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雪铭,杨俊,李静 等著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软科学研究的体系和成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的出版,旨在充分挖掘国内地方软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推动软科学研究及其优秀成果的交流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我国软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做出积极贡献。大连市有着特殊的地缘位置,地处欧亚大陆东岸、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等国往来频繁。作为著名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全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个大背景为大连市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大连市还拥有众多大学、科研院所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因此,大连市发展软科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大连市的软科学事业发展很快,已经在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公共管理、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软科学研究,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的出版,大连市软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及资源得到了科学整合。一方面,能够展现软科学事业取得的进步,凝聚软科学研究人才,鼓励多出高质量、有价值的软科学成果,为更多的决策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成果展示,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软科学研究人员的沟通和交流,突破部门、地方的分割体制,改善软科学研究立项重复、资源浪费、研究成果难以共享的状况,有利于我国软科学研究的整体健康发展。
内容概要
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了地理学研究人居环境大有可为。本书从地理学的“空间、差异、地域、景观”视角探讨城市人居环境基本问题,并实证分析了人居活动的地理环境、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地理学研究、城市居住空间扩展、不同地域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人居环境生态安全。 本书可作为从事区域发展、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社会学等研究人员的理论参考书,也适合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三辑序前言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城市与人居环境 第二节 地理学与城市人居环境 第二节 地理学开展人居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二章 人居活动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地理因素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的综合评价研究 第三节 城市人工地貌演变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四节 滨海城市景观特质评价 第五节 辽宁省城市生态环境差异性研究第三章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第二节 人居环境质量对大连市城市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第三节 大连商品房住宅价格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第四节 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 第五节 环渤海城市群人居环境均衡性发展演变研究第四章 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地理学研究 第一节 大连市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第二节 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第三节 城市文化环境物质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四节 基于自我实现的中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第五节 基于居民期望与感知的城市居住景观差异分析 第六节 基于人居活动的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七节 大连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第五章 城市居住空间扩展 第一节 基于居民通勤行为的私家车对居住空间影响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二节 大连居住空间的扩散及郊区化 第三节 城市剖面的概念、意义和实证研究 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演变与居住空间扩散研究——以大连市为例第六章 不同地域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价值与评价 第二节 城市尺度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四节 大连西部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节 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研究 第六节 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的空间评价第七章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节 人类对居住环境需求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第三节 基于DEA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第四节 基于地域层次的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研究 第五节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第八章 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安全研究 第一节 基于一种因果网络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安全协调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参老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可以说“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追求。可是这种追求的内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更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生活社区的环境要求更是如此。在我国,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以安居为目的向更高的要求提升,住区的环境和住宅的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住者与购房者所关注。特别是2003年“非典”在我国暴发以后,人们的住房需求正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以及从面向形象的住区美化到面向功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演化。人们对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品位要求在设施完善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绿色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培育,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是高收人人群,仅仅住房面积大与装修漂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居住要求,更加注重住区整体环境的完善与配套(李静,2005)。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到1996年底我国城市化进程为29.6 %。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Northam)提出的规律判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从“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过渡的转轨时期。但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历史发展和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巨大,造成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城镇空间结构以及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别,各地区的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性质、内容和迫切程度上也很不相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已率先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是我国的“高城市化”地区。从土地和城市人口分布来看,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5 %,却集中了48.4 %的全国城市人口;而西部地区的土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6.3 %,集中的城市人口却不及全国的1/6。从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差近8倍,两者在城市人口密度方面的差距也达13倍之多。
编辑推荐
《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变幻莫测.文化间的冲突与交融日渐凸显,生态、环境危机更加严峻.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随之超越了地域、时间、领域的局限,国际的、国内的、当前的、未来的、经济的、科技的、环境的等各类相关因素之间的冲突与吸纳、融合与排斥、重叠与挤压,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图景。软科学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良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