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宏彦 页数:4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方法论(第一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四部分。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五章)、史前技术论(第六章)、史前经济论(第七章)、史前聚落论(第八章)、史前墓葬论(第九章)、文明起源论(第十章)等六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全书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校考古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工作者值得阅读和参考的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一、考古地层学
二、考古类型学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一、测定年代技术的应用
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一、考古学年代的基本概念
二、考古学分期方法
三、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
第二章 史前环境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考古学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环境考古学
二、环境考古与古文化研究的关系
三、环境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考古中的地层学问题
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
三、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史前时期气候演变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国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人类起源与扩散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二、中国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三、中国文明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第三章 史前人类论
第一节 中国发现的古猿化石
一、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第二节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一、关于中国直立人的来源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中国发现的智人化石
一、现代智人及人种起源的理论
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一、东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二、西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三、华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四、华中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五、华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第四章 史前文化区系论
第一节 中国史前时期文化区系的划分
一、关于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研究
二、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的划分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一、东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二、华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三、华中区的旧石器文化
四、华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五、西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技术系统研究
一、北方的石片石器一刮削器系统
二、南方的砾石石器一砍砸器系统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一、东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二、西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三、华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四、华中区的新石器文化
五、华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六、西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第五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区的划分
一、北方草原地带渔猎采集文化区
二、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化区
三、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文化区
四、华南渔捞采集文化区
第五章 史前技术论
第一节 用火与造火技术
一、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
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第二节 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一、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二、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一、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二、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陶器制作技术
一、陶器的制法
二、陶器的分类
第五节 铜器制作技术的萌芽
一、史前铜器的发现
二、史前铜器的材质类型
三、史前铜器的制作技术
第六章 史前经济论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
一、初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二、发展中的采集-狩猎经济
三、高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第二节 农业起源的理论问题
一、环境决定说
二、人口压力说
三、文化自然进化说
第三节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一、中国粟作农业的起源
二、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三、中国家畜饲养的起源
第四节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过程
一、史前农业的发生期
二、史前农业的确立期
三、史前农业的发展期
四、史前农业的兴盛期
第七章 史前聚落论
第一节 聚落与聚落考古
一、聚落及其构成要素
二、聚落考古
三、中国聚落考古简史
第二节 单个聚落形态的研究
一、聚落的界定
二、聚落内遗迹单位的整理
三、单个房屋性质功能分析
四、房屋组合关系与社会结构分析
第三节 聚落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研究
一、聚落的空间分布与平面形态
二、聚落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第四节 中国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研究
一、旧石器时代的聚落
二、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
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聚落
四、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
五、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
第八章 史前墓葬论
第一节 葬俗的起源
一、“墓”与“葬”
二、葬俗的起源
第二节 墓葬的分类
一、墓形的分类
二、葬式的分类
三、葬具的分类
第三节 埋葬习俗
一、随葬习俗
二、饰终习俗
三、割体习俗
四、墓祭习俗
第四节 埋葬制度
一、氏族有公共墓地的原则
二、墓葬同向的原则
三、成人与婴幼儿分葬的原则
第九章 文明起源论
第一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概念
一、“文化”与“文明”
二、中国文明的构成要素
三、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
第二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
一、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二、关于国家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探索
一、文字的起源——从符号、陶文到甲骨文
二、青铜器的起源——从小型铜工具到兵器和礼器
三、都邑的起源——从聚落到城邑
四、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探索
第二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史前考古学方法论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史前”这一学术用语,一般认为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DanielWilson)发明的,他在1851年出版的《苏格兰考古及史前学年鉴》中首先使用了“史前”(prehistory)一词①。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鲁伯克(JohnLubbock)在《史前时代》一书中以“史前”为主题,论述了人类的远古史。1871年,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使用了“史前”概念。1883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使用了“史前”一词。1888年,英国《泰晤士报》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这意味着“史前”的概念不仅在考古学界,而且也在一般知识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②。在中国,史前的概念是在20世纪之初传入的。1901年,受西方史学思想影响的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有史以前之时代”一节中,介绍了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1788~1865)的“史前三期”说:“1847年以来,欧洲考古学会专门派人发掘地中遗物,于是有史以前之古物学,遂成一学派。近所订定而公认者,有所谓史前三期:其一石刀期,其二铜刀期,其三铁刀期,而石刀期又分为新旧两期,此进化之一定阶段也。虽各地长短久暂,诸地不同,然其次第则一定也”。“故以此学说为例,以考中国史前之史,决不为过。”③1902年,留日学生汪荣宝在《译书汇编》杂志上发表了《史学概论》一文,第一次介绍了史前考古与历史考古的划分:“一般所谓考古学者,常分为书契以前与书契以后之两部。”④所谓“书契以前”即有文字记载以前,亦即“史前时①②③④〔英〕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76页。参阅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年。参阅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期”;“书契以后”,即有文字记载以后的历史时期。据考证,汪氏还是把“考古学”一词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①。以后,随着西方新史学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考古学的建立,“史前”的概念被中国学术界普遍接受。文字的有无,是划分“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展阶段的标志。史前时期是指文字出现以前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人类历史就叫“史前史”,而以史前时期为研究时间范围的考古学就叫“史前考古”。张光直先生认为,研究人类的历史可以有多种途径,但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的独特贡献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教材系列•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2版)》主要适用于高校考古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工作者值得阅读和参考的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