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姜德友,高雪 著 页数:794
前言
任何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都是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药也不例外。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中医药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经历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将他们的学术思想、经验、技能及时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并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加以发展创新,不仅对于推进中医药学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高仲山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治学严谨,博学多识,著述丰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并曾担任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为黑龙江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仲山先生百年诞辰之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了《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对高仲山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学与管理实践等进行整理研究,很有意义,必将会对启迪后学、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容概要
高仲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著名中医教育家,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开创了龙江医派,在龙江医学发展史上起划时代作用,为现代黑龙江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被尊为龙江中医之领袖。 本书挖掘整理汇集了高仲山著作、医论、医话和医案等,分为医事传略、学术思想、著作撷粹、医论集锦、医话遗纲、医案拾贝、后记和高仲山年普八个部分。本书内容宏富、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是研究高仲山学术思想和总结高仲山临床、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必备的重要文献,对挖掘龙江医派学术精粹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本书首次提出“龙江医派”,是龙江医派挖掘研究的开山之作、创新之作,不仅对推动黑龙江中医药的进步与繁荣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且对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挖掘和整理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书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序四前言医事传略 一、愿为济世良医,承志南下赴沪求学 二、传承孟河海派,夯实大师国医根基 三、铁肩护道、修心勤政,彰领军大医风范 四、国忧志踌闯东北,施仁术拯危救厄、广种善因 五、创办医刊,荟萃龙江中医药学术 六、重育贤才,创办龙江中医药教育 七、创办学会,开龙江医派先河学术思想 一、阐析经典奥旨,主张学以致用 二、衷中参西、融汇新知,倡中华大医学观 三、既重经方,又善用时方、自拟方 四、规范配药,普及标准 五、善治热病,理邃效宏 六、内伤杂病,机圆法活 七、克制癌瘤,须明原始 八、妇科疾病,浚源固本 九、养生保健,食疗为重 十、倡未病预防,已病防传 十一、整理中医学术,主张统一术语著作撷粹 一、黄帝内经素问合解 二、病理学 三、汉药丸散膏酒标准配本 四、高仲山处方新例 五、湿温时疫症之研究 六、时病新论 七、血证辑要 八、中医肿瘤学原始 九、妇科学医论集锦 一、中国医学 二、中医学术的基础理论概说 三、中医天人合一观 四、中医阴阳五行 五、汉医学五行的解释 六、内经之研究 七、中医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八、中医诊断学浅解 九、四诊——望闻问切 十、表里寒热虚实 十一、研究伤寒论之几项先决问题 十二、伤寒论的六经 十三、仲景治水十五法 十四、温病病理的研究 十五、由流行性感冒——谈到汉医的一般治疗 十六、略谈暑温证治 十七、时病类 十八、内科疾病 十九、对几种口腔颈项癌症的探讨 二十、妇科疾病 二十一、肺结核及其预防和自疗 二十二、关于肺结核——肺痨 