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民医录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宋健民  页数:1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山东名医宋健民老先生60余年的临证经验与心得,理论和实践融于一炉。全书介绍了宋老在临证过程中的辨证思维,整理了大量的专病医案以及经典验方。内容分为六部分,分别为:诊病知要、古方衍新、专病辨治、妇科证治、杂病治验及验方拾萃。
《健民医录》适合于各级中医临床医生阅读,也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阅读。

作者简介

  宋健民(1922~),男,山东省乳山市人。主任医师,首批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宋老从医60余年来,诊疗范围涉及临床各科,尤其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病的中医药治疗,形成了治病以条畅气机为要的个人学术特点。在诊疗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师古而不泥古,发展而不离宗,并注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创立了“特效感冒宁”一方,获国家专利;另创“调气和胃宁”、“胆痛宁”、“痛经宁”、“调气崩漏宁”、“舒肝助孕汤”等多首有效方剂,作为医院处方或制成制剂应用,其中“胆痛宁”作为科研课题在进行研究。2006年编著《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宋健民》著作。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医家宋健民小传及主要学术思想简介
第1部分 诊病知要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六经辨治
一、六经病特点
二、六经病证治
三、六经病传变
第三节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治
一、卫、气、营、血辨证
二、三焦病辨证
三、三焦与卫气营血的关系
四、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第四节 脏腑辨治
一、肺与大肠
二、脾与胃
三、肝与胆
四、心与小肠
五、肾与膀胱
六、五脏、气血阴阳虚实证鉴别
七、五脏之病的传变规律
第五节 从一个整体辨治
第2部分 古方衍新
第一节 香苏散类(《和剂局方》)
一、原方:香苏散
二、衍化
十神汤(《和剂局方》)
绀珠正气天香散(《证治准绳》)
消胀散(自创方)
调气和胃宁(又名胃得宁,自创方)
调气止漏宁(自创方)
奶滞宁(自创方)
藿香和中宁(自创方)
第二节 四君子汤类(《和剂局方》)
一、原方:四君子汤
二、衍化
五味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资生丸(缪仲醇)
葛花解酲汤
实脾饮(严用和方)
归脾汤(《济生方》)
乌鸡丸(乌鸡白凤丸)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开胃进食汤(《医宗金鉴》)
半夏天麻白术汤(李东垣方)
升阳益胃汤(李东垣方)
清热化痰汤(《医宗金鉴》)
木香流气饮(《医宗金鉴》)
七味白术散(《医宗金鉴》)
八珍汤(《正体类要》)
第三节 二陈汤类(《和剂局方》)
一、原方:二陈汤
二、衍化
化坚二陈汤(《医宗金鉴》)
温胆汤(《千金方》)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二陈三子三拗汤(又称三三二汤,经验方)
第四节 四物汤类(《和剂局方》)
一、原方:四物汤
二、衍化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调经升阳除湿汤(《医宗金鉴》)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二仙汤(经验方)
祛瘀止漏汤(自创方)
清热崩漏汤(自创方)
延经汤(经验方)
保胎无忧散(经验方)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得生丹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
新加生化汤(自创方)
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第五节 六味地黄丸类(《小儿药证直诀》)
一、原方:六味地黄丸
二、衍化
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麦味地黄丸(《医级》)
杞菊地黄丸(《医级》)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右归饮(景岳方)
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椒马八味地黄丸(自创方)
补肾骨刺宁(自创方)
补肾精血宁(自创方)
补肾降糖宁(自创方)
第3部分 专病辨治
第一节 咳嗽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二节 哮喘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三节 痰饮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四节 胃痛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五节 泄泻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六节 痢疾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七节 失眠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八节 血证
一、病因病机
二、证候类型
第九节 心悸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节 中风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一节 眩晕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二节 黄疸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三节 鼓胀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四节 消渴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施治
第十五节 淋证
一、病因病机
……
第4部分 妇科证治
第5部分 杂病治验
第6部分 验方拾萃
后记

章节摘录

  2.望舌  望舌是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辨识病情。舌质是指舌的肌肉组织,包括形态、颜色。舌苔是指舌面上所生长的一层苔状物。一般来说,舌质主要是反映内脏的虚实,舌苔主要是反映病邪的深浅、寒热等情况。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另外,舌面分属不同脏腑,舌尖属心肺,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边属左肝右肺,分部望诊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1)舌的形态  舌胖舌体胖大,轻的较正常稍胖,重的可塞满全口,转动不灵,甚至影响呼吸和说话,多为痰饮内阻,湿热瘀滞所致。如水肿病、慢性肾炎之尿毒症、黏液性水肿可见此舌。  舌瘦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不足或热病伤阴。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贫血、晚期癌症等。  舌硬舌体失去柔软和灵活,多见于热扰神志或肝风内动,为脉络失养所致。  舌歪舌伸直时舌尖偏向一侧,多属肝风。常见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舌颤舌体伸缩时颤动,多属肝风内动或气血虚。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毒等也可见此舌。  吐弄舌微出口外立即缩回,或不断地舔嘴唇口角,多见于小儿心脾有热。  (2)舌质颜色  淡舌其色淡于正常舌,多见于虚证。如贫血、营养不良等。舌淡白而胖嫩、湿润,边有齿印者,属阳虚寒湿之证。  红舌其色红于正常舌,多见于热病。舌红而干为热伤胃阴;鲜红无苔为阴虚火旺;全舌满布红色点刺为热毒炽盛;仅舌尖红或起刺为心火上炎。  绛舌绛为深红色,多见于热人营血。舌绛而干为热伤营阴;干甚枯萎为肾阴亦伤,是病重的表现。舌绛有紫斑为病将发斑;舌乳头粗大色红绛,俗称杨梅舌(草莓舌),常见于发疹热病(如麻疹、猩红热)之发热极盛期。其他热病极期,阴分受伤,舌苔剥落,亦可出现杨梅舌。  青紫舌寒热证皆可见之,病情较重。临床所见多与缺氧、发热、瘀血有关。如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青紫干枯或有裂纹芒刺,属热极伤阴;青紫湿润,多属虚寒。紫色仅见于舌的某一部分,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多属瘀血。  (3)舌苔  白苔在热病多为表证,在杂病多为寒湿;白薄而润常为风寒在表;白薄欠润、边尖略红,常为风热在表;白薄滑润者常见于里寒证;白厚滑润或黏腻多为寒湿、痰饮证。  黄苔多属热证或里证。薄黄而润为外感风热或里热初盛;薄黄而干为热邪伤津或有脱水现象;黄苔微带白色或黄白相兼,为热虽人里而表邪未尽;苔黄而黏腻者属湿热;黄厚而干为里热较甚,津液已伤,常见于热性病高热阶段;老黄而燥裂为热极。  灰黑苔灰苔略轻于黑苔,临床意义相同,均为病情严重的表现。灰黑而滑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而干燥甚至有裂纹芒刺者属热极阴竭。临床所见灰黑苔,多与发热日久、较重的化脓性炎证有关。  ……

编辑推荐

  医德详明志向坚,事理通达立身先。经书不厌百回读,不学理论无以言。  勤求古训采众方,勇于攀登多实践。学无止境谦受益,集腋成裘永不满。  辨证论治需整体,审病求因寻本源。急则治标缓治本,标本兼洽须周全。  外感不外六淫邪,内伤多因脏气乱。传变多端抓要领,随证用药法多变。  衷中参西求互补,创新立意敢超前。甲申偶得此箴言,愿为同道求其勉。  ——宋健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健民医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