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铮,夏海斌,吴静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16年前我主编的《地理科学导论》的修改本。在《地理科学导论》中,我们提出了地理学分析的综合形态、环境与区域,展开了我与丁金宏提出的地理事物具有环境一区域二象性的思想。在《地理科学导论》开始部分,我们仍然讲述了部门地理学的内容,因为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而综合是一种新的分析。地理学的综合是与分析结合的,离开分析的所谓综合地理学就是一些空话的集合。《地理科学导论》1996年获得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材奖。然而,《地理科学导论》毕竟已经出版了16年,过去的16年,地理科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16年来地理学内部的最大变化是地理信息科学成为了地理学的主流学科,因此这次修订,我不得不把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专门的一章。当然,16年来地理学还在其他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其一是全球变化问题刺激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观点被从地理系统角度重新审视。在本书中,我提出如果仅仅把地理系统认识为一个有各种尺度的、包罗万象的地球系统模型,不能解决地理学的所有问题。其二是经济学对经济地理学的重视,这不仅是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崛起,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对多个区域构成的多经济体的承认,一个个区域,作为一个个经济体的存在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学。总之,16年过去了,正像美国科学委员会提出的那样,人类需要重新发现地理学。 本书就是作者试图重新发现地理学的一次努力。在本书中,我们努力去精细化地理学概念,也尽可能地把地质学、物理学、经济学那些科学的陈述模式用于阐述地理学。同时我也试图总结出地理学的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科学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放在第3~5章中。希望广大读者对这些科学内容有所认同。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地理学的科学内容。首先从科学角度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过程与规律,接着从环境、区域两个角度,以地理学的现象认识阐述了地理学独特的理论观点,这里阐述的地理事物环境—区域二象性的认识,特别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与区域进化论的认识论,是地理学的新发展。本书最后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新兴的地理信息科学内容。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形式图文并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学、环境、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地理学基础课教材和相关专业教师的进修读物,同时也可供现代地理学的学者、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第1章 地球系统 1.1 行星地球 1.1.1 太阳与地球 1.1.2 行星地球的地理特性 1.1.3 电球定位体系 1.2 地球的构造 1.2.1 地球的结构 1.2.2 板块构造 1.2.3 岩石与构造 1.3 地球表层 1.3.1 地球表层圈层 1.3.2 环境与区域 复习思考题第2章基 本地理过程 2.1 气候过程 2.1.1 辐射与辐射平衡 2.1.2 大气环流 2.1.3 水圈的作用 2.1.4 气候变化 2.2 水文过程 2.2.1 基本陆地水文过程 2.2.2 基本海洋水文过程 2.2.3 冰雪圈 2.2.4 人类的冲击 2.3 地貌过程 2.3.1 泥沙运动 2.3.2 地貌类型 2.3.3 地貌演化 2.3.4 人类的作用 2.4 生态-环境过程 2.4.1 生态与生态过程 2.4.2 景观生态过程 2.4.3 土被过程 2.4.4 环境污染 2.5 经济区位过程 2.5.1 杜能区位 2.5.2 韦伯区位 2.5.3 帕兰德区位 2.5.4 设施区位 2.6 一般空间经济过程 2.6.1 空间相互作用 2.6.2 Hotelling过程 2.6.3 空间溢出 2.6.4 人口迁移过程 2.7 文化过程 2.7.1 文化与文化景观 2.7.2 文化创新过程 2.7.3 文化扩散过程 2.7.4 文化演化过程 2.8 人口与自然资源 2.8.1 人口增长过程 2.8.2 资源种类及其特性 2.8.3 资源利用问题 复习思考题第3章 基本地理规律 3.1 地带性 3.2 地域分异性 3.3 系统性 3.3.1 地理系统的概念 3.3.2 地理系统构型 3.4 节律性 3.5 进化性 3.6 尺度观念 复习思考题第4章 