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万芳,钟赣生 主编 页数:499
内容概要
“中医药科学方法总论研究”是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之一,作为主要研究成果,《中医药科学方法总论研究丛书》的编著、出版获该项目的资助。万芳、钟赣生主编的《中医药理论技术发展的方法学思考》为该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本书确立27个研究专题,旨在从诸多不同角度综合考察和深入系统研究古今中医理论与技术发展进步所体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揭示其内在蕴含的规律,撷取可借鉴之处,为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惑寻找可突破的路径和方法。
《中医药理论技术发展的方法学思考》可供中医药行业科研工作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科研及教学管理者、教师及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以及广大中医药学的爱好者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总前言
前言
古代篇
第1章 中医学起源与先秦医学知识的汇集
第2章 《黄帝内经》成书与中医脏腑、经脉理论形成
第3章 《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的奠基
第4章 辨证论治框架构建
第5章 《新修本草》的颁行
第6章 唐宋之际外来香药传入对中医组方用药的影响
第7章 宋代校正医书局的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
第8章 针灸铜人铸造
第9章 金元医家的学术创新
第10章 瘟疫与温病理论的建立
第11章 古代中医诊法特点探究
第12章 医学分科
第13章 中药炮制
第14章 方剂与成药修合
第15章 中医外治法
第16章 中医“治未病”
第17章 中医养生与延年益寿
第18章 西医传入与中西医汇通
近现代篇
第19章 近现代中医科学化运动的启示
第20章 近现代中医教育
第21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22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第23章 针刺麻醉的科技发展
第24章 小夹板固定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第25章 中医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
第26章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第27章 信息技术助推中医药信息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诊法思维内容和方式的宏观性中医四诊所发现的症状和体征,大抵属于宏观观察的病象。从操作方式看,主要依靠医生感官获得症状、体征的信息,而且多数属于定性的指征。这与西医诊察时较多依靠仪器,有很多定量参数的指征有明显的区别。但正因为中医在检查患者过程中获得的感知信息,将作为思维加工的“原料”输入,而这些材料的宏观性,就成为中医临床思维不能脱离事物形象的客观基础。在思维过程中,以四诊为主的诊法思维并不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中的比较、鉴别、确认等构思活动也不以概念为基本单元,因而形式逻辑的运用甚少。相反,中医诊法思维主要通过形象性加工,才达到把握疾病本质和联系的独特思维。首先,所谓“司外揣内”、“由表知里”等方式的症状体征,多是整体反应的表象。其次,症状和体征之间的联系也是形象思维。例如,以肝脏喻目、喻风,以脾脏喻土、主湿,以肝强脾弱喻木克土等。因于风善行而数变,风性振摇,就把突然昏仆、抽搐、口眼喁斜等症状属风证;把水肿、泻泄、久治不愈之类的症状体征,据湿性混浊、湿性黏滞的特点而归属于湿证等。中医以此把诊法思维的原型意象特点,称为“医者意也”。(三)诊法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在诊法思维过程中明确任何一项症状和体征都具有概括性。诊法思维就是要把诊断所得到的资料,通过思维来确定是不是病?是什么病?属于什么证候。这既是一个抽象过程,又是以掌握病证概念为直接前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诊查患者,最后都是把临床所见“化”为现象的一般规律,这种智慧的实质,正是诊法思维的概括过程。诊法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在四诊过程中有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着的思维活动。这种逻辑性来自对疾病变化规律的认识,反映出诊法思维是一种科学抽象的理论认识,并由此而形成诊法程序或常规。例如,四诊中的每一诊法,都有自己的诊察逻辑,又有一定的检查顺序,这已熔铸在医生的头脑之中,物化为医生的行动,又记载在病历上。
编辑推荐
《中医药理论技术发展的方法学思考》是科技部新方法工作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