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玉才,汪静 主编 页数:275
内容概要
《大学基础物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农林院校基础物理课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编写的。全书共10章,分别为:物质与物体运动,振动和波,生物流体力学基础,气体动理论,电场及其生物效应,磁场与生物磁现象,电磁场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波动光学,波粒二象性,原子的量子理论。在每章末选编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物理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科学素质。
《大学基础物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农林类、生物类、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50~90学时的大学物理课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物质与物体运动
1.1 物质与物质形态
1.1.1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1.1.2 物质形态
1.2 质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2.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2 动量守恒定律
1.2.3 角动量守恒定律
1.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物理科技】I等离子体技术
Ⅱ纳米科学技术
第2章 振动和波
2.1 简谐振动
2.1.1 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2.1.2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1.3 旋转矢量与振动的相位
2.1.4 简谐振动的能量
2.1.5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2.2 简谐振动的合成
2.2.1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2.2.2 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2.3 波的描述
2.3.1 机械波的传播
……
第3章 生物流体力学基础
第4章 气体动理论
第5章 电场及其生物效应
第6章 磁场与生物磁现象
第7章 电磁场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第8章 波动光学
第9章 波粒二象性
第10章 原子的量子理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1章 物质与物体运动在自然科学中,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类:物质和能量。物质是万物的存在形式,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与转化的量度,物质与能量是相互依存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运动规律、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转化、各种物质形态内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学科。在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理学研究的物质运动形式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它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内容渗透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本章简要讨论物质形态及质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基本要求:1.理解物质与场的概念。2.了解物质形态。3.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1.1 物质与物质形态1.1.1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物和场。实物不仅是指由大量原子、分子所组成的宏观实体,也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和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实物是实实在在占据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并以一定的方式存在于时段的。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力和能量等物理特性,是传递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介质。每一种实物都会在自己周围激发与之相应的场,如静止电荷激发静电场,运动电荷除激发电场外还激发磁场,一定质量的实物激发引力场。实物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场来传递的,例如传递引力的介质为引力场,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介质为电磁场等等。场对处于其中的物质产生力的作用,并具有做功的特性。不同的场在空间可同时存在,具有叠加性。场没有确定的空间界限,连续不断地弥漫在一定的空间中。1.1.2 物质形态物态是指实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表现为大量实物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聚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我们熟悉的物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现了一些超态(如超高压下的超固态、中子态和超低温下的超导态、超流态等)。1.固体固体中分子的热运动占次要地位,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做微弱的热运动,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人们常将固体分为晶体(如食盐、云母、金刚石等)和非晶体(玻璃、沥青、塑料等)两大类。从外观上看,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在晶体内的粒子是按一定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而非晶体内的粒子排列却是完全不规则的。实际上,在晶体与非晶体之间还存在一种准晶体。1984年底,美国科学家薛切特曼(D.Shechtman)等宣布,他们在急冷凝固的Al-Mn合金中发现了具有五重旋转对称但并无平移周期性的合金相,在晶体学及相关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久,这种无平移周期性但有位置序的晶体就被称为准晶体。准晶体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长程有序性而无周期性。准晶体已被开发为有用的材料。例如,人们发现由铝、铜、铁、铬组成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2.液体和气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故统称为流体。流体是一种连续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将会表现出特定的规律和性质。液体中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引力相互作用势能相当,分子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分子间作用力能够建立起暂时稳定的局部结构。尽管液体内的分子力较固体有所减弱,但还是大到足以使液体有一个自由表面而且有一定体积。液体具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形状而改变。气体中分子热运动远大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处于完全无序状态,所以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没有电磁场、重力场等外界作用时,气体分子向空间任意方向运动概率相等,自动形成空间稳定均匀的平衡状态。3.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态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相关内容将在本章物理科技中进行详细介绍。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20世纪20年代玻色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玻色的关于光子的统计力学研究基础上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能级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阶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打个比方,练兵场上散乱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挥官的命令“向前齐步走”,于是他们迅速集合起来,像一个士兵一样整齐地向前走去。后来物理界将物质的这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然而,实现玻爱凝聚态的条件极为苛刻和矛盾:一方面需要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原子体系处于气态。极低温下的物质如何能保持气态呢?物理学家使用稀薄的金属原子气体,金属原子气体有一个很好的特性:不会因制冷出现液态,更不会高度聚集形成常规的固体。实验对象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创造出可以冷却到足够低温度的条件。由于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与绝对零度仅仅相差10-9K的低温。并且利用电磁操纵的磁阱技术可以对任意金属物体实行无触移动。这样的实验系统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出71年之后的1995年6月,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铷原子蒸气中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荣膺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5.超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突变,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常温常压下的性质,成为一种超常态。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超导态、超流态、超固态和中子态等。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某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电阻为零,产生完全抗磁性等特殊性质,称为超导态。超导详细内容将在第5章物理科技中进行详细介绍。在超低温下液体的黏滞系数为零,称为超流态。193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列奥尼多维奇•卡皮察惊奇地发现,当液态氦的温度降到2.17K的时候,它就由原来液体的一般流动性突然变化为“超流动性”:它可以无任何阻碍地通过连气体都无法通过的极微小的孔或狭缝(线度约10-7m),还可以沿着杯壁“爬”出杯口外。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碰到过的现象,只有在低温世界才会发生。在超高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3t以上。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就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原来已经压得紧紧的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可能再紧了,这时候原子核解散,从里面释放出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会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的状态称为中子态。这种形态大部分存在于一种称为“中子星”的星体中,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实际上把物态划分为固态和液态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例如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而是有一个从固态软化为液态的温度范围(称为软化温度)。当非晶体处在它的软化温度范围内时,无法说出物质是处于固态还是液态。此外,胶体也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于是人们又把固态、液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状态,以及只有在低温下才存在的特殊量子态(如:超流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还包括稠密气体的物态统称为物质的凝聚态。物质的气态则专指稀薄气体的物态。凝聚态和气态的基本区别是:凝聚态物质中的粒子(原子、离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气态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小,近似地可以忽略不计。
编辑推荐
胡玉才编著的《大学基础物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大学物理学相关知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基础物理学》可作为农林类、生物类、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50~90学时的大学物理课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