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考古学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志军  页数:243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植物考古学的田野方法、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方法,同时以研究实例展示了植物考古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作为植物考古学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书中汇集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出土植物遗存资料,包括大量的测量统计数据和植物遗存照片,这些资料涉及的地域分布广泛、时代跨度悠久,具有很高的参考和收藏价值。    本书适合考古学、历史学、环境学、植物学、农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和阅读。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部分  植物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植物考古学简史  植物考古学概述  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  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  植物考古学的实验室工作方法  考古出土植物遗存中存在的误差  浮选法及其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植物考古学实践——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植物遗存分析报告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度浮选结果及分析  陕西扶风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北京房山丁家洼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尝试性浮选的结果  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广州南越宫苑遗址1997年度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广州南越宫苑遗址1264水井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报告  西安汉墓陶仓出土植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附录2000—2009年发表的主要文章

章节摘录

  不解的有趣现象。原因之一是中国考古学界在90年代掀起的一次探讨稻作农业起源的热潮。植硅石的植物种属鉴定能力虽然在整体上有局限性,但具体在稻属植物上却有明显优势,借助统计学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栽培稻与野生稻的植硅石类型。稻作农业起源的核心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着黏性很强的红壤,这对浮选法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针对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和特定研究区域,植硅石分析方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受到中国考古学界的青睐。不论原因如何,植硅石分析在当时的异军突起,对植物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算是考古学发展史中的一个中国特色。  进入21世纪后,植物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突然加速,学科的建立日趋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浮选法的普及。  浮选法虽然是一种植物考古学方法,但与田野考古关系非常密切,必须伴随着考古发掘进程采集浮选土样和开展浮选工作,因此浮选法的普及首先要得到广大考古学者们的认同,为此,有必要在宣传、培训和实践等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例如,通过撰写和发表一系列专题文章,系统地阐述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深入浅出地介绍浮选法的工作原理、设备的制作、土样的采集、浮选过程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等。再有,通过主动前往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工地,指导和示范浮选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浮选的操作规范。还有,通过及时发表各遗址浮选结果的分析报告,以生动的研究实例展示浮选法在考古学诸多重大学术课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意义。经过以上的努力,目前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开始认识到在考古发掘项目中开展浮选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易行性,浮选法在中国考古学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2000年以前,在中国开展过浮选工作的考古遗址仅有五六处,然而自2000年以来,陆续开展过浮选工作的考古遗址已经多达百余处,浮选的土样近万份,获得的各种珍贵古代植物种子以数百万粒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过去10年中浮选法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感到吃惊。  与此同时,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在新世纪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植硅石分析方法仍然是中国植物考古学中的主要研究手段,提取技术和鉴定方法不断完善,在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粟和黍两种小米的植硅石类型的识别和鉴定也有了重大突破。孢粉分析方法和木材鉴定分析方法与考古学研究内容的关系日趋密切,除了对古代植被的复原和遗址微环境的重建,也开始涉及古代文化和古代人类生活方面的研究。淀粉颗粒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植物微小遗存研究手段,正不断地展露出其研究潜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植物考古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者的论文和教材的结合体,和书名一样,介绍植物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如果能有更多的内容,如植物孢粉大全,介绍环境和植物的关系,分期分型啥的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