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页数:37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近201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的印迹只有一部分见于文献典籍,绝大部分则尘封于地下,需要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去再现。 195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以夏鼐为代表的几代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与国内外学术界同仁携手并进,开拓并不断发展新中国的考古事业,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围绕重建中国史前史、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再现夏商周以及秦汉以来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演变的进程、各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流等重大课题,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开喂田野考古工作。踏勘古代遗址上万处,并重点发掘了数百处涉及中国历史重大课题的历代都城址和其他各类遗址以及大型墓地与王陵,获得干余项发掘研究成果,揭示出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的大型画册,共分18部分,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内容涉及考古学理论、研究方法,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科技考古等方面,体现了中国考古学目前的最高学术研究水平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第二部分 沧桑巨变第三部分 谷豕是飨……
章节摘录
插图: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也一直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仍在不懈的努力之中,但已经可以看出,在中国这一转变大致发生在距今2万~1万年左右。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离开寒冷的冰河时代,沐浴在全新世温暖的阳光之下,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磨制石器、驯化作物和定居村落,开辟了人类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转变的新纪元。因生态环境、气候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地的新旧石器时代转换模式也不尽相同,至少可分为华南和华北两种不同的模式。在华北地区,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遗址,以出土细小石器和率先出现大型磨制石器为特点,如小南海遗址、下川遗址、龙王迪遗址等。流行各种间接打击法生产石叶和用压制法修理石器的细石器传统,常见的器形有石镞、石刃、端刮器、雕刻器、船底形石核、大型磨刃石器和装饰品等。
后记
本书是举办“考_占中华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六十年成果展”的结晶,也是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六十年庆典活动的系列图书之一。由本书的编辑委员会组织,全所人员参与完成。参加本书编撰的人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辉、王睿、王明辉、王学荣、王树芝、王浩天、石自社、印群、朱乃诚、朱岩石、刘方、刘煜、刘国祥、刘建国、刘振东、齐乌云、许宏、严志斌、杜金鹏、李存信、李裕群、李新伟、何努、谷飞、汪博、宋江宁、张君、张建峰、张雪莲、庞小霞、赵志军、赵明辉、赵春青、赵春燕、赵惠民、钟健、施劲松、姜波、袁靖、.钱国祥、徐良高、郭物、唐际根、龚国强、董新林。全书由朱乃诚统稿,王巍审定。参加本书编辑、制作等工作的人员还有季连琪、吴海燕、李淼、张蕾、王萍等同志。文物的照相工作主要由首都博物馆祁庆国同志承担,少部分由季连琪、张亚斌同志承担。科学出版社的宋小军、王光明同志以及于明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亦付出了很大的心力。正是在大家的齐心合作、发奋努力下,才使得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全书的编辑制作、印制出版工作。由于时间仓促,本书可能存在某些疏漏,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