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程丽蓉,周晓琳,翟启明 著  页数:421  

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各科教材亦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和以往不同。针对这个变化,改革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势在必行。语文学科教学论作为师范院校中文教育系学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自然也在改革创新之列,《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方面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  这本教材作为西华师范大学的重点建设教材,是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它在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结合历届高考试题,建构了中学语文教师分析教材所必需的知识框架,同时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了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知识整合,使师范生所学习的语言文学知识真正成为其语文教学的深厚基础。具体说来,本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针对性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的主要困惑之一是对教材的分析不深、不透,而本书针对这一困惑,紧扣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结合历届高考试题和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现存问题,提出了深入分析中学语文教材的知识架构、方法和技巧。这些分析和思考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语文教师深入透彻地分析教材。  第二,实用性强。本书不是简单地堆砌汉语言文学知识,而是特意从教材分析的策略和技巧人手,提炼、抽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把知识与方法、教学与评价、精深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师范生所学习的语言文学知识真正成为其语文教学的深厚基础,是师范生人职教育和一线教师再继续教育的好教材。

内容概要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在对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新课标教材)的内涵、功能及编写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分中学语文教材概况、汉语知识、文言文、现代文、外国文学、中学作文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文本,透彻讲解了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并将历届高考相关试题及其分析融于其中,从方法和思维的高度予以梳理和解析。本教材能有效地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师范生整合知识结构,将大学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中学教学之中,提高教材分析的实战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教材紧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力图满足中学新课改后大量开设选修课对师资知识能力的需求。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可作为大学师范生高年级教材,也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教科所工作者、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师以及欲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概论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涵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的功能和意义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现功能二、教学的凭借功能三、文化传承功能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一、中学语文教材的类型二、中学语文教材编排的序列三、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第四节 解析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一、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二、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的不足第五节 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对高师中文教育的启示一、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二、应对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调整课程结构三、对高师中文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汉语知识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中学语文基本的语言知识识记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第二节 中学语文常见的语言表达应用一、正确使用词语二、正确运用句子三、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第三节 中学文言文的词汇知识一、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第四节 中学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及用法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文言文文意的把握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认识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审美特征二、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字法句法三、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四、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章法五、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试题选录与辨析第二节 中国古代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掌握古代散文文体特征二、熟悉古代散文章法要点三、古代散文句法举隅第三节 中国古代小说阅读欣赏的方法与技巧一、领会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审美内涵二、解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结构三、品味中国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四、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五、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第四节 中国古代戏曲阅读方法与技巧一、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高度综合性审美特征二、把握中国古代戏曲的程式化特色三、领会古代戏曲鲜明的写意性四、体会古代戏曲强烈的抒情性五、理解古代戏曲的道德化倾向六、把握古代戏曲的代言性叙述七、解析古代戏曲的点线式结构、情节发展与矛盾冲突八、理解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九、品味古代戏曲的诗美语言十、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欣赏——《西厢记》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现当代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二、分析现代诗歌对古代诗歌的承传与创新三、把握西方现代诗艺与民族审美心理的遇合第二节 现当代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摒弃成见二、品读好散文犹如与“有意思”的朋友谈话三、理清看似“散乱”的思路四、体验深沉含蓄的情感五、感悟睿智巧妙的议论六、赏玩多彩的文体风格第三节 现当代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准备与姿态:虚构·距离·主体性二、洞悉叙事的魔法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戏剧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现当代戏剧阅读与欣赏的几个必要前提二、理解设置戏剧冲突、组织戏剧结构的各尽其妙三、领悟塑造戏剧人物形象的艺术匠心四、感受戏剧语言舞台化的独特魅力第五节 高考试中的现代文篇目赏析举隅一、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二、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三、2008年江苏高考试题第五章 外国文学阅读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外国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外国诗歌鉴赏的角度二、外国诗歌鉴赏的标准三、鉴赏外国诗歌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外国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外国散文的审美特性二、外国散文的鉴赏要点三、外国散文的鉴赏方法第三节 外国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一、解析外国小说的结构模式二、把握外国小说的叙述艺术三、理解外国小说的人物与情感模式四、分析外国小说的场景、情节、主题等模式五、体会“虚构”在西方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第四节 外国戏剧阅读方法与技巧一、掌握外国戏剧的分类特点二、解析外国戏剧写作要素三、了解外国戏刚写作原则第五节 高考中的外国文学篇目赏析举隅一、2004年辽宁高考试题二、浙江2009年模拟题第六章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计划的编订与建立一、中学作文教学计划的意义二、编订中学作文教学计划的原则和方法三、中学作文教学计划的建立第二节 中学作文训练程序指导一、立意指导二、选材指导三、结构指导第三节 作文评改一、作文评改的意义与现实不足二、作文评改的原则和要求三、作文评改的内容和途径四、作文评改的方法第四节 作文教案选例一、写作基本功训练指导教案二、文体训练指导教案第五节 中学课文写作范式释例一、《庄周买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二、《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三、《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四、《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节 高考作文备考指导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演变及大纲解读二、近年高考作文总体分析三、分项备考指导四、考题实例指导参考文献附录一教学反思的常见文本形式和写法附录二教育科研论文写作

章节摘录

  对于文化的内涵,《辞海》是这样表述的:“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泛指一般的知识,包括语文知识。”人类社会要发展,人类文明要延续,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在教育逐渐萌芽的远古,人们对文化的获取主要依靠直接实践,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经验、习俗、礼仪、传统等,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近古时代,虽然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充实起来,但是由于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文化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直接经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人类文化的传承更多要依靠间接经验去获取,这样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物质载体,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能够进入语文教材的“基本篇目”都是精雕细选,经过反复论证的,所以这些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是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施蛰存先生曾经说过:“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这样做是为了使全国的青少年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有着相对统一的语文水平和文化基础,使文化得以传承。  从我国语文教材发展史看,自现代以来,对选文的文化传承功能做过较为深入思考的有很多作家与学者,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从文言作品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该功能的。他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朱自清特别强调:“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语文教材,特别是当中经典的选文,“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它们应该肩负起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比如,我们的教材中应该有表现“仁政”、“性善”、“民贵君轻”思想的《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有表现与邪恶抗争的《屈原列传》、《五人墓碑记》;也有反映人性美的《边城》;表现亲情、.爱情的《项脊轩志》、《致橡树》、《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有赞美祖国的秀丽山川和名胜风光的《济南的冬天》、《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