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于孟洲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遗存的分类与文化归属、分期与年代、分布与文化因素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夏商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族属等问题。这些研究表明,夏商时期峡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分布着两类以上的考古学遗存,本书对峡江地区内部各类遗存间以及峡江地区与外部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民族学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本书探讨的空间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一、本书讨论的空间范围 二、峡江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三、峡江地区的古环境状况 第二节 本书探讨的时间范畴 第三节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简史 一、早期的调查和发掘(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二、峡江地区先秦时期遗址发掘增多与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建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末期) 三、峡江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持续深入阶段(1997年至今)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一、选取峡江地区作为本书讨论空间范围的目的和意义 二、选取“夏商时期”作为本书讨论时间范围的目的及意义第一章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的分类及其文化归属问题 第一节 “中坝文化”和“白庙文化”时期遗存的分类与文化归属问题 一、关于“中坝文化” 二、关于“白庙文化” 三、关于跳石、魏家梁子、锁龙等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遗存 四、关于中堡岛遗址中区⑦层遗存 第二节 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群分类与文化归属分析 一、关于“朝天嘴文化” 二、关于“中坝子遗存” 三、楠木园遗存 四、巫山培石遗址“夏商时期文化遗存” 第三节 路家河文化时期遗存分类与文化归属分析 一、关于“路家河文化” 二、关于“石地坝文化” 第四节 余论第二章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或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中坝文化与白庙文化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研究 一、中坝文化分期 二、跳石类遗存分期 三、白庙文化分期 四、各类遗存间的年代对应关系讨论 第二节 朝天嘴文化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 一、朝天嘴文化分期 二、中坝子遗存分期 三、各类遗存间的年代对应关系讨论 第三节 路家河文化和石地坝文化的分期 一、路家河文化分期 二、石地坝文化分期 三、两支文化的年代对应关系第三章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的谱系分析 第一节 中坝文化阶段 一、中坝文化 二、白庙文化 三、跳石类遗存 四、中堡岛⑦层遗存 五、相关问题讨论 第二节 朝天嘴文化阶段 一、朝天嘴文化 二、中坝子遗存 三、楠木园遗存 四、培石遗址“夏商时期文化遗存 五、相关问题讨论 第三节 路家河文化和石地坝文化阶段 一、路家河文化 二、石地坝文化 三、相关问题讨论 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经济形态与族属 第一节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的渔猎经济与农业经济 一、渔猎经济 二、农业经济 第二节 关于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 一、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 二、相关问题探讨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变迁的特点 第二节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Abstract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早期的调查和发掘(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一)外国人的调查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这一阶段的相关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重庆境内。1886年英人贝巴(C.F.Baber)入川游历,在重庆附近购得磨制石器二枚。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自然博物馆中亚探险考古队的纳尔逊(N.C. Nelson)等人曾于三峡地区发现若干古文化遗址。据郑德坤先生介绍:“奈尔逊氏在长江两岸调查极详,得史前遗址三十七处。此批遗址所得石器,其共存情形可分为四阶段,或可代表四时期之遗物。 第一期遗址五处,只有第一类打制石器发现; 第二期 遗址亦五处,其中只得第二类打磨石器者一,而得打制及打磨石器共存者四; 第三期遗址六处,其中得打制石器与打琢磨石器共存者三,得打制、打磨及打琢磨三类石器共存者亦三;第四期遗址二十一处,其中得打制与磨制石器共存者六,得打制、打磨与磨制石器共存者三,得四类石器共存者九,而只得磨制石器者三。奈尔逊氏所得遗址,发现陶片者凡十二,而此十二处遗址,均属第四期产物。据此可知四川陶器与第四类磨制石器有密切关系,且可证磨制石器为四川史前石器工业最新近之出品。”
后记
本书为“湖北省文物局三峡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2001年,我硕士毕业后进入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工作,当时就想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四川盆地先秦时期的考古学研究。不过,当时自己连续有一年半的时间都是在重庆市云阳县的明月坝唐宋时期遗址从事发掘工作,所以,我的这一愿望是在2003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才实现的。2003年,我一入学,就和我的导师王立新先生商量我的选题,最终把我论文的研究方向选定为峡江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从2003年至2007年,中间经历了四年时间。因为平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的论文写作主要是集中在寒暑假时间完成的。感谢导师王立新先生时时关心我论文的进展情况,我在长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王老师和我一同探讨了已发表的峡江地区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址,这对我后来进一步分析资料和论文写作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尤其在论文修改定稿期间,王老师不仅在宏观上帮我调整论文的整体框架,还逐字逐句批阅审查,文章中用错的文字和标点都一一指出,这让我非常感动。我也深知这篇论文距离导师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想我只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继续努力,才能不负老师的厚望。感谢南京大学水涛先生在百忙中主持了我的论文答辩会,感谢林法、杨建华、朱永刚、水涛、金旭东、霍巍、王然、余西云诸位先生在答辩和外审过程中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在此对诸位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会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这些建议并不断改进。峡江地区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在逐渐增多,关注这一地区的学者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最近两年我一直在忙于教学和其他的研究课题,所以这两年最新发表的考古发掘资料还来不及系统纳入本书中,这让我深感不安,本书所用的考古资料截止于2007年5月,在此对读者表示歉意。由于时间仓促,本书肯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谬误之处,我会诚恳地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意见,不断反省、推敲和沉淀自己的认识,并会继续关注和参与峡江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把我对于该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我也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版本书的修订版。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王立新、陈云洪、颜劲松等先生,姚军、周克林、罗运兵、常怀颖等好友都给予诸多帮助。同门的师弟、师妹对我帮助尤多,其中井中伟博士、王乐文博士、郜向平博士和蒋刚博士或帮我查阅资料或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诸多方便之处,师妹张礼艳博士帮我翻译了英文提要,与师弟、师妹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在此要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深深地祝福!感谢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中的很多都对我有过帮助,也谢谢他们的宽容和鼓励,是他们让我渐渐适应了在成都的工作和生活。感谢我的父母多年来对我学业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无论我选择什么,他们都会默默地支持我,这也是我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动力。我的爱人夏微女士一面要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一面又要精心料理我的生活,这本书的完成有她的一份功劳。最后,再次对所有关心、鼓励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辑推荐
《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戊种第四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