二十三、疟疾之治疗及预防 二十四、医药的普通常识 二十五、几种家庭常用的汉药 二十六、食疗与养生 二十七、蚊和蝇的预防发生及驱除 二十八、在黑龙江省1965年中医中药学术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要) 二十九、现代汉医应有之觉悟 三十、整理改进汉医药学术刍议 三十一、整理汉医学术的先决问题——统一术语 三十二、为什么会有“没有医生老虎一向健康”的逻辑 三十三、《中医月刊》第二周年纪念有感 三十四、《黑龙江中医药》创刊辞医话遗纲 一、半半斋医话 二、半半斋导游录 三、答孙亦凡君 四、学贯古今,勿呈己能 五、自拟喉痧汤治烂喉丹痧 六、消斑青黛饮治瘟毒发疹 七、养阴清肺汤治白喉 八、加减当归导滞汤治痢疾 九、霍乱治验 十、瘟毒发疹 十一、奇恒痢治验 十二、治痢一得 十三、疏肝利胆通腹法治愈自身胁痛医案拾贝 一、内科疾病 二、外科疾病 三、妇科疾病 四、耳鼻喉眼科疾病后 记 一、干校探父 二、父亲“逼”我踏上学中医之路 三、夜话四则 四、爸爸教会我宽恕 五、老母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六、一本汉英大辞典 七、爷爷是我做人的楷模 八、轿车、小炕桌与油焖笋 九、爷爷,我想您了!——写在爷爷高仲山诞辰100周年之际 十、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高仲山年谱附录《汉药丸散膏酒标准配本》索引
章节摘录
鸿鹄志高远,立志斩病魔。高仲山少年时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民多疾病,瘟疫流行。初中毕业不久的他,等待远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读书的哥哥高仰山的回音。高仰山受刘海粟名师指点,画技日臻,常与弟弟书信来往,介绍上海各方面的情况,带来关内的各种信息,兄弟俩无话不谈,一起共同探讨事业、人生。在家人的劝说下,高仲山那颗驿动不已的从军报国之心渐渐平息下来。于是,暂时安身家乡,随父在北国小城吉林从医治业,但他内心中的将帅情愫从未泯灭,渴望学习新知的激情丝毫不减。然而,家中的一次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志向,使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终身从医之路。他的小弟高岩活泼可爱,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然而,不幸患“白喉”,发病甚急,病情危重,喉内白膜厚,饮水则呛,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做医生的父亲及同行用尽全力,仍未有起色,又请来当地号称擅治急病的知名西医,依旧毫无转机,无济于事,小弟夭折,全家悲痛万分。此事也引起他人议论,说“医生也看不好自家的病”,听到这些闲言碎语,高仲山心潮难平。痛失手足之情,更激发了他治病救人的强烈愿望,也坚定了自己终身职业的选择。他暗暗发誓:“哪怕千难万难,也一定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我就不信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会治不了这种病!”从此,他白天随父侍诊抄方,望闻问切,细细琢磨;晚上研读家传的《伤寒论》、《东医宝鉴》及各种方书,稍有心得,就一一记下,对不明白的问题细细品读,凡有疗效好的医案也熟记抄录,以便总结提高。日复一日,见识渐增,方圆百里来就诊的病人都认为他将来也能成为名医。
后记
1971年腊月,惊闻父亲在清河五七干校劳动时晕倒,生死未卜。当时哥哥姐姐们或上山下乡,或在干校,家中只有母亲和17岁的我,以及三个未满10岁的侄儿侄女。母亲心急如焚,向省卫生厅造反派打听,得到的回答是“无可奉告”。无奈之下,只能派我去清河五七干校探父。带着母亲的重托,顾不得数九严冬风雪凛冽,我搭上长途汽车,一路颠簸,来到清河五七干校时,已经是手脚冻僵没有知觉了。匆匆地在招待所洗了把脸,刚把手脚捂暖,就急忙搭顺道车赶往父亲所在的分场。越接近关押父亲他们一些“走资派”的房屋,我的心就越抖得厉害。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呛人的浓烟。只见一位中年男人在灶前烧火,我怯生生地问:“请问高仲山在这里吗?”那个人冷冷地问:“你是什么人?”“我是他的女儿。听说他病了,特意从哈尔滨赶过来看看他。”那个人说:“你不知道他是需要改造的走资派和特务吗?你要和他划清界限!”我哀求他说:“叔叔,这么冷的天气,我赶了一百多公里路来,就是要看看我爸爸是死是活。我可以不跟他说话,你让我看他一眼就行,我也好回去跟妈妈有个交代呀。”他硬邦邦地说:“不行!不能探视,我们有纪律!”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但是,我不甘心这样就走了。环顾四周,看见灶屋两侧各有一间住屋,屋里有一排大炕,上面放着一个个行李卷。
编辑推荐
《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谋国民之健康是尽忠卫国的唯一要图。医术之盛衰影响于国计民生,医术之精窳关系种族之强弱。欲期中医学术之价值不日就低落,必须向社会多种善因,必须在学术上多作修养。——半半斋主高仲山语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