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环境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梅旭荣 编  页数:768  字数:1650000  

内容概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环境问题更是受到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梅旭荣主编的《中国农业环境》作为反映中国农业环境现状的蓝皮书,站在国家的高度,初步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环境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自身发展、化学品投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技术能力和政策措施。
《中国农业环境》从气候与气候变化、农业污染、产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农业利用、农业环境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研究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方式的农业环境问题形成的事实和本质,力求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等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重视资源高效利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
本书对于各级行政部门、立法部门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中国农业环境总论
第一章 概论
一、农业环境的内涵
二、中国农业环境特征
三、中国农业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二章 气候与气候变化
一、中国农业气候
二、气候变化与农业
三、农业气象灾害
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农业污染
一、施肥引起的污染
二、农药引起的污染
三、养殖业废弃物污染
四、种植业废弃物污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产地环境
一、土壤环境
二、水环境
三、大气环境
四、生物环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农业利用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特点
二、物种多样性与农作制度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循环农业模式
四、农业生物多样性减退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农业环境管理与技术
一、农业环境计划与环境质量管理
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三、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及评价
四、农业环境管理与技术策略
下篇 中国农业环境分论
北京
一、概述
二、农业气候与气象灾害
三、农业污染
四、产地环境
五、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与政策
参考文献
天津
一、天津市土地资源与环境
二、气候资源与环境
三、天津市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河北
一、概述
二、农业气候与气象灾害
三、农业污染
四、产地环境
五、生物多样性农业利用
六、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与政策
参考文献
山西
一、概述
二、农业气候与气象灾害
三、农业面源(立体)污染
四、产地环境质量
五、生物多样性
六、山西省农业环境总体评价及保护技术与政策现状和建议
参考文献
内蒙古
一、概述
二、农业气候与气象灾害
三、农业污染
四、产地环境
五、生物多样性及农业利用
六、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与对策
参考文献
辽宁
一、概述
……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章节摘录

  南方梅雨天气是指从中国江淮流域每年初夏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时期故取其名。又因这一时期温高、湿重、雨多,物体上容易受潮生霉菌,又名霉雨。构雨天气一般历时一个多月,对南方水稻影响较大。双季早稻正处于生长中后期的孕穗成熟期,植株茂盛,由于光合作用减弱和土壤透气性差,易发生纹枯病等病害。另外,孕穗期受涝,部分稻穗会死亡,有的虽然抽出穗,但多畸形稻、稻穗发育不全或空瘪粒的穗。抽穗期受淹,植株缺氧,致使根系早衰甚至腐烂,不能吸收足够的养分,造成叶片早衰,因此会产生白穗、畸形穗,多秕谷,对产量影响大。水稻成熟期遇连续阴雨,会因田问湿度过大,造成稻穗发芽。  (三)低温灾害  低温灾害包括零上低温灾害和零下低温灾害两种类型。零下低温灾害主要包括霜冻、冻害、雪害等,是指作物生长季节内零度以下温度造成的作物损害。霜冻通常发生在早春或晚秋作物正常生长季节里,而冻害主要发生在严寒深冬季节作物(如冬小麦、果树等)越冬期间。零上低温灾害主要包括冷害、寒害、寒露风等,是指零上温度条件下发生的作物生理胁迫或灾害。在东北的夏季和南方的春秋季,作物正常生长期间发生温度持续偏低,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甚至成熟。在东北,以夏季低温冷害为代表;在南方,以寒露风为代表。东北地区早霜和西北、黄淮、江淮春季的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部分地区阶段性低温寡照较为严重。  近50年来中国北方霜冻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变率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华北、西北东部和东北西南部变率较大,其中华北中北部和西北东部年有霜日日数变率大,最大值达30d/50年。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变率大于西部地区。春天有霜日结束的日期普遍提前,提前日数最多的地区是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和华北北部及内蒙古大部。秋霜冻日的开始日期普遍推后,其中西北东部、东北北部和长江下游变化最大。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霜冻害的多发区,历史上发生频率一般为30%~40%。但1981~2000年的20年里,却发生了九次,其腹地商丘发生频率超过60%,是历史上最频发的时期。中国华南历史上很少发生霜冻,但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四次大范围严重霜冻害,一些热带作物受到毁灭性打击。  统计1951~2002年东北三省5~9月的月平均气温和低温冷害指标,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低温冷害发生较为频繁,灾害程度重,典型的低温冷害年有1954年、1957年、1969年、1972年和1976年等,其中1969年、1972年和1976年这三年严重的低温冷害曾造成东北全区粮食减产30亿kg。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生长季气温不断攀升,低温冷害出现频次迅速减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严重低温冷害。  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霜冻发生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北方霜冻初终日期变率加大、南方寒害也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入冬初期气候异常偏暖,随后突然降温,造成一些地区早播小麦及其他越冬作物较大面积冻害,蔬菜生长也受到抑制。  (四)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是指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高温热害通常是高温伴随着干燥或潮湿天气,在南方水稻主产区以高温热害为主,在北方小麦主产区以干热风为主。除了对农作物,还对果树林木产生日灼,对畜、禽、水产鱼类产生热害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害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高温热害对水稻危害敏感期是盛花-乳熟期。水稻受害表现为最后三片功能叶早衰发黄,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秕粒率增加,使开花灌浆期水稻形成高温逼熟。长江以南的早稻、早中稻、杂交稻的灌浆期正值盛夏,往往受其危害,广东早稻后期遇到持续高温干燥的年份也会发生高温逼熟现象。2003年安徽省受高温热害成灾的面积达500多万亩,减产10亿kg。2006年江淮地区和南京地区受灾面积达百万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业环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