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骥,赵宏 主编  页数:236  

内容概要

《预防医学(第3版)》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保留了第2版的基本风格,更加强调贴近社会、贴近工作岗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做了较大调整,重组了部分章节:在绪论之后按照预防医学工作性质类别分为3篇,分别阐述了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方法和卫生防病控制技术。内容上注重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知识点结合,配有目标测试题及参考答案。《预防医学(第3版)》同时配套简洁、实用、够用的教学课件(PPT),力争做到教师易用、学生易学。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并能将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应用于本专业工作中。本书由马骥、赵宏主编。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现代医学模式
  四、健康及影响因素
  五、疾病的三级预防
  六、循证医学的应用
  七、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八、预防医学研究的內容及学习要求
第1篇 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方法
 第1章 医学统计学概述
  第1节 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二、个体与变异
  三、参数与统计量
  四、误差
  五、概率
  第2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一、计量资料
  二、计数资料
  三、等级资料
  第3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统计设计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2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 平均指标
  一、算术均数
  二、几何均数
  三、申位数和百分位数
  第2节 变异指标
  一、极差
  二、方差
  三、标准差
  第3节 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三、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四、正态分布规律的应用
  第4节 EXcel统计分析
 第3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一、统计推断
  二、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三、τ值与τ分布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
  五、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第2节 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τ检验
  三、配对资料的比较
  四、两样本均数比较的τ检验和u检验
  第3节 τ检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差别的统计学意义
  二、z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正确选择τ检验的方法
  四、正确理解τ检验结论的概率性
  五、正确理解工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六、统计分析不能代替专业分析
  七、正确地确定单側检验或双侧检验
  第4节 Excel统计分析
 第4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 相对数
  一、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二、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第2节 率的标准化法
  一、率的标准化法意义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三、应用标准化率应注意的问题
 第5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 率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一、率的抽样误差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第2节 率的U检验
  一、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二、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第3节 y2检验
  一、四格表资料的y2检验
  二、配对计数资料的y2检验
  三、行×列表资料的y2检验
  第4节 EXccl统计分析
 第6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基本知识
  第1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结构和制表要求
  二、统计表的种类
  第2节 统计图
  一、制图的基本要求
  二、常用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
  第3节 Excel统计图制作
第2篇 人群健康研究方法
 第7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1节 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研究
  二、筛检
  第2节 分析性研究
  一、病例对照研究
  二、队列研究
  第3节 实验性研究
  一、实验性研究概述
  二、实验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四、现场试验
  五、随机化分组
  六、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第8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方法
  第1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致病因子
  二、宿主
  三、环境
  第2节 病因推断
  一、判断病因的推理方法
  二、病因判断的标准
 第9章 疾病的分布与分析
  第1节 疾病的地区分布
  一、世界性分布
  二、地区性分布
  三、城乡分布
  四、局部地区分布
  第2节 疾病的时间分布
  一、季节性
  二、周期性
  三、短期波动
  四、长期变异
  第3节 疾病的人群分布
  一、年龄
  二、性别
  三、职业
  四、民族
  五、婚姻
  第4节 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一、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分析
  二、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三、地区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第5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散发
  二、暴发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第6节 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发病率
  二、罹患率
  三、患病率
  四、死亡率
  五、病死率
  六、生存率
  七、累积死亡率
第3篇 卫生防病控制技术
 第10章 环境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1节 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2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二、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11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1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的理化性状与健康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防制措施
  第2节 生活饮用水与健康
  一、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二、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四、饮用水安全的卫生措施
  五、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六、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3节 住宅与健康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四、室內空气污染与健康
 第12章 食物与健康
  第1节 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概述
  二、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三、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2节 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四、化学性食物申毒
  五、食物申毒的调查与处理
 第13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1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生产性毒物
  三、生产性粉尘
  第2节 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病
  二、工作有关疾病
  三、职业性外伤
  第3节 常见职业病
  一、职业中毒
  二、尘肺
 第14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1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二、社会制度与健康
  三、社会关系与健康
  四、人口发展与健康
  五、文化因素与健康
  第2节 卫生服务与健康
  一、卫生服务概述
  二、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
  三、卫生资源与健康
  四、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第15章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1节 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2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健康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二、碘缺乏病
  三、地方性氟病
  第3节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一、心脑血管疾病
  二、糖尿病
  三、恶性肿瘤
  第4节 社会病防治
  一、社会病概述
  二、自杀
  三、车祸
  四、青少年妊娠
  五、吸毒
 第16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第1节 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第2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通报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第3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二、重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理
  实训技术指导
  实训1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训2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3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训4 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5 病例对照研究
  实训6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实训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预防医学(高专、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內容和要求
  四、教学基本要求说明
 主要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附录1 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
 附录2 统计用表
  附录表1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附录表2 τ界值表
  附录表3 百分率的可信区间
  附录表4 γ2界值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宿主(host)是致病因子侵袭的目标,是对致病因子有感受性的生物体,包括人和动物。人类宿主特征中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与疾病有关,如遗传、免疫状况、生理心理状态、性别、年龄、种族、行为特征等,其中与遗传、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的联系最为密切。 1.遗传因素与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为遗传性疾病能以染色体和基因缺陷作为遗传特征,由上代传给下一代,如色盲、白化病、唇裂和腭裂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已被证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遗传基础。随着疾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人们将从环境和遗传两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这是一个正在开拓的广阔领域。 2.免疫状态对疾病的起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免疫生理反应起着保护机体、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作用,使机体能够抵抗致病因子的侵袭,并通过自身稳定和监视作用,消除衰老、损伤或突变的细胞。如果免疫功能低下、异常或免疫缺陷则会引起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 3.行为特征可以理解为是由于一定的性格倾向所导致的行为模式。20世纪50年代,Friedman和Rosenman等提出A型性格模型,其典型特征是争强好胜、雄心勃勃、工作努力、有时问紧迫感,但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有竞争敌意倾向。由A型性格所引起的行为模式即为“A型行为”模式,与A型性格相对应的是B型性格,表现为不争强好胜、无时间紧迫感、做事不慌不忙。流行病学调查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高于8型性格的人,A型性格已被确认为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另外,还有一种C型性格模型(“C型行为”模式)被提出来,其典型特征是压抑、过分忍让、回避矛盾、好生闷气。研究表明此型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的3倍,患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三、环境 致病因子和宿主都无法脱离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生存,而且致病因子和宿主还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性质不同,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和生物因素等。 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地方病的流行与特定的地理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集中分布于内地山区,与当地饮水及土壤中含碘量过低有关;克山病主要分布在环境缺硒的东北、西南两病区。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阳光、大气压等,这些因素可以作用于致病因子,也可以作用于宿主而对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分布有明显影响。例如,钩虫病的发病在雨后明显增多;呼吸道传染病冬季高发;我国的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就是由于作为血吸虫中间宿主的钉螺适于在这些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的地区生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高于西北高原地区,这与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致使食物易于霉变有关。 生物因素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包括传播疾病的虫媒(如蚊、蝇等)、传染病的动物宿主(哺乳动物)以及作为食物来源的动、植物等。生物因素可直接就是致病因子,也可是致病因子作用于宿主之前的中间环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预防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