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科学 作者:殷国荣 编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2004年发行首版,2007年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了第2版,并被科学出版社遴选为重点推荐教材。六年来,本教材被多所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和长学制(7-8年制)临床、法医、预防等专业学生使用,受到同行的肯定和学生的好评。在第3版教材出版之际,特别感谢陈佩惠教授、叶炳辉教授和陆惠民教授对第1版以及高兴政教授对第2版教材的审阅。特别鸣谢赵恒梅、诸葛洪祥、朱淮民、李薇、王雅静和彭礼飞六位教授为本教材第2版的编写所做的贡献。本次改版广泛收集了上版教材的反馈意见,保持和发扬了第2版特色:适应双语教学需要,主要名词概念和重要寄生虫的生活史采用中英文表达,全部插图亦采用中英文标注,提供了大量寄生虫学专业词汇。提高参考价值,保留与修订了3个附录:抗寄生虫药物、卫生杀虫剂简介和医学寄生虫学常用网站;便于教学安排,内容仍按大多数院校的教学顺序编排。本版教材采用了国际新的Cox生物学分类系统,与我国现行使用的分类系统相比,该分类系统主要在原虫的归属方面做了较多的修订。本教材根据该分类系统和大多数院校的教学顺序进行章节分配和内容编排: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以门为章,节肢动物仍以纲为章。医学原虫篇中分阿米巴门、眼虫门、后滴门、副基体门、透色动物门、孢子门、纤毛虫门和双环门;有些虫种,如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毛滴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等的分类地位变化很大,为明晰该分类系统,在该虫的简介中对其分类地位加以描述。本版对第2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更新了部分插图,力求实用、新颖、简洁。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防治中的方法、数据、药物尽量采用最新文献报道的内容。全书采用双色印刷,并新增了人体粪便中常见原虫形态特征(碘液染色)和重要医学原虫光镜下形态特征彩图两幅。根据我国2001~2004年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结果,尤其是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本版教材增加了兽比翼线虫、念珠棘头虫、莫西科夫斯基内阿米巴、波列基内阿米巴、环孢子虫、巴贝西虫、蠊缨滴虫等新出现的寄生虫,同时删除了已定为真菌类的卡氏肺孢子虫和微孢子虫。特别感谢高兴政教授为本书审阅全稿,张进顺教授在Cox生物学分类系统方面给予的热情指导,吴中兴、卢思奇、刘佩梅等教授为本教材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各位编者对本版教材的大力支持以及付出的艰辛努力!感谢科学出版社为本书付梓所做的大量工作!尽管该教材本着准确、新颖、实用的原则编写,但由于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甚至错误,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采用国际新的Cox生物学分类系统,共5篇23章,依据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和长学制培养计划,结合国情重点阐述了我国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和重要病媒节肢动物,收录了我国少见但具有潜在威胁的人体寄生虫,共计100余种。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为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主要名词概念和重要虫种的生活史采用中、英文双语表达,插图新颖、实用,并用中、英文标注。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常用抗寄生虫药69种,卫生杀虫剂34种,提供了90个常用国内外寄生虫相关网址。全书采用双色印刷,附彩图4幅。 本教材适合于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和长学制学生使用,也是医药卫生专业教师、临床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篇 总论 第1章 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 第1节 寄生现象 一、片利共生 二、互利共生 三、寄生 第2节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一、寄生虫生活史与感染阶段 二、寄生虫的类别 三、宿主的类别 第3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第2章 寄生虫生物学 第3章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第4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5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2篇 医学蠕虫第3篇 医学原虫第4篇 医学节肢动物第5篇 实验诊断技术参考文献附录彩图
章节摘录
插图:2.生理与代谢方式的改变 寄生生活可导致寄生虫的生物化学变化,失去自生生活生物常见的某些代谢途径是最有意义的适应之一。寄生虫不再合成某些必需的细胞成分,而从宿主获得。寄生虫(如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和锥虫、溶组织内阿米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和大部分蠕虫)和宿主的代谢途径明显不同,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这些差异可为有重要意义的化学治疗提供依据。肠道寄生虫最显著的适应性变化是失去在自生生活方式中常见的有氧代谢,在肠道氧压近于零的环境中,曾是自生生活阶段主要能量来源的三羧酸循环因缺氧而难以进行,而转变为糖酵解提供能量。3.特化与加强侵入机制 寄生虫为增强侵入宿主的机会,特化与强化其侵入宿主或组织的机制,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有助于侵入肠黏膜的蛋白水解酶,而共栖型的结肠内阿米巴却没有此酶;血吸虫尾蚴能借助前端的穿刺腺分泌的酶消化皮肤,侵入宿主;微小膜壳绦虫六钩蚴借助于6个小钩穿人肠黏膜。4.繁殖能力增强 与相应的自生生活生物相反,为了繁衍的需要,大部分后生动物寄生虫(包括成虫和幼虫)繁殖能力增强,特别是吸虫和绦虫的生殖系统变得极为发达,吸虫成虫和绦虫每一成节都有1套雌、雄生殖系统,并几乎占据虫体和节片的大部分空间。一个虫卵成功地感染新宿主的机会通常很小,成功完成生活史就更难。如果一个寄生虫卵或幼虫成功感染中间宿主,其下一代幼虫阶段可在此宿主体内发育、繁殖,最终产生许多能感染终宿主或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期幼虫,这显然有利于寄生虫繁衍,吸虫和许多绦虫常有这种幼体增殖现象。另外,吸虫不仅有有性生殖,而且还有无性生殖,这种需要有性与无性生殖交替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称世代交替(altemation of generations),有些寄生原生动物(如疟原虫)生活史也有此现象。寄生虫增加繁殖潜力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产出大量虫卵,如每条似蚓蛔线虫雌虫每天产20万个虫卵,持续几个月。
编辑推荐
《医学寄生虫学(第3版)》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