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尚金梅 编 页数:285
前言
本教材自2004年出版以来,几经修改,日趋完善。目前已印刷六次,被多家高校广泛采用,并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可与好评。该教材于2007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2008年底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的修订工作,为第二版的发行做准备。 在第二版中,教材主体内容及体系变动不是很大,但更新补充了相当数量的近年来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新内容,使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逻辑性、适用性等方面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的修订工作包括; (1)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本教材在写作之初,为了追求理论的严谨性、语言的通俗性,文字表达过于详尽细致,有繁琐之嫌。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对一些冗长的叙述进行了精简,对一些非热点问题的历史情况介绍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力求在不影响教材严谨性的前提下,使教材更简洁、重点更突出。 (2)更新订正,充实完善。财政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以适应经济变化要求的活动,因此,财政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过程。在第二版教材中,我们更新了有关统计数据,补充了近年来财政现实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修正了第一版存在的个别错误。 修改后的第二版教材,仍然保持十一章的讲授体系,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财政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财政及其职能等;第三章和第四章阐述财政支出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第五章至第九章阐述财政收入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际税收及国债等;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阐述国家预算、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等内容。 第二版教材继续保留本教材语言简洁易懂,在章前设本章要点,在章后列思考题,并链接相关案例或资料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案例进行了更新,使财政学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社会。 本次修订,尚金梅教授负责第一章至第四章;郑炳章副教授负责第六章至第九章;郝志军副教授负责第五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最后由尚金梅教授统编成稿。
内容概要
本书分十一章系统地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吸收和反映了我国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财政改革的实践。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财政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财政及其职能等;第三章和第四章阐述财政支出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第五章至第九章阐述财政收入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际税收及国债等;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阐述国家预算、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财政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非财政专业的财经类本科生使用或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财政思想 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现代财政理论 第二节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一、财政现象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三、财政学的研究目的 第三节 财政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比较分析方法 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五、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 六、学点中国财政史——继承与发展 本章思考题第二章 财政概念及财政职能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第四章 财政支出分述第五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第六章 税收原理第七章 税收制度第八章 国际税收第九章 国债 本章思考题 第十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第十一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古典经济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于1776年3月9日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也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在这部书的第五篇中,他分支出、收入和公债三章系统论述了财政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四原则。《国富论》的问世,奠定了古典税收理论的基础,也创立了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三、现代财政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仅使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口激增,而且货币信用制度也濒于崩溃,整个经济体制面临毁灭的危险。此时,经济学家们面对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仍不能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削减工资仍然有大量工人流落街头、利率一跌再跌仍没能刺激储蓄转化为投资等问题,无法给予解释,传统的经济学失去了解释力。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财政理论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他主张由以间接税为主改为以直接税为主,由固定税率和比例税率为主改为以累进税率为主,同时征收高额遗产税,以消除分配不公,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学派认为,单凭生产经济的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问题,要保证“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理论成为各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稳定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与此相对应,由于政府职能加强和支出范围的扩大,财政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财政政策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国家干预理论,使得凯恩斯主义几乎主导了20世纪中叶近半个世纪西方的财政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滞涨”的出现导致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的盛行。贷币主义、供给学派及公共选择等学派相继提出各自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综上可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出现为财政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使财政的产生成为可能;当剩余产品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国家的产生,为财政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财政的产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也必然与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