 我国检验检疫风险评估的实践及作用
参考文献
第14章 检验检疫风险评估技术
14.1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技术
14.2 植物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技术
14.3 食品风险评估技术
14.4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5章 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措施
15.1 风险管理背景
15.2 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步骤
15.3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措施
15.4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措施
15.5 食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第16章 检验检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
16.1 国境卫生检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
16.2 动植物检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
16.3 食品检验检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17章 检验检疫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17.1 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在动物疫病中的应用
17.2 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17.3 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17.4 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8章 检验检疫标准化与合格评定技术
18.1 检验检疫标准化
18.2 检验检疫合格评定技术(程序)与方法
18.3 合格评定程序与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