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六卷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  页数:6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湖北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33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字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本书作为三峡工程湖北库区第六部科学发掘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巴东吴家坝遗址(南区)2006年发掘报告巴东吴家坝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巴东吴家坝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巴东吴家坝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巴东吴家坝墓地发掘报告巴东红庙岭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巴东红庙岭遗址第三次发掘巴东红庙岭墓地2007年发掘报告巴东雷家坪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巴东雷家坪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巴东杜公祠墓地发掘简报巴东焦家湾墓群2008年发掘简报巴东王家湾墓群2007年发掘简报巴东高桅子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巴东云盘遗址考占发掘简报巴东九红岩化石点发掘简报巴东东瀼品墓地发掘简报秭归李家街遗址发掘秭归白水河遗址发掘简报秭归天登包墓群2004年发掘简报秭归天灯堡遗址、墓葬发掘报告秭归永家坪遗址发掘简报秭归县甲沟遗址发掘简报秭归塔子沟墓葬发掘及遗址调查简报秭归下滩沱遗址发掘简报秭归向家坪墓群发掘简报……

章节摘录

插图:吴家坝遗址中的各时段文化层,形式上具早晚叠压关系。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遗迹也随之表现出相应的时代早晚。按各个文化层的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特点,也显示出明确的早、晚地层更替。从每一层中的遗物特征看,多数文化层的年代跨度较长。由于各时段的长短关系,每个探方中的文化层厚、薄不一。据此,可以排出相应的文化序列。经比较,文化层的时属大体可归纳为五大时段。第一时段的文化遗存,表现在第5层文化层中。首先在生土层上获得了一批早期的房屋建筑遗迹。另外,此层中出土了少量陶器和石器,说明第5层文化层被晚期人损坏严重。器物种类虽不多,但早期的器形特征较明显。或者说,第5层文化层下的一些遗迹都具有西周文化的特点。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部分灰坑和较多的房屋建筑遗迹。它们都分布在3A层或3B层下,均打破了生土层。从遗迹分布面看,西周文化遗迹已占据遗址的各个角落,体现出该遗址的西周文化层面已广泛生成。具体而言,吴家坝遗址中的西周人群多数定居在遗址的东南部位,而且多选在遗址的中高地。这种现象表明,当时他们虽已具一定的战胜自然的能力,但仍具有较高的防范意识。再说,西周建筑遗迹的增多,不仅意谓这里的西周人群居住的时间较长,而且表明西周人群较大。西周文化层构成片状的现象,也说明居住在这里的西周人已构成群体定居的生活方式。不难想象,吴家坝遗址上的西周人的生活层面与堆积层面当初应已形成,只是遭到了后期人们生产与生活行为的损坏。还有一点,吴家坝遗址中的西周遗物与东面的谭家岭遗址相比,显而易见少得多,或许在于吴家坝遗址是西周人的制陶作坊区。因此,遗址中多发现西周时期的生产性房屋建筑遗迹,少有当时人的生活遗迹和遗物。此外,房屋建筑遗迹的形制与形体没有较大的变化,表明此地西周人聚落的营建贫富等级差别不大。从房屋遗迹形态看,房屋的构建除具有较晚的特征外,也显示出其用途的不同。房屋遗迹中,大部分是西周人的制陶工作问。第二时段文化层,较集中表现在3B层,叠压5层。上层堆积宋代文化层,层次明显。地层中遗迹虽较少;但出土的遗物较丰富,反映出这个时段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中间少见西周遗物,多为汉代遗物。从地层积相看,是吴家坝遗址中的最厚层。其分布范围广,多数探方有体现,说明汉代时吴家坝遗址曾有过较长的繁荣期,当时人曾在此地大规模地定居过。汉代人的居住遗迹发现虽少,但以陶器为主导的各类生活用器在各区均有较多出土,如以陶瓮为代表者是遗物中的上乘,人们或以瓮盛水或盛物。正是出于汉代众多人群持久居住与活动,才对西周文化遗存产生严重破坏,使西周文化层留存甚少。第三时段是宋代的文化层,以3A层为代表。其文化层下大面积呈现出高低不平的层面。可能因宋代人的活动致使汉代文化层严重扰乱,如宋代扰乱坑的存在。宋代文化层面上大都较平,结构较紧密,似乎宋代人在利用汉代人地层时,普遍加以捡平夯实过,只有局部低洼处遗存较厚实的汉代文化堆积。从宋代文化层厚而言,宋代人在此活动的时间要较汉代人短,于是宋代文化层较薄。宋代文化层中的一部分遗物,为判断该地层的年代提供了依据。第四时段为明代文化遗存,以2B层为代表。该文化层大面积地叠压在第3A层上,是遗址中较厚的地层之一。另外,此层中出土较多的明代瓷器和一部分陶器,表明明代时居住在此的人群量并不亚于宋代人,活动空间也比汉、宋代人大得多。因此,3A层上都被2B层所覆盖。从该层土质致密度看,明代时吴家坝地域未经山洪冲刷,可能是平坦地势两侧有多道排水沟的原因。明代地层中还发现大小不一的雨水冲击沟,从南向北流势,是排除遗址上雨水的主要途径。明代人的生活积淀土层为灰褐色,多夹带明代遗物,也有少量的早期遗物。

编辑推荐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第12号)·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6卷)》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六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