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毕克新 等著 页数:194
内容概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而国际科技合作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受到合作方的重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与对策研究》首先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述,从制度、关系、经济、技术和管理五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其次,构建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GRA法对东北三省的相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再次,阐述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相关内涵,建立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模型;最后,确定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对策体系,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对策。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与对策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领域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者、高校和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研究人员、知识产权相关司法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及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人士提供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毕克新,男,汉族,1961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并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站博士后,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获得者、首届“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得者。现为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工商管理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作为项目负责人,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型号预研项目子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资助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管理科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科研管理》、《预测》、《运筹与管理》、《科学学研究》等国内管理类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8部(其中一部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在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系统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与协调机制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策略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研究等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李婉红,女,汉族,1978年9月生,陕西省大荔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技术管理及技术创新管理。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管理》、《中国科技论坛》、《统计与决策》、《科学管理研究》、《科技与经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收录6篇。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等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训产权保护研究概述
第三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基础
第四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问题
第五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训产权保护指标体系构建
第六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评价
第七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供需分析
第八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分析
第九章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
第十章 中俄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知训产权保护的对策体系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纵观以上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开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具有必然性。(1)各国技术领先优势上的差异,促成国际科技合作的实施。在以知识为中心环节的经济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抢夺知识产权以及科学技术的竞争。随着国际科技合作问题从停留在微观企业技术创新延伸到宏观的国家科技合作系统建设,从国际科技合作的一般理论研究上升为国际科技合作和改善国际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中心点也开始从生产、市场逐步过渡到研究与技术开发、知识创新方面,因此,弥补国与国之间在技术上的差距就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而国际科技合作则是弥补技术差距的关键方式。由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是与各国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基础相结合的,因此,我国开发的很多技术都更适合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既是技术出口国也是技术进口国的发达国家而言,如果其不重视我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中的领先优势,不与我国开展科技合作,则很难进入我国市场,即使进入也会因为不适应我国市场而被陆续淘汰。同样,对于我国而言,我国也更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实现技术的引进,弥补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2)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使得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必然。
编辑推荐
《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与对策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