环境 4.1 山地 4.1.1 山地的地域分异 4.1.2 山地系统 4.1.3 山地的人地关系 4.2 流域 4.2.1 流域的地域分异 4.2.2 流域系统 4.2.3 坡面系统 4.2.4 流域人地关系 4.3 河流 4.3.1 河流过程 4.3.2 水系 4.3.3 河口 4.4 海洋与海岸 4.4.1 海洋 4.4.2 海岸带 4.4.3 海滩与近岸带 4.4.4 开发与管理 4.5 干旱区 4.5.1 环境特征 4.5.2 沙漠化 4.6 城市 4.6.1 城市的地域分异 4.6.2 城市的自然地理分异 4.6.3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域结构变化 4.6.4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其他变化 4.7 环境的演变I 4.8 环境的演变Ⅱ 复习思考题第5章 区域 5.1 区域的一般性质 5.2 资源环境结构 5.3 城镇体系 5.3.1 城镇体系的一般性质 5.3.2 递阶结构 5.3.3 职能结构 5. 4空间结构 5.4.1 基底连续的空间结构 5.4.2 基底分散的空间结构 5.5 区域的巨结构 5.5.1 中心-腹地结构 5.5.2 枢纽-网络结构 5.5. 3地缘结构 5.6 区域经济系统 5.6.1 区域经济系统 5.6.2 区域经济联系 5.7 区域的划分 5.8 区域的进化 复习思考题第6章 地理信息科学 6.1 地理信息科学概述 6.1.1 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科学 6.1.2 地图 6.1.3 GIS应用 6.2 GIS的原理 6.2.1 地理表达 6.2.2 地理数据采样 6.2.3 地理数字建模 6.2.4 元数据 6.2.5 地理数据库 6.3 地理计算 6.3.1 地理计算 6.3.2 数据挖掘 6.3.3 简单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 6.3.4 元胞自动机 6.3.5 基于自主体模拟 6.3.6 其他地理计算 6.4 应用中的地理信息技术 6.4.1 标准化GIS(Interoperable-GIS) 6.4.2 组件式GIS(Component-GIS) 6.4.3 网络GIS(Web GIS) 6.4.4 多维GIS(3D&4D-GIS) 6.4.5 移动GIS(MobileGIS) 6.4.6 数字地球 复习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当土壤逐渐干燥时,蒸发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植物的蒸腾是近于蒸发的一种形式。植物生活需要水分,植物吸收的水分经过体内循环,小部分留在体内,大部分通过叶面蒸发到空气中,称为植物的散发或蒸腾。植物蒸腾量与植物种类、生长期及供水条件有关。白天太阳辐射,植物气孔张开,因而蒸腾较大;夜晚,气孔闭合,蒸腾量较小。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蒸腾有变小的趋势,因为蒸腾量大的植物不能生存。一般情况下,在植被覆盖区很难区分蒸发与植物蒸腾,通常不加区别地称为蒸散发。 当温度降低时,大气的饱和水汽压降低,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就将重新凝结成液态水滴或固态冰晶。在气流作用下,彼此碰撞,合并增大,当上升气流不足以支持这些点粒时,受重力作用,它们以雨、雪、雹、霰的形式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降水。产生降水的物理原因有: (1)锋面降水。当大气中冷暖气流(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上有一过渡带,称为锋。锋面附近,气流的辐合、辐散和锋面的抬升作用引起空气大规模的垂直运动。湿气团在上升过程中绝热冷却,其中的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云雨。 (2)气旋降水。气旋就是中心气压比外围低的水平气流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相反情况叫做反气旋)。由于气旋中心气压低,并受地形和地面摩擦的影响,空气在气旋内产生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锋的生成并发生降水。 (3)台风降水。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的气旋式涡旋,它是一个强降水系统,强度大、范围大,降水机制复杂。 (4)地形降水。山地的迎风坡由于地形强迫气流上升,造成水汽凝结降水,或者地形的摩擦作用引起大气动力扰动,发生气流强烈对流,气流垂直运动增强而降水。类似地,在喇叭口地形区,发生动力辐合也可导致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部分经过土壤表面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称为水分的人渗。入渗的水分又渗入岩层中形成地下水,称为下渗。
编辑推荐
发展了统一地理学的分析范式与思想,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学进展有机结合,系统讲述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兼顾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