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贺争鸣 页数:82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贺争鸣等主编的《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以实验动物福利、动物实验伦理和动物实验替代方法为主线,力求全面、准确、完整地阐述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科学内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法规、条例,管理模式和实施途径,以及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等。结合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水平和生命科学研究对实验动物的需求,深入探讨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开展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和推动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与应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运行方式和考虑要点等。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既可作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产品(
如药品、生物技术产品、化妆品等)质量检验等科技人员的专业工具书,也可作为医学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实验动物福利与保护立法
第一章 实验动物保护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实验动物福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四章 实验动物福利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第五章 实验动物福利基础
第六章 实验动物福利与应激生物学
第七章 实验动物福利与资源动物实验动物化
第八章 实验动物福利技术
第九章 实验动物福利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章 实验动物福利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
第十二章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保护有关规定及其实践
第十三章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与实施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福利与AAALAC认证
第十五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
第十六章 实验动物福利发展趋势
下篇 动物实验伦理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
第十七章 动物实验与动物保护
第十八章 动物实验与动物福利伦理
第十九章 动物实验设计与优化
第二十章 动物实验方案的伦理审查
第二十一章 疼痛与动物实验伦理
第二十二章 动物实验仁慈终点与动物实验伦理
第二十三章 动物实验中的兽医作用
第二十四章 实验动物麻醉与动物实验伦理
第二十五章 动物实验微创技术与动物实验伦理
第二十六章 安死术与动物实验伦理
第二十七章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十八章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内容
第二十九章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验证和法规认可
第三十章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应用
第三十一章 数据资源共享与动物实验替代方法
第三十二章 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三十三章 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思路与模式
第三十四章 我国应重点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领域
附录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附录2 关于发布《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附录3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附录5 动物福利和“3R”研究的有关网站介绍
章节摘录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动物保护思想西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也把佛教的生态理念带到了中国。 佛教的基本原理为“缘起”或称“因缘”思想,就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不仅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任何一个物种都包含了宇宙万物生灭的通则。因此,通过任一物种的好坏都能够窥探到世间万物生灭的特性。在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关系中,动物与人类的存在也就成为了互为有无的参照体系。因此,《华严经》中所说的“相互包含、相互印证、相互依存”就很好地阐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物种的减少会对自然生物链条产生影响,进而对自然产生影响,而自然的改变则最终会报应在人类身上;人类在对待动物过程中的不当导致动物产生疫病,而疫病最终传染于人类群体中,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这也正好印证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也就是在“因缘”的作用下,有因必有果,万事万物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其应有的结果(释昭惠,2007)。 佛教徒将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万物都有佛性,都有自己的价值。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价值。清净国土、珍爱自然是佛教徒天然的使命。佛教强调“缘起”、“业报”、“众生平等”、“护生”等思想,佛教“戒杀”旨在尊重生命,并严格要求其信徒不能杀害一切生命,包括不杀人,不杀动物,也包括不随意损害动植物。戒杀不仅仅是对行为的戒止,还有对行为动机以及人的意念上的戒止。《大智度论》指出:“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尊重生命,据此提出不能杀生。并且汉传佛教要求僧人吃素,也就是以食用植物为主,这是落实不杀生的有力保证。同时,佛教还鼓励放生,就是用钱赎买被捕的鱼、鸟等或是将要被宰杀的动物等,将其放回江河、山野,重获生命自由。“放生”行为可以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动物解放运动”(吴迪,2010)。在释迦牟尼佛驻世时,就有专门保护生命的器具,叫“放生器”。释迦牟尼佛所处的地区--印度,天气炎热、生命繁盛。为防止杀生,佛教徒取水之时,就用滤水袋过滤,将所得小生物放人专门的容器中,再将它们放人江河泉池。而且释迦牟尼佛还订立每年4月16日至7月15日为安居期,称为僧安居。安居又称禁足,就是安居的僧众严禁出人道场,因为安居期间,也是草木、虫类繁殖最盛时,恐外出时易误伤害生灵。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是隋朝智者大师在浙江临海所倡导建立63处之多的放生池。而民国时期,在上海由一批虔诚的居士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动物保护会”,并设立了“放生宏法基金”,这可谓中国最早的动物保护机构。可以说,“戒杀”与“护生”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生命伦理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客观上使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行为实践成为了可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