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及其应用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宗跃光 等著  页数:184  字数:273000  

内容概要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决策空间、空间耗费距离、空间复杂网络、空间可开发度、景观空间格局等基本原理,以及空间多准则决策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方格网分析方法等,同时给出了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结构体系构建和优化中的典型应用示范,由此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的新发展。
本书
可供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管理、实践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宗跃光,1952年生。城市生态经济决策博士,南京大学海内外公开招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等。主要从事景观生态觌划、城市生态经济决策、城市土地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985二期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撰写专著2部,参编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
张晓瑞,1976年生,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2010年获南京大学地理学博土学位,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和评价,3S技术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编高等院校教材1部,撰写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本概念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的空间规划研究
  1.3.2 国内的空间规划研究
  1.3.3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原理
 2.1 决策空间原理
  2.1.1 决策空间概述
  2.1.2 决策空间中的空间利益分配
  2.1.3 空间资源利用的边际收益递减率
  2.1.4 空间利益分配的边际收益极大化原理
  2.1.5 合作博弈条件下的空间利益分配
  2.1.6 决策空间中的中值分割定理
 2.2 空间耗费距离模型原理
  2.2.1 空间耗费距离概述
  2.2.2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建立
  2.2.3 基于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的生态网络构建
 2.3 空间复杂网络原理
  2.3.1 复杂网络概述
  2.3.2 生态网络的网络特性研究
 2.4 空间功能区规划决策的可开发度指数模型原理
  2.4.1 可开发度指数模型构建
  2.4.2 可开发度指数模型计算
  2.4.3 基于可开发度指数模型的空间功能区规划
 2.5 景观空间格局原理
  2.5.1 景观空间格局概述
  2.5.2 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概念、原理
  2.5.3 景观格局指数
  2.5.4 常用的景观格局指数
第3章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方法
 3.1 空间多准则决策支持方法
  3.1.1 空间多准则决策概述
  3.1.2 空间多准则决策指标体系
  3.1.3 空间多准则决策指标分值
  3.1.4 空间多准则决策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3.1.5 空间多准则决策的指标合并方法
 3.2 cis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3.2.1 gis及其在空间规划决策支持中的应用概述
  3.2.2 gis空间分析的数据格式
  3.2.3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
  3.2.4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流程
 3.3 方格网分析方法
  3.3.1 网格法概述
  3.3.2 网格法的特点
  3.3.3 网格法应用的注意要点
第4章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4.1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4.1.1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4.1.2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4.1.3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4.1.4 gis、pss、sdss以及spdss的区别与联系
 4.2 spdss开发基础
  4.2.1 gis开发方法简介
  4.2.2 arcgisensine 9开发原理
  4.2.3 vb.net开发平台
 4.3 spdss的结构与流程
  4.3.1 spdss基本结构
  4.3.2 spdss基本流程
 4.4 spdss的基本功能
  4.4.1 空间分析功能
  4.4.2 决策方法集成
  4.4.3 其他辅助功能
 4.5 spdss的开发总结
  4.5.1 spdss的特征
  4.5.2 spdss的优势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应用
 5.1 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5.1.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由来
  5.1.2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5.1.3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
  5.1.4 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
 5.2 京津地区概况
  5.2.1 自然概况
  5.2.2 社会经济概况
 5.3 京津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与指标体系
  5.3.1 空间可开发度指数模型
  5.3.2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
 5.4 京津地区规划数据来源与处理
  5.4.1 数据来源
  5.4.2 数据预处理
  5.4.3 建立规划空间数据库
 5.5 京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5.5.1 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概述
  5.5.2 基于spdss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5.5.3 京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结果
 5.6 京津地区自然资源潜力评价
  5.6.1 自然资源潜力概述
  5.6.2 基于spdss的自然资源潜力评价
  5.6.3 京津地区自然资源潜力评价结果
 5.7 京津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5.7.1 生态敏感性概述
  5.7.2 基于spdss的生态敏感性评价
  5.7.3 京津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
 5.8 京津地区环境压力评价
  5.8.1 环境压力概述
  5.8.2 基于spdss的环境压力评价
  5.8.3 京津地区环境压力评价结果
 5.9 京津地区主体功能区的情景规划决策
  5.9.1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归——化处理
  5.9.2 情景规划决策分析
  5.9.3 京津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决策
  5.9.4 京津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和优化的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应用
 6.1 生态网络研究基础
  6.1.1 生态网络概述
  6.1.2 生态网络研究进展
  6.1.3 生态网络体系研究技术路线
 6.2 生态网络的组成
  6.2.1 生态源地
  6.2.2 生态廊道
  6.2.3 生态节点
 6.3 京津地区景观空间格局评价
 6.4 京津地区的空间耗费距离分析
  6.4.1 创建生态源地
  6.4.2 建立耗费成本表面图
  6.4.3 生成累积耗费成本栅格图
 6.5 京津地区生态网络预案构建
  6.5.1 生态廊道构建
  6.5.2 生态节点选择
  6.5.3 生态网络构建
 6.6 京津地区生态网络分析
  6.6.1 京津地区生态网络复杂性结构分析
  6.6.2 生态廊道密度和生态廊道节点密度分析
 6.7 京津地区生态网络预案优化
  6.7.1 网格法应用
  6.7.2 增加节点后的生态网络特征分析
  6.7.3 生态网络优化方案
 6.8 京津地区生态网络建设策略
  6.8.1 京津地区用地适宜性评价
  6.8.2 生态网络建设策略
 6.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及其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空间经济、空间规划在国内最近炒得火热,但是比原来条块分割的模式显然研究得还不够充分,此书对于实践有所支撑
  •   很好,南京大学的风格,我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