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祥荣,王原 主编 页数:206
前言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效应已成为从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到普通公众日益关注的国际前沿问题,从大的区域尺度问题演变为中等尺度、小尺度及全方位的影响,向人类社会逼近。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海水变暖和膨胀,加速极地冰川和冻土的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对全球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既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也反映了对“减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化倾向,将形成发展中的又一个“绿色门槛”。IPCC第二工作组(2007)在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如果在几百年到上千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升高1~4℃,将造成海平面上升4~6m以上,会造成海岸线和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和低洼地区的洪涝,对江河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最大。目前,全球50%~70%的人口分布在海岸带,我国人口的60%集中在距海岸线60km的范围内;全球受风暴潮影响的人口有4600万,海平面如上升50cm将使受灾(淹没和风暴潮)人口增加到9200万,如上升100cm,受灾人口将达到11800万。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濒江临海,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敏感;而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典型的河口海岸城市、大陆特性与海洋特性交汇、地理区位独特,同时又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人口超过2000万,现代化程度高,人口稠密,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上海市的不利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口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估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上海的案例分析可为其他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内容概要
本书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项目以及国家相关课题基金为基础,以气候变化脆弱性为理论框架体系,重点关注河口城市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并以河口城市上海为例,分别从市域和典型区域两个层面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案例评价。全书共儿章,分别为:背景和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事实和影响,全球典型河口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体系评述,上海气候变化的背景与事实,上海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上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信息系统构建,上海典型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等。 本书旨在探索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希望通过综合评估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为上海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策略,实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上海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提供相关基础科学支撑和参考。本书的出版能对从事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环境保护、生态规划与建设、城市管理等专业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师生、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等及感兴趣的公众提供参考。
书籍目录
“把脉河口,应对气候变化”丛书序前言1 背景和意义 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 1.2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 1.3 河口城市的研究意义2 全球气候变化事实和影响 2.1 全球气候变化事实 2.1.1 全球气候变暖 2.1.2 海平面上升与海洋水热环境变化研究 2.1.3 全球降水分布变化 2.1.4 全球冰川、雪(冰)盖以及冻土变化 2.1.5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2.2 中国气候变化情况与形势 2.2.1 地表气温变化 2.2.2 降水变化 2.2.3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2.2.4 其他气候要素变化 2.3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2.3.1 对农业的影响 2.3.2 对渔业的影响 2.3.3 对畜牧业的影响 2.3.4 对森林的影响 2.3.5 对水资源的影响 2.3.6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7 对交通能源的影响 2.3.8 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2.3.9 对人居环境的影响3 全球典型河口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3.1 全球典型河口城市特征概述 3.1.1 河口的类型 3.1.2 全球典型河口城市分布及特征 3.2 典型河口城市的应对策略——案例研究 3.2.1 国际大都会:纽约—哈德逊河口 3.2.2 干热的夏与冷湿的冬:伦敦—泰晤士—默西河口 3.2.3 岛国都市圈:东京—三条河流汇入东京湾 3.2.4 欧洲最大海港:鹿特丹—莱茵河三角洲 3.2.5 亚太重要金融中心:悉尼—海岸的盆地 3.2.6 繁忙的港口,东方之珠:香港—珠江三角洲的顶端 3.2.7 飓风的教训: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河口 3.2.8 断裂带上的港口: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湾 3.2.9 冰封的多岛城市: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 3.2.10 非洲最南端:开普敦—好望角与特步尔湾4 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4.1 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概念体系 4.2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主要流派 4.3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 4.4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4.4.1 气候模式预估和排放情景 4.4.2 模型模拟法 4.4.3 指标体系法 4.4.4 决策支持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4.5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案例 4.5.1 基于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评价 4.5.2 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阈值研究 4.5.3 基于GIS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区划 4.5.4 基于综合指标体系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 4.5.5 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脆弱性研究 4.5.6 注重相关利益者参与过程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5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体系评述 5.1 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5.1.1 国家尺度下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5.1.2 地区尺度下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5.2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2.1 江河流域生态系统 5.2.2 湿地生态系统 5.2.3 海岸带生态系统 5.2.4 森林生态系统 5.2.5 水生态系统 5.2.6 农田生态系统6 上海气候变化的背景与事实 6.1 上海气候变化的长三角区域背景 6.2 上海气候变化事实研究 6.2.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6.2.2 气温变化 6.2.3 其他气象要素变化 6.2.4 极端气候事件 6.2.5 海平面上升7 上海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1 上海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 7.1.1 上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过程 7.1.2 上海快速城市化阶段的辨识 7.1.3 上海城市化水平和局地气候变化的关系 7.2 上海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变化及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2.1 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变化特征 7.2.2 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3 上海能源消费变化及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3.1 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化 7.3.2 能源消费过程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4 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7.4.1 1978—2006年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 7.4.2 基于RS/GIS的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分析 7.4.3 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对局地气候变化的胁迫8 气候变化对上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 8.1 河口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模型 8.2 气候变化影响的定性评价 8.2.1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8.2.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8.2.3 气候变化影响矩阵 8.3 基于AVIM2模型的气候变化影响量化评价——以上海农田生态系统为例 8.3.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8.3.2 气。候变化驱动下上海农田NPP变化特征 8.3.3 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海农田NPP总量的影响 8.3.4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海农田NPP总量影响的综合评价9 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信息系统构建 9.1 城市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1.1 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 9.1.2 指标体系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 9.1.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9.1.4 基于AHP层级分析法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9.2 上海市1998~2006年气候变化脆弱度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 9.2.1 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筛选 9.2.2 气候变化脆弱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9.2.3 气候变化脆弱度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9.3 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信息系统 9.3.1 系统建设目标 9.3.2 系统建设原则 9.3.3 系统架构与设计 9.3.4 系统功能 9.3.5 软件技术手段10 上海典型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10.1 崇明岛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与生态安全战略 10.1.1 崇明岛屿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0.1.2 崇明岛的生态安全表征与影响因素 10.1.3 岛屿演变趋势变化 10.1.4 基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岛屿安全评价 10.1.5 气候变化应对——崇明生态岛建设 10.2 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2.1 保护区概况 10.2.2 保护区主要气候变化影响要素 10.2.3 保护区脆弱性分析与评价11 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 11.1 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2 低碳城市发展动态 11.3 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策略 11.3.1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11.3.2 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3.3 以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和交通体系建设 11.3.4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3.5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 11.3.6 以“碳排放交易”为切入点,推进低碳化发展的市场化措施 11.3.7 加强相关经济和产业政策引导,推进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11.3.8 加强自然保护,构建具有较高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生态格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与河口城市脆弱性评价:以上海为例》是“把脉河口,应对气候变化”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