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代聚落形态研究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蔡金英  页数:283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巴史——以三峡考古为证》对三峡古代历史重建的基础上对三峡地区古代文化空间结构的探索。本书全面检索了三峡地区先秦时期诸遗址及遗迹情况,分析了遗址的发掘面积与遗存的丰富程度及遗址重要性的相关性,系统梳理了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情况及聚落布局的变化过程,探索了聚落形态及其反映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状况等,探讨了不同时期的聚落等级变迁,结合三峡地区独特的地理形势及经济形态提出了三峡地区古代聚落形态的模式。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人士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从群落到帝国——三峡古代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考察 余西云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一节 城背溪文化
第二节 楠木园文化
第三节 峡西地区的早期遗存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中期
第一节 柳林溪文化
第二节 大溪文化
第四章 新石器时代晚期
第一节 屈家岭下层文化
第二节 哨棚嘴文化
第三节 屈家岭上层文化
第四节 石家河文化
第五章 夏文化时期
第一节 石板巷子类型
第二节 中坝文化
第三节 老关庙文化
第六章 蜀文化时期
第一节 朝天嘴文化
第二节 中坝子文化
第七章 路家河文化时期
第一节 路家河文化
第二节 石沱文化
第八章 双堰塘文化时期
第一节 双堰塘文化
第二节 石地坝文化
第九章 楚文化时期
第十章 瓦渣地文化时期
第一节 瓦渣地文化
第二节 秦代前后的巴文化
第十一章 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999年发掘面积255平方米,共出土石制品106件,此外还有貘牙齿、剑齿象牙齿和鹿类角的化石标本。从出土石制品组合和动物类有机物质判断,井水湾遗址可能是一处多功能人类活动遗址,推测当时人们不仅在这里采集石料、加工石器,而且在这里短暂停留的时候可能有过动物解体和用火。2000年发掘310平方米,共出土石制品179件,此外还有剑齿象、牛、鹿等动物化石17件。年代测定初步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8万~7.8 万年前。通过孢粉分析,发现井水湾遗址地层沉积过程经历了温暖较湿润气候温凉较干气候温暖稍干气候的连续变化过程。古人类生活时期该遗址环境处于第1孢粉组合带,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气候较湿润。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及出土的烧石和动物化石表明当时人们在这里有短暂停留,就地取材,制作工具、狩猎、捕鱼、肢解动物、用火熟食等,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遗址。从以上遗址的情况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存集中分布在丰都境内,海拔150~182米,出土文化遗物较早期丰富。遗址多集制作工具、狩猎、捕鱼、肢解动物、用火熟食等功能于一体,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遗址。

编辑推荐

《三峡古代聚落形态研究》是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峡古代聚落形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